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解决高中生议论文观点肤浅、老旧、片面的问题,最好是在立论这一环节采用发散思维进行立意训练。运用多向思维可让观点更新颖、更深刻,运用逆向思维可让观点更新颖、更辩证。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深度,首先要在确立中心论点这一环下功夫。因为高考作文的成败,起步就在审题立意。
高中生议论文在立意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观点肤浅、老旧、片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专门做了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即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其进行立意训练,效果明显。
一、运用多向思维让观点更新颖、更深刻
写作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思想新(即观点新)。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见解新颖指考生的主张、看法有独到之处,不人云亦云;对问题的认识,既有自己的见解,又有充分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能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深刻,通常是相对已有的文章而言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呢?
(一)要在发现和比较他人观点的同时,深化自己的观点
面对一个话题,要尽量多地了解一下别人已经写过哪些文章,已经有了哪些观点,要在与这些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并在这些思想的比较中,发前人所未发,让自己的立意走向深刻。这样就避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二)就是在这基础上运用多向思维,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在《发散思维与作文》中说:“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分为客体发散和主体发散。”
客体发散,是针对写作对象来说的。写作对象的特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比如写以“宽容”为话题的议论文,一般同学都会从“生活需要宽容”、“宽容是阳光”等宽容的作用方面去立论。这样立论并没有错,但往往缺乏新意,立意肤浅。如果运用多向思维展开思考,多问几个问题,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如:是对自己宽容,还是对他人宽容?小过失、小错误可以宽容,大错误可以宽容吗?日常生活琐事可以宽容,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宽容吗?对初犯者可以宽容,对一犯再犯屡教不改者也可宽容吗?……如此发问,思路就打开了,做到立论新颖、深刻就不难了。比如“宽容而不纵容”、“我们不能一味宽容”等观点就充满智慧。
再如以“寂寞与辉煌”为话题的议论文,我们可多问来发散思维:“寂寞”与“辉煌”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认真思考后可知,“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大多数学生就此打住,立意为“寂寞可创造辉煌”,这就比较肤浅。如果再进一步追问:“寂寞”可以创造“辉煌”,那么,“辉煌”后还要“寂寞”吗?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人生和事业是无止境的,辉煌以后依然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唯其如此,才能创造更大的辉煌。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由此立意,文章明显深刻了许多,而且更有意义。
主体发散,是针对作者来说的。作者的能力、素养、阅历、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等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素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不尽相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关系型作文“冷与热”,虽然是同一个论题,但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及立意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果从待人态度的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分析,“冷与热”就是“是非取舍关系”,可立意为“热情待人,拒绝冷漠”;如果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接物的热情上看,那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可立意为“既要热情待人,也要冷静处事”;如果从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来说,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可立意为“冷热要适度”等。当然,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还可理解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门可罗雀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门庭若市的“热”……
因而,在面对一个作文论题时,切莫匆匆下笔,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认真解读,这样才可能有新颖、深刻的立意。
二、运用反向思维让观点更新颖、更辩证
观点片面,说话绝对,这是中学生写议论文立论时的硬伤。“知识就是力量”、“勤奋出天才”、“近墨者黑”、“宽容是诗”、“诚信是灯”……这些纯喊口号或诗化的语言当议论文的论点,是难以站稳脚跟的。
福建省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评价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说,现在的风向标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命题者给的材料来论证,大多也就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和材料观点“抬杠”,写驳论,那么,就“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福建高考作文满分70分)。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这就要求考生写议论文得“眼睛带刺”。
那么,怎么和材料观点“抬杠”呢?运用反向思维来阅读分析材料,应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反其道而思之”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写出立意新颖的作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逆向思维的作文大体有两种类型。
(一)针对一般的常见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一些谚语、成语故事、名人名言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多名言警句,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日子久了,人们也习以为常了,这就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论及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成语“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少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其实,“弄斧必到班门”,这样才有机会获得高人指点,让自己少走弯路。 再如,话题“寂寞与辉煌”,常规思维是“耐得住寂寞,才能造就辉煌”,显得普通,而且表达绝对化。反向立意可以是“寂寞未必都能成就辉煌”或“不是所有的辉煌都要靠寂寞造就”,这样立意,明显思辨多了。
