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那只小母牛被拉走的时候我正在默坐静思。我端和的外貌与微闭的眼睑让牛们以为我已在意念中进入另一世界。我常常告诉它们说,那个世界是我们的终极,我们只有通过承受这世间的苦难才能达到我们的终途。我的牛们都是我的信徒,它们都信了我的信念——可天知道,这是它们的信念,我所灌输给它们的信念,而非我自己的信念。
我知道那只小母牛被拉走时眼睛里充溢着忧伤的泪水,整个柔顺的身体都因恐惧而战栗着。它与拉它的人僵持着,沉默地僵持,间或发出一两声抵抗的低音。它试图从我这里寻找到进入黑暗世界的力量。我始终默坐着,动也不动。事实上,我被哀痛与无力感笼罩着。我是它们的宗教的牛间代言人,我却常常觉得,这只是欺骗。我并不相信那个黑暗的世界预示着光明,我不过是要它们以及我自己苟且地以这个方式度过我们卑琐的一生——在牛棚里关着,身体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空气充斥着我们同类的味道,没有清新的草料作为我们的美食,只有催肥长膘的人类加工的合成饲料,日复一日,直到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鲜血淋漓。
我的小母牛。它那曼妙的被黑色皮毛包裹的身段。白戚戚的眸子,总是天真而带着哀伤,一旦哀伤尽去,那明媚真会点燃世界。它随同别的牛们倾听我的讲道。我常常看到它眼里圣洁而获得救赎的泪水。我也常常看到它将一览无遗的眼神置于我身上——不仅仅想要寻求答案,还想获得更多。我懂得,我都懂得。我是它们的导师。我道貌而岸然。我内心里起了无数淫狭的想法。脸上却只是无限慈和地望着它。就如望见众生一样。
如今它要被拉走了。我对它将要进入哪个世界无从得知。唯一确信的是,我们现世的身体将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当然,我们被烹饪之前将被戳上优、良、劣三等标签,像我这样老朽无味的必将是劣等,而它,肥美的鲜嫩的青春的甜腻的小母牛,必然是优上加优的。
许多年——我并不知道确切的日子,时间在这里停留,流逝或者停留都是无意义的。可是许久以前,时间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我们在浩莽的大草原上奔腾,逐水草而居。头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芳草萋萋。我们求食、恋爱、打架、野合、生育。我们快活着呢。是我,都是我,看到了一个被人类驯化的牛的族群。它们夜黑有遮风避雨的牛棚。它们生病能获得精心救治。我厌倦了野地里求生的日子。我想,被人类圈养的牛们必然是身份高我们一等的。牛们都有向上求生的本能,我亦然。
可是,我的想法遭到了牛们的强烈反对。一致的强烈反对。它们的理由是,祖先们已经这样生存了千年,牛们天然的就该和水草和天空和雨露和大地接近。我嘲笑它们的狭隘愚昧不开脱。可是我并不能说服它们。我也不能独自一人跑到一个陌生的领域里去——我,还是心怀恐惧的。我陷入到日日空想当中。我开始离群索居,给它们留下独自徘徊的背影。我用我硕大的蹄子在树叶上艰难写作,很快就写成了厚厚一大摞,长达十万言的《牛的终极之途》。我在文里说到,真正的救赎不是在此生、而是在来世。人类是上天的使者,他们的作用是考验牛、驯化牛、检验牛是否具有被上帝接纳的资格。因此牛在此生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便是,举起两前蹄向人类投降,接受他们所安排的一切生活。
