音乐表演中的“审美”与“实践”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表演是音乐表演者进行音乐再创作的一个艺术过程。音乐表演应当遵循运用审美的哲学态度去理解、阐释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的音乐内涵,在此基础上,根据表演者的表演技法、表演经验进行音乐实践,恰当合理的描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品位,让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音乐表演;审美;实践
  一、音乐教育审美哲学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十分强烈的艺术,本身就是情感的载体,其通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直接抒发和表现心灵情感,音乐的这一特殊性增强了人们对“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这一观念的认识。
  音乐教育审美哲学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应当是“音乐”教育,是针对音乐在本质上审美性或音乐性价值的教育。音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的传递方式,是音乐表演者对音乐再创作的一个艺术过程,是音乐表演者有目的的音乐活动。表演者从美学角度抓住音乐表现的形式与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理解,促进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老先生曾提出“立美”的音乐美学要求,他认为“审美”是认识过程,“立美”是实践过程,是审美意识对象化的过程。立美为审美提供了“美的存在”前提,审美是对“立美”成果的精神反映,二者相辅相成。那么,在音乐表演中做到从“审美”到“立美”这一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对于音乐表演者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的。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认为,音乐是多元文化的集合,音乐自身就是文化,文化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承载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教育,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来看,音乐教育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性。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埃利奥特认为音乐是人类的行为方式,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音乐是人为做的事情。
  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哲学对音乐表演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埃利奥特提出了四个方面:行为者、某种行为方式、某种行为的结果、行为实践的整个语境。埃利奥特把音乐的行为者称之为做乐者(musicer),把这种音乐行为的过程称为做乐或音乐制作(musicing),把音乐行为的结果视为表演、即兴创作表演和其他能够听得到的音乐的完成(music)。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互为主体的交往的动态系统。在这里,做乐与音乐聆听相互作用和互为主体,作为有意而为之的人类行为的音乐聆听形成了另一套四维关系,即聆听(listening)、可聆听到的音乐(listenable)、聆听者或听众(listener)、语境(context)。由此可见,音乐表演与音乐聆听构成了音乐行为的两种模式,他们互为联系和相互补充,埃利奥特将这种音乐行为称作音乐实践。音乐表演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使音乐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丰富音乐内涵,使音乐实践更具有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音乐表演中“审美”与“实践”相结合
  建立音乐教育中审美音乐教育对音乐表演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表演者在理解音乐作品、提高表演技巧、进行音乐教学以及成功的进行音乐表演实践的必要条件。
  音乐表演是表演者传递音乐情感的基本途径,我们在音乐情感中与表演者进行心灵的理解、沟通、对话以达成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共识。音乐情感的传递不能离开音乐表演者的演奏,作为音乐情感并非脱离音乐演奏的产物,而是音乐表演者与音乐聆听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并且内在的构成了一种互动的要素。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得音乐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并赋予音乐丰富的内涵,从而使音乐实践更具有教育意义。“审美”与“实践”相结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融合了表演者的独立创作以及审美意识。由于每一个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审美角度和审美层次存在差异,亦或在不同的心境,甚至于不同的演奏环境和时间下,给我们带来的音乐的感受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对音乐表演者进行审美要求,有助于提高其自身音乐修养,更有利于演奏时的发挥,对作品做出情感的二度创造,从而给音乐聆听者带来更好的听觉感受和情感享受。从音乐美学角度看,音乐表演并不是一味的篡改作品,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再创作。表演者只有对音乐作品有了正确的审美分析后,才能对原有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审美情感层面下进行更好的演奏实践,既达到不拘泥于或仅仅依靠曲谱的完善进行音乐作品演奏,加入自身创造性活动,把作品本身表达的内涵呈现在聆听者面前,产生完美的音乐效果。
  (二)表现性与技巧性的统一
  作为艺术的分支,音乐的艺术不同于绘画或者雕塑,不是一种累积过后的静态艺术,是一种动态的享受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技巧和表现的结合。
  在器乐演奏中音乐情感表现是建立在技巧(如音准、运弓、揉弦等)基础上的。技巧就是对某种方法熟能生巧,并可以不断变化的演奏技法,其丰富了音乐的情感,提高了音乐的生动性。由于表演者的演奏技巧直接影响到其带给聆听者的情感领悟,是艺术内涵和音乐表演的核心,可见技巧要与作品本身所赋予的作曲家的思想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把握音乐表演与技巧之间的微妙性,是值得表演者加倍重视的,只有将表现性与技巧相互融合、统一,才会给聆听着带去真正的音乐内涵,听众才会被感动,作曲家的音乐也才会永恒流传。
  (三)音乐性与非音乐性的统一
  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情绪,二是风格体系,三是精神特征,这三点与音乐审美密不可分。聆听者只有通过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审美感受下进行的演奏,才能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容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精神特征决定着更丰富、更深层的文化内容,这同样是高级审美活动的产物。所谓非音乐性是指,不是通过音箱本身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音乐提供给聆听者,聆听者必须通过想象、联想活动才能感知,可以说,非音乐内容的主观色彩十分浓重。要将音乐性与非音乐性相结合也就是更多地促进理性审美的蕴积、升华和转型,不断使它以潜意识的形式进入感性创造,提升感性创造的理性水准。只有这样,音乐表演才可以使感性审美与理性审美相互平衡、并驾齐驱。
  四、结语
  分析音乐教育中“审美”与“实践”同音乐表演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审美”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审美”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反作用于“审美”。音乐教育中“审美”的哲学思想在音乐表演中起到的是灵魂般的作用,表演者的“实践”要基于“审美”基础之上进行,这样的音乐表演才是抓住曲谱的生命前提下进行的,表演者的演奏也才算是高水平的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演奏。
  參考文献:
  [1]张前 王次炤 著.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
  [2][美]Bennett Reimer 贝内特·雷默 著.熊蕾 译.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 3
  [4]周海宏.“内容”与“形式”问题的梳理——兼再谈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人民音乐.1999.01.
