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只是“观众”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的考虑,更是为后续学习设疑
  铺垫。】
  二、默读课文,感受“我”的变化
  师:“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老人,但课文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小伙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这个小伙子。
  1.出示“试学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完成表格。(出示表格)
  2.学生试学,快速默读课文,批注。
  3.试学检测:指名说说“我”的变化,然后出示表格填写结果,师生共同交流、体会“我”的变化。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规定“默读有一定速度”,本次设计明确地提出默读要求。重视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的培养,将学生作为阅读实践的主体,依托表格,分个人学习、全班交流逐步进行阅读。】
  三、研读课文,感受老人的鼓励与关爱
  1.品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试学二”: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描写老人的语句,并且联系上下文用心感受,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试学,教师巡视。
  (3)试学检测:全班交流释疑,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导学: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人却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听了老人客气的话语后,“我”会怎么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一读。(生自读,体会老人的善解人意。)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导学:听了老人这么说,“我”怎么想?
  (生小组交流总结:老人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导学:从“每天”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此时,年轻人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生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开始读。联系刚开始练琴时家人对自己的态度,体会老人的一番话给“我”带来的信心。)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老人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动,谁来动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读书过程中自悟、自解、自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2.体会眼神,感受老人的用心良苦。
  (1)出示“试学三”: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想一想:从老人心灵的窗户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生试学。
  (3)试学检测:全班交流相关语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体会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体会老人默默地鼓励和关心着“我”,这是无声的支持。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着什么?为什么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生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感知语言的精彩、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都是通过“读”来进行的。这里,学生读出了语感,读出了真诚。多种形式的读,及时的评价,使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尽在书声琅琅之中。】   3.活学: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挑选一处说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设计意图:课堂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此处的说话训练,是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再辅以自己的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在进行说话训练中,学生既积累掌握了文本语言,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训练中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全课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说说老教授的为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教授的敬佩之情,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的飞跃。】
  2.师总结: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小提琴手,能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慰藉的眼神、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可以改变他人的一段人生。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读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人间美好的真情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3.师出示诗歌和学生一起
  诵读。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
  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
  如春天的甘露,如夏日的清泉。
  如寒冬的暖风,如黑夜的明灯……
  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请选择一至两题完成)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奉献你的爱心。
  3.推荐阅读《我看见了大海》《平分生命》。
  【设计意图:课有终,但学无尽。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发现了人间的真情,理解了爱的真谛,实现了“爱”的内化与迁移。选择性的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练习起来更有兴趣。】
  【教后所思】
  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疑惑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教得模模糊糊,学生学得糊里糊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而集中的,教学内容应是清晰而精要的,教学活动应对照教学目标开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等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在学生“已知已能”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的“未知未能”。以上教学设计就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重、难点,力求当堂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读书”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循着一两个大问题反复读书,在读中找答案,在读中感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形式上,我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另外,在本课时教学中,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学到的方法批注老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对“我”的心理描写,并让他们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也能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
复述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复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课标中对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两篇,其中翁卷的《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仔細分析两首古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图:  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乡村生活的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积累文中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  2.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通过自然现象引出观点的写作方法;能找出文章所选事例,比较异同并做好批注。  3.能体会作者运用正反  事例论证观点的好处。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围绕观点列举事例。  2.能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通过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实录】  一、诵读一组表达观点的经典语句  冰冻三尺,非一
时间,在白天黑夜中周而复始,如白驹过隙,眨眼而过。还记得,那天,我拖着沉沉的行李箱走进福建师大的校园,仰望这理想中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突然间,有了难以道明的兴奋与紧张。想到能有幸参加教育部指定的国培研修活动,能近距离接触那么多久负盛名的学者、专家,开启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快乐与期盼的心呀好似颤动的细胞,跳跃在每一寸肌肤、每一条血管中,以致来到这儿的第一晚我便彻底失眠了……  短短10天高
单元习作是实现学生习作素养提升的核心渠道和主要路径。在统编教材即将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厘清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的编排特点,实现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习作的教学转型,有助于我们用好教材、落实单元习作的课程价值。本文以三年级统编教材为例,对单元习作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改进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透析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的编排特点  纵观三年级两册16个单元习作,统编教材在编排上体现出精准教学的价值取向:内容设计较为精准
文本解读  本文作为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首个课文单元的首篇,相对于第一单元的识字素材而言,课文是完整的、鲜活动态的话语世界,体现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任务。首先是识字,“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课文成为巩固汉语拼音的有效载体。本文生字字音涉及易混声母“q、p”的辨别,翘舌音、前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准确拼读;在完整具体的语境
文本解读  1.这篇散文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用亲切自然的口吻讲述了“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间万物带来各种美好。  2.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季节。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全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具有反复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舒缓。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屈指算来,我与王希锋校长相识已八载。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与王校长的关系经历了“无视—合作—欣赏—对话”四个阶段。我与“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也经历了一个“批判—研究—震撼—宣讲”的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遇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生涯的大幸;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的思考者,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半段遇到一位思想的对话者则是三生有幸。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