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的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主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该理论对于教师的教态、语言、教法、理念、钻研精神等进行了深入、多角度的探讨;教师也在具体的、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学生也是多方面地进行改变,从学法到效果等等。但是我们从这两方面出发都很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老师未讲新课程之前去自学。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锁链,连接着旧知识和新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知识; 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但是,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发现学生对于预习只是流于形式,充其量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而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及重点难点更是一无所知。课堂上,当设计问题出现后,学生都跟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举手的寥寥无几。当然,这节课也上的毫无生趣。下课后,我免不了回办公室抱怨几句,其他的老师也颇有同感。是啊,一堂课上的毫无生趣的确是一件很郁闷、很苦恼的事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静下心来反复地思考、研究,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老师自己忽视预习环节
  每天傍晚布置家庭作业,除了写的作业以外,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老师自己都觉得根本就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重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预习,预习习惯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
  2.学生不知道真正的预习是怎么样的
  曾经我问过许多学生,你们以前都怎么样预习啊?学生的回答都是画出生字词、句子,然后读完一遍课文就可以了。可想而知在这样的预习下学生上课会有怎么样的效果了。
  3.教师平时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其实,学生的模仿性学习性最强。但是,据我观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求学生会预习课文,却没有给学生讲究竟怎样去预习。比如说,画生字要细画,把要求会读的生字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要分开画;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在最后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老师不去讲,学生就更不会去做了。也许是因为有的老师认为预习是学生的事,根本不用去管,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教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教给学生预习。慢慢地,学生的预习只是限于形式,当然也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了。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我想和大家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把预习放在重要地位,按程序分步骤进行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预习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预习,并且做到及时有效的预习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程序分步骤进行。
  首先,在小学低年级段,我们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必要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预习。一步一个脚印,待学生基本学会了预习方法,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了。
  其次,在小学中年级段,我们应该把预习放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实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内,老师就一些难点进行指导,而把 一些学生容易做的放到课堂外去。
  最后,在小学高年级段,我们在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就可以把预习完全放到课堂外去进行了。
  二、关于预习的指导方法
  很多情况下,我们几位老师也经常坐在一起讨论怎样去指导学生预习,但是收效甚微。后来,我又查阅了很多书籍,但是有效的方法和现实的情况又不是很切合。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用。我们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不教。在我从教的过程中,我始终信仰这样一句名言:“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亲身实践,反复研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简易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三读题目”。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得把题目至少读三遍,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分解,整体把握,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印象,这样便于下面部分的教学。
  “一画自然段”。在读完题目后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通过这个小序号,同学们读文章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长,有的自然段短,长短交错,这样对于学生以后写作大有好处。另外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学生可以直接向老师说明哪个自然段有疑问,哪个自然段有难点等。通过“一画自然段”法,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可以理解得更清晰。
  “一画好词语”。即画完生子后,用横线“―”画出文章的好词,画的时候,把好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带生字的词语,另一类是自己喜欢的词语,为了区别这两类词语,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用“―”画出,带生字的词语用双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可以摘抄积累,以便以后用于写作,而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以后,要多读几遍,这样不仅可以学习词语,还可以对学生加以巩固。日积月累,同学们的读书注意力会显著提高,对于语言文字的吸收也会更深,语言表达能力会更强。
  “一画好句子”。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碰到一些佳句,这些句子带给同学们视觉上的美感,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画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画完之后学生要多读几遍,这样会加深对句子的印象,锻炼了语言的敏感力等。学习在于积累,日复一日,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突飞猛进。
  “一画疑难点”。学习的过程就是释疑的过程。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对于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画出。在朗读完课文之后,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或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解决,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就可以逐渐形成了。   “一画重要点”。每篇文章都有重要的句段,掌握重要的句段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用着重号“·”把重点句子或段画出来。在老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把注意力特别地放在这些重点句段上。另外在复习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重点句段上。一目了然,便于复习。长时间以来,同学们读课文就可以抓住重点,养成圈画重点的好习惯。
  “一画同反义词”。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地把该篇课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找出来。同义词可以用“△”标出来,反义词可以用“▽”标出来。同反义词的识记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以后理解词义、做练习题大有帮助。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文时,我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其中有一项是找出文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我讲到“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时?”很多同学都回答说:“做一个仔细观察的好孩子!”而我则适时地反问:“什么样孩子却得不到它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粗心的!”反义词“仔细”对“粗心”,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同时学生对词义理解也就更深刻了。事实证明,同反义词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词语大有帮助。
  最后,在完成以上的预习工作后,同学们适时地可以去进行课外拓展,拓展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你可以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字;你还可以翻阅名著资料积累好词好句;你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等。记得二年级上册第七课《一分钟》时,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第二天,许多同学们都争着向汇报他们的成果:“莫等闲,白了少年发,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等等。
  以上我谈到的预习方法是经过我反复实践得出的,经实际教学证明是有效果的。后来我把这一方法简单地归纳为“三读九画”口诀,由于这一口诀简单上口,学生非常感兴趣,自己背会了还考别人,当我布置预习下一课的课文时,他们马上去按要求做了。边读边画,边画边写,读、写、画三者配合,学习的气氛就更浓了。有的学生推陈出新,居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法。这种预习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同。直到初中、高中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受益终身。
  值得说明的是预习后“检查要及时认真”。尤其是在低段,预习的习惯还未养成。教师应多辅导,多检查,及时监督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段,就可以交给学生自己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教。在现代教育中,更是如此。只要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监督,潜心地研究,天长日久,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初中体育与健康因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在教法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启发诱导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设计直观、生动、科学、严谨,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式,可使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定理探索阶段”;“定理运用阶段”;“定理巩固阶段”。  1定理探
导读: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
目的:从Akt信号传导通路探讨水蛭注射液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后处理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
在万亩茶园中实施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后,茶叶产重、产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对指导大面积茶叶生产和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在《爱与生活》中指出:“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妙用情境,打开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真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的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才能更好地激活语文课堂。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何价值和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巧妙运用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摘要: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教学案例、行动研究以及经验总结等方法,借鉴国内外有效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在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念、标准及影响因素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本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只把眼光放在 45 分钟上,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的、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学生虽然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实际上是为了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知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现在极大部分学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课时听得懂,课后不会做作业。综合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了,那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