起初,只有一两只牛信了我。后来,在现世里不再担心食无定时、居无定所、甚至连性欲来了也不用担心无从排解的生活,给了他们巨大诱惑,再加上天堂在遥远的彼岸召唤着它们,我的信徒发展为一只庞大的队伍。
我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向人类的方向走去。我们浩浩荡荡,内心充满了将被救赎的喜悦。
在人的面前,我们举起前蹄、匍匐于地。
我们被圈养了。被从乡村带进都市。关进远东第一宰牲场。当第一批牛的鲜血溅出时,我们尽管出离愤怒,却已无力逃离这个地狱。我的信徒们被鲜血震盲了眼睛。可是在它们叛逃我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了我的信念里。因为在它们的世界里它们无从选择。死亡变成了一件麻木的事情,每一天都会发生。因此就假装它是与每日的饲料一样正常的事情。对生的绝望带来对彼岸的狂想。越是如此,越是对现在的生活安之若素。因为我告诉它们,上帝不能接纳自杀行为。安排生命的死亡是上帝、或者上帝的使者人类的事情。
可是,小母牛哀戚无助的眼神击溃了我全部的自信。老天!可是我没有力量从自己的圈笼里腾空而出,用牛角把拉它的一干人等袭击倒地,而后携带小母牛狂奔出这囚笼。我应该,可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我只能假装入定,抑制住身体的颤抖、还让嘴角浮出笑容,就如同在给它祝福。
不不!我当然无法假装自己入定。我看着你娇嫩的头被几个身强力壮的雄性人类拉扯到另一边,你的黑色眼眸从眼眶内暴突而出,你的四只美丽的蹄子紧紧扣在地面上,不舍得离开原地一步……而人类已经举起了手中的砖石。他们要击晕你,再一刀把你咔嚓……我的身体开始移动了。移动向你。栅门打开了,原来囚笼并不那么难以冲破。我一步步挪向你。我向你走来了。我来了。别害怕。我来了。
我举起了前蹄……
我举起了前蹄……
我举起了前蹄……
我……颓然匍匐在地……
泪水从我的血管深处迸发。那是红色的眼泪,流成了长河。
人哪,我已经被自己以及你合谋丧失了所有的勇气,我只有再一次臣服于你的脚下。让我死。在我进入这圈笼时,我已死。
Ⅱ我,天宝葛汀,一个自闭症者。
我用画面思考,画面是我的第一语言,英语才是我的第二语言。我看书的时候,会把文字直接转成有声音和影像的电影,就像是一台摄影机嵌在我额头上,直接播出。我的视点自由,可以走在路上,可以飞在天空,也可以俯低移行,感觉脑袋里真的有那么一卷录像带。现在的人热衷电脑的虚拟实境,对我而言,那些不过是卡通垃圾。
自闭症患者很容易受到动的视觉的吸引。我对声音与碰触都异常敏感,太多碰触会痛。某些噪音,像牙医钻子、像学校恐怖的钟声、像砂纸搓磨……都在折磨着我裸露的神经末端。
那些只以语言文字思考的人,最不能体悟动物的感觉。但如果你是一个用画面思考的人,就很容易想象动物的感觉。我能想象自己在牛的身体里,由它们的视线看出的样子。
为了让动物无痛苦死亡,我为“处理全美三分之一牛只”的屠宰场设计了“牛的最后一段路”。
我知道害怕的感觉是什么。
相对于屠宰场,大自然可就残酷多了。我看过狮子把人撕得四分五裂,没有立即断气的惨状。我宁可进屠宰场,死得直接而且无惊无惧。
我安排牛走在向上缓行的弯曲坡道上,这是一种很容易搞不清楚方向的路线,让牛产生转弯就能回到原处的安全错觉。让它看到同伴的尾巴,感觉身旁有同伴的簇拥,就会觉得安心。直到牛不知不觉地走到顶端,直到头部中枪。
施工完成之前,我已自行虚拟在这个屠宰场行走了。系统完成了,我走过很多次,在一切顺利下,只要跟着牛群走,感觉被传送带拉进去,没有任何痛楚,生命便结束了!
