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三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对于已经学习了多篇写人的文章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与其他写人的课文有何不同?文中三个故事本身又有何不同,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学生能学到什么?首次教学这篇课文,笔者从“对比”入手,主要是“文内对比”,像剥笋般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向深入。
  一度单元对比,激活已有知识
  师:(出示电子图片)这是第七单元的几篇课文,同学们发现这几篇课文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都是写人的。
  生:都是写老师的。
  师:我们知道这几篇文章都是写人的。对于写人的文章,我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从中心和写法上,写人的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
  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写。
  生: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们来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相信这篇课文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上课前的单元对比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写人文章的掌握程度,打通旧知与新知的通道,为新的学习打开思路。这里的一度对比,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二度叙事对比,学习有序安排
  如何让学生发现文本的独特价值,即发现与其他写人文章不一样的地方。“这三个故事的写作顺序能不能调换呢?”引起学生思考并发现,这三个故事不是随随便便放在课文里的,看似是并列关系,都讲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实则有递进的含义。第一件事“谈腿疾”可以理解为“乐观”。第二件事“写板书”是“顽强”,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写板书”基本是在原地动。第三件事“放风筝”则是在更大范围行动,更难,一件比一件有说服力,这就是三个故事的內在关联,这就是故事本身的价值——写事例要注意先后顺序。学生要明白这一点是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的。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写人不仅要围绕中心,还要选择典型事例来写。如果在写人时,能注意事例的先后顺序,像这篇课文一样,一层高似一层,一步深似一步,人物形象就会更突出,表达就会更加强烈。
  三度故事对比,学习借事抒情
  师:读一读,比较一下,看看这三个故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没有发现)
  师:浏览课文第4、5、8、9自然
  段,重点读一读每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每个自然段都先叙述刘老师的故事,再写自己的感受。
  师:这就是抒情——借事抒情。(板书)
  师:作者是怎么抒情的?把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师:当刘老师笑着说自己是被女娲甩掉一条腿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师: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
  ……
  师:你们看,在每件事的后面加上一句话,虽然不多,但就是这一点就能使文章的情感变得浓烈。事例本身就是有情感的,加上一点抒情的句子,就使得情感更加浓烈。
  这篇课文有很多点值得学习,人物外貌、动作等细节的刻画,
  “泛”“漾”等词的精妙及词语背后的含义都值得琢磨,但教学时必定要有所取舍。“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秘密”。这篇文章与大多数写人的文章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抒情,这就是这篇文章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文本教学价值所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快就要进入到初中学习,是需要学会抒发内心强烈的感情的。因此,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学习抒情。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而是重点学习体悟。学习的方法就是比较,比较阅读,发现语言的秘密——抒情。
  二教质问作者
  一年之后,当笔者再度面对这篇课文,再次思考:什么是好的学习,怎样才算好的教学呢?PIRLS重点考查四种阅读能力,即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诠释整合信息和观点的能力、检验或评价文章特性的能力。这篇课文还可以做点什么? 如何让学生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可以有带得走的阅读策略呢?于是,就有了二教《理想的风筝》。
  【片段一】
  上课伊始,教师从旧知入手,并制作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唤起阅读经验,进而让学生读完课文,讨论填写最后一栏。
  【片段二】(整体读文之后)
  师:写人的文章咱们读了很多篇了。今天,我们来换一个思路学习,也是一个阅读窍门。这个阅读窍门是许多优秀的读者在阅读材料时经常使用的。它叫作质问作者。(板书)
  作者想要告诉你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
  作者表达清楚了吗?
  怎样才能使作者的表达更加清晰?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表达?
  师:(指读)作者想要告诉你什么?我们先来说一说。
  生:作者回忆了他的老师。
  生:作者写了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刘老师。
  生:作者刻画了一位乐观向
  上、身残志坚的老师。
  师:我们按着段落来读。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出示)
  生:第一件事是“说腿疾”,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的乐观。
  生:“写板书”抓住了刘老师的五个“转”,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不懈的努力。
  生:第三件事“放风筝”写了刘老师自己擎着风筝,还不让别人帮助他,而是自己去追、去抓线绳,这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顽强的表现。
  学生阅读,一般会被文本所吸引,但是难以理性地思考作者的意图。思考“作者想要告诉你什么”。转换身份,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思考,在阅读中探寻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意图。接下来就让同桌讨论后填表,在边读边想中走近作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体会文本特点。
  【片段三】(交流阅读之后)
  师:(指读)怎样才能使作者的表达更加清晰?
  生:这三件事都直指要表达的中心,写到了刘老师腿有残疾,但能笑着面对,很乐观,生命力很顽强。
  生:如果说谈腿疾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的乐观,那么写板书就是从行动上来证明刘老师的顽强,放风筝更加表现了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拼搏的品质。
  生:作者表达很清楚。
  师:(指读)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表达?
  生:我也会学着作者的样子,
  在事情的后面加一句抒情的句子。
  生:开头我可能直接写放风筝。
  师:和作者的表达对比过了吗?
  生:还是作者写得好。作者写了柳枝、连翘花、放风筝,充满了生命力,象征着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力。
  ……
  不断的质疑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此次教学与前一次执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让学生不断思考,转换思考角度。作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使学生既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過填写学习单,学习在制订一日游行程单时,要依据游客的需求,同时考虑是否顺路、游览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景点。  2.借助例文,建构“时间 事项”“一看就明白”的文体知识,制订一日游行程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激发兴趣  1.(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今年五一期间,重庆市区旅游的火爆场面。震撼吧!咱们大重庆为什么这么火?  2.视频播放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  是什么,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趣。激发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字族识字,导入新课  1.趣味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
2014年9月20日,笔者随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运河名师考察团”出访芬兰,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期间不仅聆听了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对芬兰教育的深度解读,更实地走访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入课堂与芬兰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在亲切友好高频的交流与互动中,笔者得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芬兰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的相辅相成、芬兰教育的全纳特色以及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要写的字:在 后 我 好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 读课题,学习生字“影”。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影”字是后鼻音。理解“影”的形义,先引出“京”的金文“”,像高台上的层楼,再在“京”的顶上加上“日”(太阳)变成“”,像太阳映照在楼台上,再加表示光线的“彡”(shān)成“影”,表示光线照射在建于高台上的楼阁。由于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
一、读词组,发现用词的准确  师:这组词,谁来念?(课件出示: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生读)  师:你读得很熟练,不过你看,(师范读)词语和词语之间应该空那么一点点。咱们读的时候词和词之间空一点,会吗?  (生读,有停顿。)  师:有进步!“郊”“景”,同学们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不稀奇。可是“异”,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你怎么认识的?  (生沉默)  师:你在哪个词或诗句里见过?  生:君自故乡
所谓“主问题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开放、有深度的主问题,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呈现主线明晰,板块推进,高效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主问题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问题教学”应向整本书阅读、习作教学延伸  “主问题教学”不应只停留于阅读教学,而应四面开花,向整本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个板块。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短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相同的部件,知道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