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地方都在实施启发性教育。对于初中历史来说,也要在教学中体现启发性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准备。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启发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启发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启发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上面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这为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国家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回答只能是一句话,即高素质的人才。我国有众多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世界竞争形势的需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仅仅考虑学生学多少知识,更不是知识学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学生接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同时,教学还应具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1注重思想品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而历史教学正是向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注重了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没有特别引起注意。不过,在历史教学中,实际上已经渗入了这方面的内容。如通过讲述孙中山一生重要的革命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又如,通过对新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们团结合作、苦干实干、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敬业精神等等。这些都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早在20年代初期,我国近代大史家梁启超,在谈及“史之改造”时就指出:“在今日惟个性圆满发达之民,自进而为种族上、地域上、职业上之团结互助,夫然后可以生存于世界而求有所贡献。而历史其物,即以养成人类此种性习为职志。”他这里说的习性,也就包括在今天所说的心理素质之中。梁启超说的很明显,写史的目的之一,是让国民养成好的习性,也就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阅读能力,记笔记能力,识图、填图能力等,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为此,要重视课文中的思考题、课后的练习题,自始至终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教材则在课文中和课后安排了较多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新教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习每一节新课。而且,教材还都新增加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介绍,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注重教材的启发性、生动性
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教材中的内容。上面已经讲到,初中历史中一系列的思考题贯穿于每课的始终,使学生带着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坐在那儿听老师讲。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如教材通过大量小字生动地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编入了相当多的名言、诗词、民谣、对联、商标等生动的文献资料;编写了生动的思考题;有大量的图画、表格以及图的说明等等。总之,不放过任何一种可以使教材生动活泼的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启发和思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启发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启发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启发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上面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这为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今天,我们国家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回答只能是一句话,即高素质的人才。我国有众多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才能适应世界竞争形势的需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仅仅考虑学生学多少知识,更不是知识学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学生接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同时,教学还应具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束缚学生的思想,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1注重思想品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而历史教学正是向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注重了学生进行思想品格教育,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没有特别引起注意。不过,在历史教学中,实际上已经渗入了这方面的内容。如通过讲述孙中山一生重要的革命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又如,通过对新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们团结合作、苦干实干、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敬业精神等等。这些都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早在20年代初期,我国近代大史家梁启超,在谈及“史之改造”时就指出:“在今日惟个性圆满发达之民,自进而为种族上、地域上、职业上之团结互助,夫然后可以生存于世界而求有所贡献。而历史其物,即以养成人类此种性习为职志。”他这里说的习性,也就包括在今天所说的心理素质之中。梁启超说的很明显,写史的目的之一,是让国民养成好的习性,也就是好的心理素质。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阅读能力,记笔记能力,识图、填图能力等,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为此,要重视课文中的思考题、课后的练习题,自始至终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教材则在课文中和课后安排了较多的文献资料,供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新教材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习每一节新课。而且,教材还都新增加了不同学术观点的介绍,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注重教材的启发性、生动性
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教材中的内容。上面已经讲到,初中历史中一系列的思考题贯穿于每课的始终,使学生带着这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坐在那儿听老师讲。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如教材通过大量小字生动地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编入了相当多的名言、诗词、民谣、对联、商标等生动的文献资料;编写了生动的思考题;有大量的图画、表格以及图的说明等等。总之,不放过任何一种可以使教材生动活泼的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启发和思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