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中的爱情与人生境界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C41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74—02
  摘要 《蒹葭》一诗营造了凄美飘渺的“在水一方”意境,塑造了超凡脱俗的“伊人”形象,历来为众多读者所传唱和喜爱。《兼葭》诗中所传达的那种强烈渴慕的情感和欲罢不能的意绪成为重要的情感主题,“伊人”形象也成为古今读者心中一切美好人物和事物的代表。在爱情与人生中,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总是可望不可即的,这种距离没有使追求者却步,反而使他们心中产生了更加强烈的爱慕和企盼,这就是《蒹葭》所表述的“企慕”的情境。
  关键词 蒹葭;在水一方;伊人
  
  中国的古代先民在语言文字产生之初就选择了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丰沛而复杂的情感,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诗歌是蕴涵丰富情感而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保留了诗歌产生之初那种莲蓬勃勃的原始生命力。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以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这种“长出来”的诗歌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只有最真实的情感。它们在最质朴的状态下找寻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渴望,表现出了人类情感最普遍的矛盾挣扎,从而成为中国诗歌发展最丰润厚实的土壤,也为后世提供了最真实自然的情感范本。
  爱情是人类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成为文学作品选择的主要题材之一,《诗经》也不例外。首先,《诗经》开篇就是《关雎》这首爱情诗;其次,《诗经》中有为数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了爱情的各个阶段和各种类型:比如《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描述的是追求阶段单相思的爱情;《卫风·木瓜》、《邶风·静女》属于热恋阶段两情相悦的爱情;《郑风·将仲子》属于犹豫阶段挣扎中的爱情;《部风·柏舟》属于反抗阶段无奈的爱情等等,不一而足;最重要的是,这些爱情诗歌表达了真实而热切的情感,达到了非凡的艺术成就,成为《诗经》艺苑中独特的一枝。所以。千载之下,当我们读到《秦风·蒹葭》时,仍能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苦闷与无奈,还有受挫后的坚持和超越,这些情感穿越历史,直击人心,“在水一方”中的爱情与人生境界也就这样为我们所理解和接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宽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党在水中沚。
  
  1 秋水伊人
  
  当“在水一方”的歌声响起,所有人都会勾画出那一幅清冷的画面:深秋的清晨,茂盛的芦苇丛上面铺满了白霜,男主人公在这苍茫的背景下独自徘徊,忽而似有所发现,眼里闪出希冀的光芒,沿着河岸踉跄奔走,终又茫然若失地伫立,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一曲单恋的悲歌,背景设在了含有悲剧性意味的深秋季节,天色灰蒙,清冷的气息弥漫在早晨的空气里,满眼都是丛丛的芦苇和逝去的河水,愈发显得寥落与悲怆。我们在诗歌所描述的众多意象中发现了情感的色彩和基调,那就是悲伤和无奈。深秋、白霜,然后就是终结轮回的冬天;清晨,是一天中最黑暗、寒冷的时刻;芦苇茫茫苍苍,然而摇荡不定,正是男主人公心中对爱情的热望、企盼,还有无奈;流水无情流逝,犹如心中那“在水一方”的伊人。
  “在水一方”情境中,“水”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水”是流动的,稍纵即逝,一去不返,无法把握,成为男主人公和“伊人”之间的阻碍。傅道彬先生在《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对“水”这一文化原型有这样的解释:“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义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义相同的象征意味,其次也正因为水的禁忌作用,也使水成为人们寄托相互思慕之情的地方。《诗经》中其他爱情诗也用“水”来表达爱情的艰难,如《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水”使得“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在中国古典文学其他关于爱情的篇章里,也可以看到承载这种含义的河水、江水,如“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水”理解为阻碍男主人公追求意中人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比如时间、空间、门第观念等等。
  《诗经》的爱情诗给了我们许多箴言,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等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郑风·有女同车》中那位“颜如舜华”、“佩玉琼琚”的女子,容貌端庄,娴雅文静;《郑风·野有蔓草》中那位“清扬婉兮”、“婉如清扬”的女子清新温婉,自然脱俗;《郑风·将仲子》中的女子既温柔又孝顺,《廊风·柏舟》中的女子既多情又直爽。比较而言,《秦风·蒹葭》中并没有鲜明的女子形象。但是“在水一方”的审美距离为那个若即若离的“伊人”形象,造就了神秘飘渺的美感。《诗经》爱情诗中的其他女子各有各的美,或端庄或活泼。但“伊人”的这种美感,却因为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仿佛涵纳了所有类型的美。因此,“伊人”在不断被注释的过程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她“在水一方”的模糊背影成为无数文学家和艺术家歌咏和描绘的对象,更成为古今读者心中美人的代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或是人,或是事,或是物。诗歌把这些都转化成“伊人”这个审美对象,从而“将自身的生命情绪转化为审美对象,以审美形式进行感伤体验”。另外,在追逐中遭遇挫折与逆境,是大多数人现实的生命体验,诗歌又把这种生命体验转化为追求“伊人”的行动和心理状态,最终营造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境界。
  
