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电影语言的理解、电影史的发展脉络做了一个梳理,浅析电影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重视影像本体的纪录性,另外一种是重视剪辑,也就是镜头和镜头组接产生的意义。胶片时代,摄影师的个性只是在选择拍摄对象,确定拍摄角度和对拍摄现象的解释中表现出来。数字时代,影像与现实的关系被新的技术媒介重新构造。
关键词:电影本体;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本体语言
在2010年以后,电影在当代文化中越来越重要,但数字材料的出现导致影像在这个时代的消费是过度的,胶片时代却与之相反。所以,对电影的分类、电影的形态进行基础性的划分,就本文作者的理解,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电影是在电影诞生的时候,卢米埃尔兄弟刚开始拍摄的这些影像,这种电影是以影像作为叙述的基础,主要依靠的是较多的长镜头、更多的影像构成。另外一类电影是以剪辑作为构造故事的主要元素,以剪辑为基础的电影。在看待电影的时候,要清楚每个导演是在不同的电影的类别里面进行创作,每一个类别里有每个类别的美学基础和它的叙述的历史。
首先,要清楚电影是什么状态。最初,电影开始是拍一些片段的影像,然后逐渐过渡到戏剧。发展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电影已经完全进入到剧本的逻辑。剧本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演员扮演角色的时候,他们会完全按照剧本的方式去表演,导演也完全按照剧本的方式去做。但电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一直到1995年、2000年,这几十年的漫长的过程中,剧作和电影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剧本已经变成电影叙述的障碍,剧本变成电影发展的监狱。即剧本控制了电影的自由性,控制了人们对电影人物的想象力。剧本能对故事叙述的逻辑进行分布安排,设计一个戏剧的框架。但是电影的发展是不断地争取电影自身的自由,也就是电影叙述的自由。所以这时编剧和导演之间就变成矛盾的对立面。
二.电影发展美学要义
电影是关于故事和戏剧的,何时何地都有情感,有人就有情感。电影又是关于叙述的,叙述和故事不一样,叙述是文本化的意思,戏剧和故事又是在叙述的范围里面。现代电影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对故事的要求不再是设计,不再是在规划的状态下摄制一个电影,而是要寻找一种叙述的自由,不被文本控制的自由。比如拍摄一场戏,导演就会想如何去改变人物的已知性,从已知性朝着未知性发展,人物的行为和逻辑即是一种未知,这些不在预先的设计里,这是电影影像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同時,不能用风格去划分特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电影文化的基础,比如说俄罗斯电影、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美国电影、德国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中国电影等等都有不同的历史,历史造就了电影的基本形态。形态和电影类别之间是有差异的。电影也有很多美学派系,比如法国电影、欧洲电影、美国电影、苏联电影等等。例如苏联电影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建立在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之上,属于剪辑类电影的一种。他的电影不代表所有剪辑类的电影,只是剪辑类电影的一个体系而已,但爱森斯坦的电影的影响很深远。但同时爱森斯坦电影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电影除了有影像局部蒙太奇以外,还有结构性的蒙太奇,它的问题是省略时间。爱森斯坦在这一方面的深远影响在于影像在组接之后,可能会产生第三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在银幕上是不存在即需要感知的。
另外,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电影变化非常大的时期,当时苏联电影学派出现了代表人物塔可夫斯基,虽然他只拍摄了7部电影,但他的电影改变了整个苏联电影学派的走向,改变了东欧和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和走向,可以说他动摇了苏联电影派系的美学基础。所以在他这种美学基础上产生了现在的俄罗斯电影,比如索科洛夫的电影,在现代的俄罗斯电影当中,他会更加强调俄罗斯电影文化。这些与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完全是两个概念。
同时期的意大利电影、法国电影也是这样不断发展,美国电影也一样。美国电影不止好莱坞动作科幻大片。研究美国纽约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先锋电影可以发现,这些导演的艺术创造力,以及电影中的动态能量和电影艺术性都是无法企及的。
三.现代电影基本特征
现在这个时代,电影不止是一时的兴趣和意识的冲动,电影是一个文明的发展,电影中有前后的关系,有未来,也有过去。电影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是从之前的电影当中逐渐诞生演变而来,并且将之前的电影语言重新赋予生命和活力。
要真正地去理解电影,在这个过程当中才会具有有创造动力。现代电影新的发展,就是打破原来的预设性。
随着数字电影和网络时代而出现的新的娱乐样式、电影传播形态、生产形态、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影像生成以及观看方式,呈现方式的变化。由2D转为3D,并未脱离出“影像本体”的基本认知框架,只是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电影生成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2)参见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介绍;李心怡(1993——),安徽黄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播学