又如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议论文,顺向思维可立意为“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或“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等。用逆向思维则可立意为“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或“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顺向反向立意都行,但反向立意的文章,给人的启迪更深,考场作文“撞车”的几率也低。
(二)针对某一人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这种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不久前,笔者给高二的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5-21】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5.7】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第一遍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立意为“邦有道则仕”或“邦无道则隐”,也就是归纳出材料的共同点。我把正面立意的优秀文章展示给同学们学习、评价,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写第二遍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立意为“邦无道更该‘见’”,如:
从孔子的诸多言论中,不难看出孔子所主张的为官之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然而,君子真该只入“有道之邦”吗?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贤德的人才却“舍之则藏”,卷卷行囊,归隐山林“守节”去了,这虽然使君子独善了其身,可无道之邦由谁来拯救?所以,我认为儒家的出仕论有其弊端。乱世中出现的英雄更令人敬佩。(《英雄出于乱世》的开头部分)
孔子有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我觉得不然,天下无道,是老百姓等着有识之士来拯救之时。所以我要说:“邦无道亦‘见’。”(《邦无道亦“见”》的开头)
写第三遍时有一个同学立意为“邦有道,亦可隐”让我眼睛一亮:
孔子云:“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这是一条从古至今多少人引为为官处世的名言,然而在我看来:邦有道,亦可隐。(《邦有道,亦可隐》)
虽然,“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思想跟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践是矛盾的,要弄清这个问题对高二的学生而言并不容易,但学生能够对现有观点进行挑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确实是一大进步。对高中生来说,让大脑生成思想要远比生成诗意和浪漫重要。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更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敢于质疑,不迷信。对权威也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写创新作文,不能随意标新立异,任意逆向思维。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不可取的。
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毛荣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正是这一代中学生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刻不容缓。
(编辑:毕力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深度,首先要在确立中心论点这一环下功夫。因为高考作文的成败,起步就在审题立意。
高中生议论文在立意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观点肤浅、老旧、片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专门做了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即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其进行立意训练,效果明显。
一、运用多向思维让观点更新颖、更深刻
写作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思想新(即观点新)。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见解新颖指考生的主张、看法有独到之处,不人云亦云;对问题的认识,既有自己的见解,又有充分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能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新颖、深刻,通常是相对已有的文章而言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呢?
(一)要在发现和比较他人观点的同时,深化自己的观点
面对一个话题,要尽量多地了解一下别人已经写过哪些文章,已经有了哪些观点,要在与这些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自己思想的火花,并在这些思想的比较中,发前人所未发,让自己的立意走向深刻。这样就避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二)就是在这基础上运用多向思维,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在《发散思维与作文》中说:“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分为客体发散和主体发散。”
客体发散,是针对写作对象来说的。写作对象的特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比如写以“宽容”为话题的议论文,一般同学都会从“生活需要宽容”、“宽容是阳光”等宽容的作用方面去立论。这样立论并没有错,但往往缺乏新意,立意肤浅。如果运用多向思维展开思考,多问几个问题,就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
如:是对自己宽容,还是对他人宽容?小过失、小错误可以宽容,大错误可以宽容吗?日常生活琐事可以宽容,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宽容吗?对初犯者可以宽容,对一犯再犯屡教不改者也可宽容吗?……如此发问,思路就打开了,做到立论新颖、深刻就不难了。比如“宽容而不纵容”、“我们不能一味宽容”等观点就充满智慧。
再如以“寂寞与辉煌”为话题的议论文,我们可多问来发散思维:“寂寞”与“辉煌”是什么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认真思考后可知,“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大多数学生就此打住,立意为“寂寞可创造辉煌”,这就比较肤浅。如果再进一步追问:“寂寞”可以创造“辉煌”,那么,“辉煌”后还要“寂寞”吗?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人生和事业是无止境的,辉煌以后依然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唯其如此,才能创造更大的辉煌。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由此立意,文章明显深刻了许多,而且更有意义。