我带着盲眼的大学好友真正地走了一遭。她站在斜坡的顶端,碰着在坡道上的动物时,感动莫名:这是一个通往天堂的阶梯,献给想学习生命意义,不畏惧死亡的生命。
是的,我将它命名为“天堂阶梯”。
(改编自埃罗尔·莫里斯的纪录片《第一人称》)
上海的沙泾路,毗邻苏州河,这里坐落着“远东第一屠宰场”。这座始建于1933 年的远东地区最大现代化屠宰场,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旧址,场区内有近2.5 万平方米的老场房。在当时,全世界大型现代化屠宰场共三个,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第三个就是位于上海的“远东第一屠宰场”,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为当年亚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场。
据当年的资料介绍,“远东第一屠宰场”建筑工期为时两年,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330 多万两,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楼内可容纳1000 头牛、1500 头羊、300 头牛犊还有500 头猪,每天可以宰杀300 头牛、500 头羊、100 头牛犊和300 头猪。
一名1952 年进厂的工人回忆说:“最多的时候,我们有2000 个工人,日宰杀量可达13800 头,很壮观。”
19 叁III的改建总设计师赵崇新将1 号楼形容为“根据‘宰牲’工艺流程而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他解释说,“1 号楼本身是一个工业建筑,它完全按照宰牲的工业流程而非美学的角度而建的,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新奇感,今天我们才会对这栋建筑产生美学的感觉”。
从中心圆大剧院往下看,主楼内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隐藏了洞穴式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主楼是由东、南、西、北4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中间是一座圆柱体大楼,与旁边的楼房通过楼道相连,俗称“八角楼”。各个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又称牛道,其地面故意建得很粗糙,有专门的防滑设计,而且实行人畜分离的通道设计。这里有完整的流水线,每层楼天花板上都有可以传输的挂钩,将牲畜倒挂传输到各个流程。这里每间车间都有独立的通道,但又互相连接,窄的楼梯只容一人通过。动物的内脏可以通过滑道滑到相关的流程上,最后的一步就是滑到底楼的杂碎间,有专门的货车来运输。如果摈弃新修的电梯,通过这些楼梯通道往上行进,渐渐就会不知道自己身在几楼。阳光从大剧院顶棚照射下来,半阴半亮,造成内部空间神秘而幽深之感。
如今,在“远东第一屠宰场”的水泥外墙上挂着硕大的几个字:19 叁III。这是它的新名字。
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很简单,它建成于1933 年,当时的承建商是赫赫有名的上海余洪记营造商。至于名字中用到了中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则有另一层含义,按照负责改建的总设计师、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崇新的说法,“这是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设计,取海纳百川之意”。
19 叁III事实上包含沙泾路10号、29 号地块中的1 号楼-4 号楼四栋建筑。1 号楼为主楼,即当年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旧址,占地2.5 万平方米,共5 层;2 号楼建于1935 年,当时作为宰牲场的化制间,即病畜、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的处置场和焚化炉,现在则改建成公馆,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烟囱,现在是整个19 叁III的高点;3 号楼是设计制作中心,2000 平方米,原来是工人宿舍;4 号楼是过去的仓库,现在为设计与教育中心。因此,19 叁III是包括主楼、会馆、设计与教育中心和创意制作中心四个楼群的创意中心。从头到脚,屠宰场的身份已经完全被清洗干净了。
我知道那只小母牛被拉走时眼睛里充溢着忧伤的泪水,整个柔顺的身体都因恐惧而战栗着。它与拉它的人僵持着,沉默地僵持,间或发出一两声抵抗的低音。它试图从我这里寻找到进入黑暗世界的力量。我始终默坐着,动也不动。事实上,我被哀痛与无力感笼罩着。我是它们的宗教的牛间代言人,我却常常觉得,这只是欺骗。我并不相信那个黑暗的世界预示着光明,我不过是要它们以及我自己苟且地以这个方式度过我们卑琐的一生——在牛棚里关着,身体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空气充斥着我们同类的味道,没有清新的草料作为我们的美食,只有催肥长膘的人类加工的合成饲料,日复一日,直到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鲜血淋漓。
