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高职教育 建设人才培养高地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在江苏泰州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是一次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会议。全国近400所高职院校,教育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江苏省教育厅等1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6家社会团体和组织,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韩国映象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9所国内(境)外高校专家,电子商务、有色金属等6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等18家企事业单位,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16家中央和地方媒体,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等4家教育研究机构,共计9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年会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高职教育下接地气、直接服务区域发展的实际成效,展示了高职教育在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活力。
  在开幕式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解读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葛道凯从如何分析看待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如何理解领会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把握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诠释了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重大突破,指明了专科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
  针对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误解,葛道凯分析了职成司针对2014年高职招生的抽样调查及数据结论,鼓励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方位,不为所惑”。葛道凯指出,高职教育不是基础教育,不是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全社会认同的评判标准中,衡量职业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就业。多年来,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并且持续向好。因此,学习全国职教会精神,就是要把握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发展中的位置,不为困难所惑,不为假象所惑,也不为自己的成绩而过度陶醉。
  对于如何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葛道凯提出要“把握精神,领会核心”。今年的全国职教会和高职学校直接相关的重大突破有四个方面:第一个突破,重新定义职业教育。全国职教会议前后的职业教育,虽然都是职业教育,但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职教会前的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职教会后的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职教会前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职教会后的职业教育,包括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个突破,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和创造之一。之所以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是要解决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第三个突破,职业教育必须要推进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既是教育战线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如何汇聚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合力,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把职业教育办好办强。第四个突破,必须要继续把增强针对性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努力方向。关于增强针对性,一是继续坚持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在教育活动组织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且要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让实习回归到教学环节这个基本定位上。三是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葛道凯指出,全国职教会议的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这次全国职教会的核心内容,其具体内涵就是职业教育要和经济社会同步规划,职业教育要和产业建设同步实施,职业教育要和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因为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经济,还是民生。因此,职教工作者要确立一个理念,职业教育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对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和各级政府来说,也要确立一个理念,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要想走得稳,要想走得远,必须要有同步发展的职业教育相伴相随。
  对于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葛道凯提出要“把握方向,坚定前行”。高职院校要把握专科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以下四项工作:第一,要科学布局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功能,第一大功能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第二大功能,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是技术技能积累最直接的载体;第三大功能,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促进人才的持续增长。第二,做深做细内涵建设。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学校必定要逐步扩大招收中职毕业生和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这就意味着高职学校的学生从单一普通高中起点的学生,逐步变化为既有普通高中起点的学生,也有中职毕业生,还有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要随之发生改变,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第三,果断改革高职学校的招生考试。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到2015年,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到2017年,非高考形式要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主体形式。所有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研究新形式下的招生考试改革,实现中职和高职的双赢。第四,要注意关注学分的积累和转换,《意见》提出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的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与教育,高职院校要给予关注,结合本校的实际,予以推进,为实现三个功能的科学布局提供新的依据。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年会上解读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下称《规划》),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总体框架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相关制度设计,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总体思路,回答了关于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以及普职关系、招生制度改革、院校设置制度改革、本专科衔接等诸多社会关注的问题。
  陈锋在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的调整和创新,实际上是整个教育宏观结构的调整,以期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来建立现代教育体系,通过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激活教育制度创新的活力。
  关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经济社会背景,陈锋指出,概括起来讲就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归结起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今天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最大的挑战,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最大的挑战。谋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谋划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就是要根据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确定国家人才培养的终极格局。
  陈锋在解读中提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就业导向、系统培养、产教融合、全面发展”。就业导向是方向,不管哪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本位就是就业导向。用就业率、就业质量、长期职业发展潜力来评价高职院校,是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系统培养是结构,因为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升级,对技术技能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所以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产教融合是机制,产教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核心的性质、最重要的灵魂、最根本的路径。对职业院校来说,只要坚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就必然是一个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发展是目标,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陈锋指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贯通、衔接、立交、融合。贯通是指从中职到学位研究生的贯通。衔接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衔接,搭建人才成长多样化的路线。立交是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而言,更多地体现为建立教育和就业的旋转门,建立学习型社会里教育—就业—再教育—再就业的人才成长路径。融合,即产教融合发展,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教育和经济社会、产业,特别是学校与所服务的产业,与所在的城市,所在的社区,建立命运共同体,形成共生共荣的机制。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面临很多困难,陈锋指出,其中最难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从精英化高等教育的思维转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思维。其次,要从供给导向思维转向需求导向思维。第三,要把创造价值作为评价学校的基本标准。第四,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关系,是当下受到很多关注的问题。陈锋强调,应用技术类高等院校的发展,实际上是分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政策,一个层面是制度。所谓政策,就是通过示范引领的办法,选择一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转型做试点。所谓制度,即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政策具有当前性,制度建设则具有长远性。转型发展与高职院校原则上不能升格不是一个相互冲突的政策,转型发展是根据现在高等教育目前的状况所提出的,是结构调整的一个政策,而高职院校原则上不能升格是一个延续下来的政策。但是,不可否认,转型发展和高职院校有关系,那就是必将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而公平竞争则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格局。