主体发散,是针对作者来说的。作者的能力、素养、阅历、看问题的角度与方法等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素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不尽相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关系型作文“冷与热”,虽然是同一个论题,但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及立意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果从待人态度的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分析,“冷与热”就是“是非取舍关系”,可立意为“热情待人,拒绝冷漠”;如果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接物的热情上看,那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可立意为“既要热情待人,也要冷静处事”;如果从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来说,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可立意为“冷热要适度”等。当然,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还可理解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门可罗雀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门庭若市的“热”……
因而,在面对一个作文论题时,切莫匆匆下笔,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认真解读,这样才可能有新颖、深刻的立意。
二、运用反向思维让观点更新颖、更辩证
观点片面,说话绝对,这是中学生写议论文立论时的硬伤。“知识就是力量”、“勤奋出天才”、“近墨者黑”、“宽容是诗”、“诚信是灯”……这些纯喊口号或诗化的语言当议论文的论点,是难以站稳脚跟的。
福建省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评价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说,现在的风向标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命题者给的材料来论证,大多也就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和材料观点“抬杠”,写驳论,那么,就“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福建高考作文满分70分)。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这就要求考生写议论文得“眼睛带刺”。
那么,怎么和材料观点“抬杠”呢?运用反向思维来阅读分析材料,应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反其道而思之”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写出立意新颖的作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逆向思维的作文大体有两种类型。
(一)针对一般的常见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比如对一些谚语、成语故事、名人名言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多名言警句,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日子久了,人们也习以为常了,这就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论及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成语“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少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其实,“弄斧必到班门”,这样才有机会获得高人指点,让自己少走弯路。 再如,话题“寂寞与辉煌”,常规思维是“耐得住寂寞,才能造就辉煌”,显得普通,而且表达绝对化。反向立意可以是“寂寞未必都能成就辉煌”或“不是所有的辉煌都要靠寂寞造就”,这样立意,明显思辨多了。
又如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议论文,顺向思维可立意为“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或“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等。用逆向思维则可立意为“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或“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顺向反向立意都行,但反向立意的文章,给人的启迪更深,考场作文“撞车”的几率也低。
(二)针对某一人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这种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不久前,笔者给高二的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5-21】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5.7】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第一遍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立意为“邦有道则仕”或“邦无道则隐”,也就是归纳出材料的共同点。我把正面立意的优秀文章展示给同学们学习、评价,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写第二遍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立意为“邦无道更该‘见’”,如:
从孔子的诸多言论中,不难看出孔子所主张的为官之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然而,君子真该只入“有道之邦”吗?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贤德的人才却“舍之则藏”,卷卷行囊,归隐山林“守节”去了,这虽然使君子独善了其身,可无道之邦由谁来拯救?所以,我认为儒家的出仕论有其弊端。乱世中出现的英雄更令人敬佩。(《英雄出于乱世》的开头部分)
孔子有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我觉得不然,天下无道,是老百姓等着有识之士来拯救之时。所以我要说:“邦无道亦‘见’。”(《邦无道亦“见”》的开头)
写第三遍时有一个同学立意为“邦有道,亦可隐”让我眼睛一亮:
孔子云:“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这是一条从古至今多少人引为为官处世的名言,然而在我看来:邦有道,亦可隐。(《邦有道,亦可隐》)
虽然,“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思想跟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实践是矛盾的,要弄清这个问题对高二的学生而言并不容易,但学生能够对现有观点进行挑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确实是一大进步。对高中生来说,让大脑生成思想要远比生成诗意和浪漫重要。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更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敢于质疑,不迷信。对权威也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写创新作文,不能随意标新立异,任意逆向思维。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不可取的。
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毛荣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正是这一代中学生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刻不容缓。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