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让小学基础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引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努力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助推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学在帮助小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知识上具有很好作用,特别是在数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效。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策略进行探析,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引言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并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强调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体悟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就源自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会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主要来源有两个,分别是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内部知识指的是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而外部知识指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学习的开展,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保障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部分与统计相关的内容,然而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掌握这一抽象的概念。对此,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如让学生对文具的个数进行统计,或对天气情况进行统计,以此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受到理论知识的熏陶,不断强化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
如今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的信息内容和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学生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學越来越感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家里都有的相关物品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简洁明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需要刻意建立一个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这不仅会导致教学目的不突出,还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多的压力。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物品如一支笔、一本书为学生创设简单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剪纸让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产生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在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三)在课堂导入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开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忽略课堂导入的环节,多采取“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因此有些学生无法快速跟上课堂进度。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联想乘电梯、荡秋千等场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快乐。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避免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中。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产生兴趣。以确保学生掌握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融入生活化的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分数,并做好记录。教师可以提问:“一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呢?小朋友举办生日会,一个蛋糕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分到多少呢?”由于问题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分数的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看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进行生活化的设计,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惠芳.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 新课程,2020(5):90.
[2]余丽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 华夏教师,2020(8):63-64.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二小学 332100
【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实践策略
引言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并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强调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体悟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就源自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会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主要来源有两个,分别是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内部知识指的是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而外部知识指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学习的开展,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保障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部分与统计相关的内容,然而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掌握这一抽象的概念。对此,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如让学生对文具的个数进行统计,或对天气情况进行统计,以此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受到理论知识的熏陶,不断强化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
如今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的信息内容和以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学生也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學越来越感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家里都有的相关物品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简洁明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需要刻意建立一个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这不仅会导致教学目的不突出,还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多的压力。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物品如一支笔、一本书为学生创设简单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剪纸让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产生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在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三)在课堂导入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开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忽略课堂导入的环节,多采取“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因此有些学生无法快速跟上课堂进度。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联想乘电梯、荡秋千等场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快乐。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避免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中。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产生兴趣。以确保学生掌握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只有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融入生活化的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分数,并做好记录。教师可以提问:“一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呢?小朋友举办生日会,一个蛋糕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分到多少呢?”由于问题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分数的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生活中的案例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看重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进行生活化的设计,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惠芳.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 新课程,2020(5):90.
[2]余丽珍.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 华夏教师,2020(8):63-64.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二小学 3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