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复述回归本位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述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复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课标中对复述教学的要求贯穿始终,并在不同的学段交替出现:第一学段的阅读部分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中,把复述放进了口语交际中,“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的阅读部分提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口语交际部分提到“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从课标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被细化、落实到各个学段、各部分教学内容中,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和以往教材中“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不一样的是,统编本教材中对于复述的具体要求也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了不同的表述,方式更加多样化。有的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有的重在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大自然的声音》要求“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有的则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如《秋天的雨》提出“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是“如果你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复述教学如此重要,然而现实却很尴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很难看到复述教学的身影。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部分内容,要么是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带上一句:“这所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了解了。那么,今天回家,试着给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要么直接把它变成被选的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向你的朋友、家人进行介绍。”
  面对复述教学的困境,笔者以三年级上册中的部分教材为例,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复述,从简单开始
  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指导学生练习复述,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应从重复性复述开始。重复性复述又分摘要复述和详细复述两种。摘要复述,其实就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重要的情节和关键的词语不能遗漏。统编本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利用课后提问“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设计了表格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填完表格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表格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复述故事的难度,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给出了一些词语,如暖烘烘、香喷喷、明晃晃、温和、慈爱等,让学生在复述的时候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词语,也可以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让复述的内容更加生动一些。
  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然后让学生分组找出每个季节的美丽之处,用“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很美”的句式练习复述,把单元的总分句式练习和课文内容的复述有机结合,既降低了难度,又达到了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的目的。
  二、复述,用趣味引路
  复述的内容一般会比较长,发言的学生会因此产生紧张心理,倾听的学生往往也会因为教师指导时间过长而失去耐心,注意力变得分散。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将复述由“单纯的练习”变为“真实的交流”,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学完课文后,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有条件去旅游了,西沙群岛也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局决定招募一批小导游,大家都来试试吧!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欢迎大家来到西沙群岛,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先带大家去看海……”“黄山归来不看岳,西沙归去不看鱼。我们西沙的鱼各种各样,请大家穿好潜水服,跟我去海底游览……”“咱们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接下来由我带领大家去寻鸟……”
  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興安岭》时,教师也创设了情境:“小明一家计划明年去小兴安岭玩,可是到底什么时候去呢,一家人拿不定主意。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学生开始思考:每个季节的小兴安岭有什么特点,游客到这里可以做些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地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也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了重新组合,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 复述,以形式取胜
  复述的“述”似乎决定了它只能是口头表达。纵观各种指导学生复述的课堂教学,终点都落在“说”上。我们采用的集体授课制决定了在复述教学中,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达、练习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让复述教学更加脚踏实地照顾到全体学生呢?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笔者认为,在复述的形式上,我们不必拘泥于“说”,还可以写,可以画,可以演。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学生回家把故事情节画出来。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学生必须要熟练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在画的过程中,学生看似并没有张嘴说,但是他们在心里一定是把故事重复了一遍的。
  笔者在教学《海滨小城》时,采用的是写的方式。“为了方便游客欣赏小城美景,城市的管理者决定在城里设置一些展示牌,展示牌上要写上一些对景色的简介。现在,请你选择一处景点,试着写一写吧!”学生写完后,再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综上所述,复述绝不是少数能说会道的学生展示自我的专利,也不是为吸引观众眼球而增设的公开课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后选做内容。它应该是教师在课标的指引下,通过有层次、有方法、有效率的教学设计,让每位学生扎扎实实习得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复述,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文昌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  是什么,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字族识字,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
2014年9月20日,笔者随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运河名师考察团”出访芬兰,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期间不仅聆听了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对芬兰教育的深度解读,更实地走访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入课堂与芬兰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在亲切友好高频的交流与互动中,笔者得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芬兰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的相辅相成、芬兰教育的全纳特色以及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要写的字:在 后 我 好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 读课题,学习生字“影”。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影”字是后鼻音。理解“影”的形义,先引出“京”的金文“”,像高台上的层楼,再在“京”的顶上加上“日”(太阳)变成“”,像太阳映照在楼台上,再加表示光线的“彡”(shān)成“影”,表示光线照射在建于高台上的楼阁。由于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
一、读词组,发现用词的准确  师:这组词,谁来念?(课件出示: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生读)  师:你读得很熟练,不过你看,(师范读)词语和词语之间应该空那么一点点。咱们读的时候词和词之间空一点,会吗?  (生读,有停顿。)  师:有进步!“郊”“景”,同学们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不稀奇。可是“异”,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你怎么认识的?  (生沉默)  师:你在哪个词或诗句里见过?  生:君自故乡
所谓“主问题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开放、有深度的主问题,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呈现主线明晰,板块推进,高效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主问题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问题教学”应向整本书阅读、习作教学延伸  “主问题教学”不应只停留于阅读教学,而应四面开花,向整本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个板块。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短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相同的部件,知道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