我的小母牛。它那曼妙的被黑色皮毛包裹的身段。白戚戚的眸子,总是天真而带着哀伤,一旦哀伤尽去,那明媚真会点燃世界。它随同别的牛们倾听我的讲道。我常常看到它眼里圣洁而获得救赎的泪水。我也常常看到它将一览无遗的眼神置于我身上——不仅仅想要寻求答案,还想获得更多。我懂得,我都懂得。我是它们的导师。我道貌而岸然。我内心里起了无数淫狭的想法。脸上却只是无限慈和地望着它。就如望见众生一样。
如今它要被拉走了。我对它将要进入哪个世界无从得知。唯一确信的是,我们现世的身体将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当然,我们被烹饪之前将被戳上优、良、劣三等标签,像我这样老朽无味的必将是劣等,而它,肥美的鲜嫩的青春的甜腻的小母牛,必然是优上加优的。
许多年——我并不知道确切的日子,时间在这里停留,流逝或者停留都是无意义的。可是许久以前,时间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我们在浩莽的大草原上奔腾,逐水草而居。头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芳草萋萋。我们求食、恋爱、打架、野合、生育。我们快活着呢。是我,都是我,看到了一个被人类驯化的牛的族群。它们夜黑有遮风避雨的牛棚。它们生病能获得精心救治。我厌倦了野地里求生的日子。我想,被人类圈养的牛们必然是身份高我们一等的。牛们都有向上求生的本能,我亦然。
可是,我的想法遭到了牛们的强烈反对。一致的强烈反对。它们的理由是,祖先们已经这样生存了千年,牛们天然的就该和水草和天空和雨露和大地接近。我嘲笑它们的狭隘愚昧不开脱。可是我并不能说服它们。我也不能独自一人跑到一个陌生的领域里去——我,还是心怀恐惧的。我陷入到日日空想当中。我开始离群索居,给它们留下独自徘徊的背影。我用我硕大的蹄子在树叶上艰难写作,很快就写成了厚厚一大摞,长达十万言的《牛的终极之途》。我在文里说到,真正的救赎不是在此生、而是在来世。人类是上天的使者,他们的作用是考验牛、驯化牛、检验牛是否具有被上帝接纳的资格。因此牛在此生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便是,举起两前蹄向人类投降,接受他们所安排的一切生活。
起初,只有一两只牛信了我。后来,在现世里不再担心食无定时、居无定所、甚至连性欲来了也不用担心无从排解的生活,给了他们巨大诱惑,再加上天堂在遥远的彼岸召唤着它们,我的信徒发展为一只庞大的队伍。
我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向人类的方向走去。我们浩浩荡荡,内心充满了将被救赎的喜悦。
在人的面前,我们举起前蹄、匍匐于地。
我们被圈养了。被从乡村带进都市。关进远东第一宰牲场。当第一批牛的鲜血溅出时,我们尽管出离愤怒,却已无力逃离这个地狱。我的信徒们被鲜血震盲了眼睛。可是在它们叛逃我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了我的信念里。因为在它们的世界里它们无从选择。死亡变成了一件麻木的事情,每一天都会发生。因此就假装它是与每日的饲料一样正常的事情。对生的绝望带来对彼岸的狂想。越是如此,越是对现在的生活安之若素。因为我告诉它们,上帝不能接纳自杀行为。安排生命的死亡是上帝、或者上帝的使者人类的事情。
可是,小母牛哀戚无助的眼神击溃了我全部的自信。老天!可是我没有力量从自己的圈笼里腾空而出,用牛角把拉它的一干人等袭击倒地,而后携带小母牛狂奔出这囚笼。我应该,可是我做不到。我做不到。我只能假装入定,抑制住身体的颤抖、还让嘴角浮出笑容,就如同在给它祝福。
不不!我当然无法假装自己入定。我看着你娇嫩的头被几个身强力壮的雄性人类拉扯到另一边,你的黑色眼眸从眼眶内暴突而出,你的四只美丽的蹄子紧紧扣在地面上,不舍得离开原地一步……而人类已经举起了手中的砖石。他们要击晕你,再一刀把你咔嚓……我的身体开始移动了。移动向你。栅门打开了,原来囚笼并不那么难以冲破。我一步步挪向你。我向你走来了。我来了。别害怕。我来了。
我举起了前蹄……
我举起了前蹄……
我举起了前蹄……
我……颓然匍匐在地……
泪水从我的血管深处迸发。那是红色的眼泪,流成了长河。
人哪,我已经被自己以及你合谋丧失了所有的勇气,我只有再一次臣服于你的脚下。让我死。在我进入这圈笼时,我已死。
Ⅱ我,天宝葛汀,一个自闭症者。
我用画面思考,画面是我的第一语言,英语才是我的第二语言。我看书的时候,会把文字直接转成有声音和影像的电影,就像是一台摄影机嵌在我额头上,直接播出。我的视点自由,可以走在路上,可以飞在天空,也可以俯低移行,感觉脑袋里真的有那么一卷录像带。现在的人热衷电脑的虚拟实境,对我而言,那些不过是卡通垃圾。
自闭症患者很容易受到动的视觉的吸引。我对声音与碰触都异常敏感,太多碰触会痛。某些噪音,像牙医钻子、像学校恐怖的钟声、像砂纸搓磨……都在折磨着我裸露的神经末端。
那些只以语言文字思考的人,最不能体悟动物的感觉。但如果你是一个用画面思考的人,就很容易想象动物的感觉。我能想象自己在牛的身体里,由它们的视线看出的样子。
为了让动物无痛苦死亡,我为“处理全美三分之一牛只”的屠宰场设计了“牛的最后一段路”。
我知道害怕的感觉是什么。
相对于屠宰场,大自然可就残酷多了。我看过狮子把人撕得四分五裂,没有立即断气的惨状。我宁可进屠宰场,死得直接而且无惊无惧。
我安排牛走在向上缓行的弯曲坡道上,这是一种很容易搞不清楚方向的路线,让牛产生转弯就能回到原处的安全错觉。让它看到同伴的尾巴,感觉身旁有同伴的簇拥,就会觉得安心。直到牛不知不觉地走到顶端,直到头部中枪。
施工完成之前,我已自行虚拟在这个屠宰场行走了。系统完成了,我走过很多次,在一切顺利下,只要跟着牛群走,感觉被传送带拉进去,没有任何痛楚,生命便结束了!