黄山学院
关键词:电影本体;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本体语言
在2010年以后,电影在当代文化中越来越重要,但数字材料的出现导致影像在这个时代的消费是过度的,胶片时代却与之相反。所以,对电影的分类、电影的形态进行基础性的划分,就本文作者的理解,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电影是在电影诞生的时候,卢米埃尔兄弟刚开始拍摄的这些影像,这种电影是以影像作为叙述的基础,主要依靠的是较多的长镜头、更多的影像构成。另外一类电影是以剪辑作为构造故事的主要元素,以剪辑为基础的电影。在看待电影的时候,要清楚每个导演是在不同的电影的类别里面进行创作,每一个类别里有每个类别的美学基础和它的叙述的历史。
首先,要清楚电影是什么状态。最初,电影开始是拍一些片段的影像,然后逐渐过渡到戏剧。发展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电影已经完全进入到剧本的逻辑。剧本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演员扮演角色的时候,他们会完全按照剧本的方式去表演,导演也完全按照剧本的方式去做。但电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一直到1995年、2000年,这几十年的漫长的过程中,剧作和电影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影剧本已经变成电影叙述的障碍,剧本变成电影发展的监狱。即剧本控制了电影的自由性,控制了人们对电影人物的想象力。剧本能对故事叙述的逻辑进行分布安排,设计一个戏剧的框架。但是电影的发展是不断地争取电影自身的自由,也就是电影叙述的自由。所以这时编剧和导演之间就变成矛盾的对立面。
二.电影发展美学要义
电影是关于故事和戏剧的,何时何地都有情感,有人就有情感。电影又是关于叙述的,叙述和故事不一样,叙述是文本化的意思,戏剧和故事又是在叙述的范围里面。现代电影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对故事的要求不再是设计,不再是在规划的状态下摄制一个电影,而是要寻找一种叙述的自由,不被文本控制的自由。比如拍摄一场戏,导演就会想如何去改变人物的已知性,从已知性朝着未知性发展,人物的行为和逻辑即是一种未知,这些不在预先的设计里,这是电影影像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同時,不能用风格去划分特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电影文化的基础,比如说俄罗斯电影、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美国电影、德国电影、日本电影、韩国电影、中国电影等等都有不同的历史,历史造就了电影的基本形态。形态和电影类别之间是有差异的。电影也有很多美学派系,比如法国电影、欧洲电影、美国电影、苏联电影等等。例如苏联电影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是建立在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之上,属于剪辑类电影的一种。他的电影不代表所有剪辑类的电影,只是剪辑类电影的一个体系而已,但爱森斯坦的电影的影响很深远。但同时爱森斯坦电影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电影除了有影像局部蒙太奇以外,还有结构性的蒙太奇,它的问题是省略时间。爱森斯坦在这一方面的深远影响在于影像在组接之后,可能会产生第三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在银幕上是不存在即需要感知的。
另外,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电影变化非常大的时期,当时苏联电影学派出现了代表人物塔可夫斯基,虽然他只拍摄了7部电影,但他的电影改变了整个苏联电影学派的走向,改变了东欧和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和走向,可以说他动摇了苏联电影派系的美学基础。所以在他这种美学基础上产生了现在的俄罗斯电影,比如索科洛夫的电影,在现代的俄罗斯电影当中,他会更加强调俄罗斯电影文化。这些与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完全是两个概念。
同时期的意大利电影、法国电影也是这样不断发展,美国电影也一样。美国电影不止好莱坞动作科幻大片。研究美国纽约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先锋电影可以发现,这些导演的艺术创造力,以及电影中的动态能量和电影艺术性都是无法企及的。
三.现代电影基本特征
现在这个时代,电影不止是一时的兴趣和意识的冲动,电影是一个文明的发展,电影中有前后的关系,有未来,也有过去。电影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是从之前的电影当中逐渐诞生演变而来,并且将之前的电影语言重新赋予生命和活力。
要真正地去理解电影,在这个过程当中才会具有有创造动力。现代电影新的发展,就是打破原来的预设性。
随着数字电影和网络时代而出现的新的娱乐样式、电影传播形态、生产形态、以及消费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影像生成以及观看方式,呈现方式的变化。由2D转为3D,并未脱离出“影像本体”的基本认知框架,只是数字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电影生成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2)参见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介绍;李心怡(1993——),安徽黄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传播学
黄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