  2 在水一方
  
  如果炽热的情感随流水默歇逝去,男主人公只能算是一个多情的男子,诗驮的情感基调也仅仅是淡淡的哀伤和落寞。然而。读者会发现,漫长艰难的路途没有阻挡男主人公追逐的脚步,文字之上慢慢浮现的是他执着的性格和痴情的形象。到此,诗歌的情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孤独和无奈依然弥漫在芦苇丛里,男主人公的执着追寻又一次开始了。“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澜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空间不断转换,时间不断推移,情感却历久弥坚,植入心底。
  苍茫广阔的背景下,形单影只的男主人公显得更加渺小和孤独,他在迷离彷徨的状态下苦苦追逐着自己的爱情。也许这是注定失去的“伊人”,也许这是注定失败的追逐,但男主人公不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执着地“溯洄从之”,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TM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2-0067-03  【摘要】本论文进行的是配电变压器无触点有载自动调压的设计,由接在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测量单元提供测量信号,通过接口电路送入单片机。单片机与设定电压比较后,经驱动电路发出使固态继电器导通或截止的信号,以实现自动改变变压器工作分接头,进而实现变压器二次侧电压基本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自动稳压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号 B  文章编号 1009—9606(2009)11—0076—02  摘要 通过揭示民俗体育的展演方式,探寻体育教学过程的合理模式。结果认为,民俗体育的开展依赖于特定的民俗活动中,表现出了情境性的特征。这为体育教学过程的改革提供了思路:设立情境性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参与热情,从而达到学习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以及培养社会和谐意识的作用。  关键词 民俗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M925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60—02  摘要 针对空调器在使用维修中遇到的一些由于电客问题引起的运行故障,进行成因分析并对故障进行了有效排除,这些排除故障方法对空调行业的维护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 电容;故障;空调器;排除方法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和谐,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00-00    目前,全党上下
期刊
[摘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针对该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对人文素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文科学相通相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00-00    1.引言    甲:“抗日战争是什么时间爆发的?”   乙:“我怎么可
期刊
中图分类号 TM315  文献标识号 B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52—03  摘要 风能是未来能源的重要来源,风能资源评估是风电场选址的关键。对新安的风力发电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新安风力资源比较丰富,大风持续时间长,黄河走廊年平均启动风机时间大于6500h,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110W/m2,豫陕狭道年平均启动风机时间大于4500h,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70W/m2;新安风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41—03  摘要 近年来,美欧日等国家及中国港台等地都积极在青少年教育中推行“服务学习”理念。服务学习是一门非常独特的社会实践课程。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进而提供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机,同时形成公民
期刊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正在呼唤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近几年在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河南理工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本科教学的实践和体会,针对课程设置、实施方法、教材选用、教学手段等谈几点探索性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a)-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69—03  摘要 通过对蒙勒、CIPP、目标游离、应答、鉴赏和批评、建构等教育领域主要评估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创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模式的问题,构建包括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全面性和效用相统一、导向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等六个原则,以及投入、产出、效果、满意度和影响力等五项指标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指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221  文献标识号 B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62—02  摘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商等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面临的形势、问题和学生工作发展论述了学生工作创新的必然性,积极探索学生工作观念、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科学转型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学生工作;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