  [5]朱玉江.从交往理论看音乐教育实践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2.
  [6]曾瀚奇.浅议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15.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类公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无疑科技企业在我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科技公司的标志作为其形象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本身和民众来说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科技标志;象征符号;自由形态;标志设计  标志对应的英文单词为“symbol”,有象征、符号、记号之意,从各个角度代表着各种象征意义,其优美的艺术形象和完美的构图
期刊
【摘要】: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地域文化在国内外地铁站空间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对比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并结合丝绸之路文化和具体的几个地铁站的景观墙设计,归纳出丝绸之路文化在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空间中的设计表现方式,得出设计原则、思路和表现在地铁站艺术空间设计中的要点。  【关键词】: 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公共空间;西安地铁  地域文化是存在于相对明确的地理边界内,在一定
期刊
【摘要】:提起徐渭一名,便可想到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狂狷之士。同时也是明代大写意画的开山鼻祖。他自幼聪敏,对自己的期待极高,但现实却给他开了一系列玩笑,从出身、科举到娶妻种种不幸的人生遭遇使徐渭精神崩溃步入癫狂,虽然在时代思潮中使他从科举制的痴迷中醒过来成为封建礼教的反叛者,然而不幸的人生遭际却逼得他精神崩溃发疯发狂,徘徊在天才与疯子的边缘。这一心灵的过程使得这位狂士的精神在艺术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
期刊
【摘要】: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一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一生的绘画创作生涯中,存在着古典主义情结,同时还对工业革命时代变革语境中的印象主义绘画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的绘画艺术是在借鉴古典绘画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瞬间的真实”,德加的绘画语言在题材、构图上和绘画技法上对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均有突破。  【关键词】:德加;古典主义;创新  德加作为印象派画家中一位具有开创
期刊
【摘要】:马克·夏加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艺术形式多样,涉及油画、版画、插图、壁画、陶塑、玻璃镶嵌画、舞台布景、服装造型等众多领域,他被誉为“梦的诗人”。其绘画艺术受到同时期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夏加尔绘画的这种独立性正是其艺术的魅力所在。而要进一步了解夏加尔的独特艺术,我们需要对其独立性的渊源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 
期刊
【摘要】:美术绘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让受教育者对艺术进行简单的欣赏,而且是要培养具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人,并且美术的审美创造也是美术教育的最终旨归。  【关键词】:绘画;审美;创造能力  1、绪论  美术教育过程其实是心灵感受成长的过程 ,是人们在实践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活动。它最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是灵魂教育,是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是净化灵魂和培养审美情绪。如果把一个特殊
期刊
【摘要】:文化景观(Landscape)已成为今日许多学科所关切的议题,不仅因为景观随手可得的,贴近生活的,更因为景观本身为一个物质和多感官的媒介,其中隐含了文化意义和价值的密码,而这组密码是能透过具体可感的文化景观而被解读观看,甚至其所隐含的意义,会随着观看者的不同投射,而有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空间生产;文化景观;三元辩证  文化景观形成的概念,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介质,经由时间以及人类文化
期刊
【摘要】: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在社会动荡之际一部分遗民画家出家为僧,成为当时艺术创作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众多学者对美术史的研究和发掘,与“四僧”处于同一时期的画僧担当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担当虽不及“四僧”那样影响巨大,但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完全可以在美术史上拥有一席之地。而他的山水画更是“禅画”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担当;禅画;山水画
期刊
【摘要】: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艺术向来都是受科学的影响,而经过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计算机的出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随之增多了样式,除传统的架上绘画,又出现了新媒体艺术、电脑艺术……它们为艺术的表现语言增加了更多形式。而当现人的生活各种享受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对艺术不仅仅只是去被动的享受,同时也希望参与艺术表现,各种体验式消费观,也刺激到艺术家的表现意识,利用科技的力量展示艺术的魅力,更多的艺术家也开始
期刊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折射出了历史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深沉厚重,含蓄婉约,平淡自然的情感,在传统作品中显示民族艺术之美,在追随西方潮流趋势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围绕传统的、民族的元素,概括了传统雕塑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传统雕塑艺术语言在现当代设计发展中运用的重要性。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从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寻找个性化的语言 ,将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