我带着盲眼的大学好友真正地走了一遭。她站在斜坡的顶端,碰着在坡道上的动物时,感动莫名:这是一个通往天堂的阶梯,献给想学习生命意义,不畏惧死亡的生命。
是的,我将它命名为“天堂阶梯”。
(改编自埃罗尔·莫里斯的纪录片《第一人称》)
上海的沙泾路,毗邻苏州河,这里坐落着“远东第一屠宰场”。这座始建于1933 年的远东地区最大现代化屠宰场,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旧址,场区内有近2.5 万平方米的老场房。在当时,全世界大型现代化屠宰场共三个,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第三个就是位于上海的“远东第一屠宰场”,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为当年亚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场。
据当年的资料介绍,“远东第一屠宰场”建筑工期为时两年,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330 多万两,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楼内可容纳1000 头牛、1500 头羊、300 头牛犊还有500 头猪,每天可以宰杀300 头牛、500 头羊、100 头牛犊和300 头猪。
一名1952 年进厂的工人回忆说:“最多的时候,我们有2000 个工人,日宰杀量可达13800 头,很壮观。”
19 叁III的改建总设计师赵崇新将1 号楼形容为“根据‘宰牲’工艺流程而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他解释说,“1 号楼本身是一个工业建筑,它完全按照宰牲的工业流程而非美学的角度而建的,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新奇感,今天我们才会对这栋建筑产生美学的感觉”。
从中心圆大剧院往下看,主楼内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隐藏了洞穴式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主楼是由东、南、西、北4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中间是一座圆柱体大楼,与旁边的楼房通过楼道相连,俗称“八角楼”。各个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又称牛道,其地面故意建得很粗糙,有专门的防滑设计,而且实行人畜分离的通道设计。这里有完整的流水线,每层楼天花板上都有可以传输的挂钩,将牲畜倒挂传输到各个流程。这里每间车间都有独立的通道,但又互相连接,窄的楼梯只容一人通过。动物的内脏可以通过滑道滑到相关的流程上,最后的一步就是滑到底楼的杂碎间,有专门的货车来运输。如果摈弃新修的电梯,通过这些楼梯通道往上行进,渐渐就会不知道自己身在几楼。阳光从大剧院顶棚照射下来,半阴半亮,造成内部空间神秘而幽深之感。
如今,在“远东第一屠宰场”的水泥外墙上挂着硕大的几个字:19 叁III。这是它的新名字。
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很简单,它建成于1933 年,当时的承建商是赫赫有名的上海余洪记营造商。至于名字中用到了中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则有另一层含义,按照负责改建的总设计师、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崇新的说法,“这是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设计,取海纳百川之意”。
19 叁III事实上包含沙泾路10号、29 号地块中的1 号楼-4 号楼四栋建筑。1 号楼为主楼,即当年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旧址,占地2.5 万平方米,共5 层;2 号楼建于1935 年,当时作为宰牲场的化制间,即病畜、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的处置场和焚化炉,现在则改建成公馆,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烟囱,现在是整个19 叁III的高点;3 号楼是设计制作中心,2000 平方米,原来是工人宿舍;4 号楼是过去的仓库,现在为设计与教育中心。因此,19 叁III是包括主楼、会馆、设计与教育中心和创意制作中心四个楼群的创意中心。从头到脚,屠宰场的身份已经完全被清洗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