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线,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阅读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这一新理念背景之下,语文教学绝不能默守陈规,按部就班,而应不拘一格,有侧重点,有指向性的有序进行。因此,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阅读教学方面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是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他就会觉得乐此不疲。也只有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能真正参与其中,才能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如我在教学《隆中对》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等精彩的故事情節,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隆中对》。结果因为大家都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充满好奇,所以读得很认真很细致,读完后还提出了很多疑问,这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这些疑问通过各小组相互帮助,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同学们都很好的把握住了文章的要旨,这堂课师生都觉得很轻松,而且效果不错,临课结束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知多少?有兴趣继续阅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读过,知之甚少,以后一定要去读”。
过了一段时间后,学习委员找我说,同学们想举办一个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我答应了,并安排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交流,我很吃惊,也很感动,在交流会上,同学们都争着发言,就连平时沉默寡言、课堂上从不回答问题的一位男生都讲述了他读到的几个精彩故事,而且加上了很有个性的肢体语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从此这位同学课堂上也变得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一旦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产生兴趣,不需要老师督促也会自觉去阅读,而且阅读效果很好。
二、加强学生阅读感悟训练是重要环节
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阅读课文。初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进而细读,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精读,品味文章语言特色,表达的技巧。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段,还应要求学生诵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感悟作者的心境。朗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进入角色,才能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了解和感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得到洗礼。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了,人格也得到升华,情操也得到陶冶。
课堂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向课外延伸,要明确要求学生把课文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人生感悟,作为日记,定期检查督促,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读”与“思”相结合的好习惯。
三、课外阅读,积累心得,持之以恒是关键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课外自觉阅读,必须有量的保证,才会有质的升华。学生读的文章多了,在无形中就训练了分析理解能力和感悟水平,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当然,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积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经典事例,还要写出读书心得,而且这需要长期坚持,“一曝十寒”是绝对不行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例如我们刚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从七年级开始,我就注重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坚持课外阅读,一开始每星期读三篇课外文章,写出至少两篇读书笔记,可由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摘录和心得体会组成,但心得体会必须是主体;后来要求学生每个假期读一部名著,每天写一页读书心得,就这样坚持课外阅读,我所教的班级到八年级时,无论是分析理解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统考成绩自然是遥遥领先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到九年级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有五位七年级时连语句都写不通顺的学生,在县级作文竞赛中拿了奖。这一班学生,最后都以优异的语文成绩向老师和父母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于提高教学质量都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加强阅读感悟训练是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积累心得,持之以恒是关键。如果从事语文教学的各位同仁都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要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并不是难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是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他就会觉得乐此不疲。也只有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能真正参与其中,才能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如我在教学《隆中对》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等精彩的故事情節,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读《隆中对》。结果因为大家都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充满好奇,所以读得很认真很细致,读完后还提出了很多疑问,这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这些疑问通过各小组相互帮助,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同学们都很好的把握住了文章的要旨,这堂课师生都觉得很轻松,而且效果不错,临课结束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知多少?有兴趣继续阅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读过,知之甚少,以后一定要去读”。
过了一段时间后,学习委员找我说,同学们想举办一个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我答应了,并安排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交流,我很吃惊,也很感动,在交流会上,同学们都争着发言,就连平时沉默寡言、课堂上从不回答问题的一位男生都讲述了他读到的几个精彩故事,而且加上了很有个性的肢体语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从此这位同学课堂上也变得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一旦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产生兴趣,不需要老师督促也会自觉去阅读,而且阅读效果很好。
二、加强学生阅读感悟训练是重要环节
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阅读课文。初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进而细读,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精读,品味文章语言特色,表达的技巧。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段,还应要求学生诵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感悟作者的心境。朗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学生朗读时一定要进入角色,才能对文章的思想内涵有了解和感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得到洗礼。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了,人格也得到升华,情操也得到陶冶。
课堂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向课外延伸,要明确要求学生把课文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人生感悟,作为日记,定期检查督促,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读”与“思”相结合的好习惯。
三、课外阅读,积累心得,持之以恒是关键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课外自觉阅读,必须有量的保证,才会有质的升华。学生读的文章多了,在无形中就训练了分析理解能力和感悟水平,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当然,阅读过程中还应注意积累,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经典事例,还要写出读书心得,而且这需要长期坚持,“一曝十寒”是绝对不行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例如我们刚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从七年级开始,我就注重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坚持课外阅读,一开始每星期读三篇课外文章,写出至少两篇读书笔记,可由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摘录和心得体会组成,但心得体会必须是主体;后来要求学生每个假期读一部名著,每天写一页读书心得,就这样坚持课外阅读,我所教的班级到八年级时,无论是分析理解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统考成绩自然是遥遥领先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到九年级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有五位七年级时连语句都写不通顺的学生,在县级作文竞赛中拿了奖。这一班学生,最后都以优异的语文成绩向老师和父母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于提高教学质量都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加强阅读感悟训练是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积累心得,持之以恒是关键。如果从事语文教学的各位同仁都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要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并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