  本次年会围绕“贯彻落实职教会议精神·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题,除了政策解读外,还设置了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专题研讨、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会、企业高职合作项目推介、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专题研讨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成果展等模块。
  【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专题研讨】完善高职现代治理结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分论坛上,教育部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王大泉解读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有关内容,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家礼通过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学校章程建设的做法与成效。韩国映像大学副校长柳在万等参与互动交流,各位嘉宾探讨了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高职办学特色,构建社会各方参与的长效机制等问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以“混合所有制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南通理工学院副校长唐永泽介绍了高职院校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探索与思考。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劳汉生等嘉宾围绕“混合所有制”进行了经验交流,激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引路导航。
  【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该模块从国际视野、建设成效、应用创新三个方面,以国际、国内、地方、学校为不同视角,呈现了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创新教育成中心执行长廖肇弘、英特尔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姜涛,从全球化数字化教学发展趋势的角度,展望了中国高职教育的未来,展示了国际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融入教学的方式,为资源建设与应用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为推动教学改革带动省校两级资源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魏顺平分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辽宁省展示了本省的建设经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本校为例,介绍了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状况。会议认为,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带动资源库建设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会】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二期——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4年,第二批30所骨干建设院校接受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在本次骨干校工作推进会上,职成司高职高专处结合2014年骨干校验收工作所反映出的问题,对第三批骨干校验收工作进行了部署,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介绍了专项资金监管有关事宜,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介绍了学院在专业、课程、人事、分配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与经验。高职与高专教育处就《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进行了说明。
其他文献
摘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线——数学教学,急需寻求一种有效的关于如何形成学生行为规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认识社会规范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本文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从开发数学德育教学的无痕渗透入手,研究数学课堂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以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集中学习的部分前置,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授课内容制成微课上传并设计相应学习任务,学生利用自主时间课前学习并完成任务。课堂上,教师不再讲授,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内化知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改革教学,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研究范畴。墨子作为一名“兼士”“义士”,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创立博大精深的墨学体系,涉及经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科技人文精神和历史现实意义。墨子的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平民色彩,在沉寂了两千多年后,近现代墨学研究呈复兴之势。近年来,高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部分高职院校就墨子思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是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教改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此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材对基础技能的“工作任务”的设置过于简单和粗糙,致使学生认为基础技能很简单以至于不重要,为了更
一、高职院校岗位设置与人员聘用管理的基本现状  (一)岗位设置的主体方案变动不大  广东高职院校目前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方案的主要依据是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发〔2008〕275号)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粤人社发〔2010〕105号)等文件,大都是首聘之前各院校根据本校的专业技术岗(含主辅系列)、管理岗以及工勤技能岗等不同的类别的实际情况来申
大会概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  7月14-15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朱超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教育一处处长何金晖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粤港澳的300多位
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先行者,广东目前共有26所高职院校69个专业开展试点,是全国试点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是广东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它把学校育人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有效结合,突破了以往职业教育中“校热企冷”的瓶颈。对于快速发展的公司,社会员工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前“顶岗实习”和“订单班”模式,学生只能在企业间断短期实习,与企业黏度不强,无法深度融合,而学徒制
一、引言  微课教学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服务学生“学”作为微课开发的起点,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微课开发实践为例,拟从微课开发理念、开发原则、开发建议等方面探索如何进行思政课微课开发,以期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开发微课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摘要:在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中,单纯地强调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往往不能引起中职生的积极响应。将职业素养的有关要求渗透到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中,职业素养的要求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要求之间形成的动静对比,反而会调动起中职生参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一二年级中职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讨探了将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生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当中加以巧妙应用的有效方法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据此指导意见,职业学校有必要通过行业调研,了解行业需要哪些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学生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从而进行教学改革。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借与当当网(广州仓)校企合作为契机,对物流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培养目标  面向物流企业,建立以较高政治思想、文化、职业道德等素质为基础,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