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有效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心理能力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当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这是最终标准。如果我们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形式”来看,要实现“有效教学”则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有效备课:备课应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一)备教材:应包含备目标、备重点、备难点、备板书。
1、备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通常我们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更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应该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2、备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定理,重要方法、公式以及文中的重要内容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或文章精髓的基础。清晰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教学就不会漫无边际,一盘散沙,否则会出现:学生听着热闹却不知所云的的现象。只有清晰把握重点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利用率。
3、备难点:即应清楚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会出现的知识难点是什么。同时还要清楚自己在难点上是该如何去教。
4、备板书:板书能够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备教法:也就是明确要怎么做。含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温故知新;怎样讲授新课;怎样讲授重点、难点;怎样让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法会使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人员组群特点。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应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做出应对的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指导
“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才用恰当的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的观察,积极的倾听,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保障学生地学习进程及目标达成。其具体的指导行为应该是:在授课清晰明了的前提下,以任务为导向,恰当提问、精心组织,给学生学习机会,随时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变异性,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
三、有效策略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具有一定的策略:
1、处理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策略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
2、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策略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策略
课堂上以学促教、以教导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四、有效练习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功夫,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把握自己掌握的知识。同时,语文教学还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其中,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
五、有效语言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楚、准确;简洁、生动;启发、诱导同时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得好,“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简洁有效呢?⑴重重复说过的话,克服随意性。⑵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中心组织教学语言。⑶剔除教学语言中的赘瘤和杂质。
六、有效结课
怎样结束一堂新课是值得重视的,很多教师不注重结课,上课讲到哪算哪,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教学效果。结课常用小结、活动和作业布置等。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往返,达到“剧终曲不终,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课堂结局要像喜剧般的完美。
一、有效备课:备课应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一)备教材:应包含备目标、备重点、备难点、备板书。
1、备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通常我们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更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应该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2、备重点:“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定理,重要方法、公式以及文中的重要内容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或文章精髓的基础。清晰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教学就不会漫无边际,一盘散沙,否则会出现:学生听着热闹却不知所云的的现象。只有清晰把握重点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利用率。
3、备难点:即应清楚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会出现的知识难点是什么。同时还要清楚自己在难点上是该如何去教。
4、备板书:板书能够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备教法:也就是明确要怎么做。含怎样引入新课;怎样温故知新;怎样讲授新课;怎样讲授重点、难点;怎样让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教法会使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人员组群特点。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应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做出应对的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有效指导
“指导”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才用恰当的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积极的观察,积极的倾听,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教导,保障学生地学习进程及目标达成。其具体的指导行为应该是:在授课清晰明了的前提下,以任务为导向,恰当提问、精心组织,给学生学习机会,随时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变异性,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率。
三、有效策略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具有一定的策略:
1、处理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策略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
2、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策略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策略
课堂上以学促教、以教导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四、有效练习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功夫,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把握自己掌握的知识。同时,语文教学还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其中,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
五、有效语言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楚、准确;简洁、生动;启发、诱导同时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得好,“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简洁有效呢?⑴重重复说过的话,克服随意性。⑵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中心组织教学语言。⑶剔除教学语言中的赘瘤和杂质。
六、有效结课
怎样结束一堂新课是值得重视的,很多教师不注重结课,上课讲到哪算哪,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教学效果。结课常用小结、活动和作业布置等。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往返,达到“剧终曲不终,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课堂结局要像喜剧般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