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当前临床医学院面临的问题,学院必须将构建教学管理机制与加强教师授课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对教务处、教务秘书等机构工作的合理安排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上、组织上、人员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对课程安排工作、试讲备课工作、课前提醒工作、课堂督导工作和考务考核工作的完善,促进临床医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授课管理
教学管理水平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但是由于临床医学教师既需要承担医疗工作又要处理好教学事务,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强化临床医学院的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必须要从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师对两者不能兼顾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妥善解决教学管理事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秩序,促进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展开。
一、构建临床医学建设管理体系,强化教学策略实施
1.强化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提高学校教学服务质量
我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临床医生,他们承担起临床和教学两大任务,但是由于重临床轻教学观念的存在,当学校下达教学任务时,虽然教学部及时传达给各教研室的教学秘书、教学组长和教研室主任,但是实际上教学管理人员仍然需要不断督促才能够让教师配合好任务安排,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院党委、主管教学的领导都必须强化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因此,在开展教学任务时,我院可以在召开相关例会的时候,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让各教研室和各科室主任一定要支持和配合教学部管理人员,按时完成自身职责所在的各项任务。同时院领导还要深入教学实践做好调研工作,利用听课、巡查等方式,掌握教师的基本教学情况,及时监督落实,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改革教学部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临床医学院教学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机构,因此,要加强教学部的管理工作建设必须要改革教学部,规范教学处的工作制度,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教学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临床教学经验,并能够细心耐心地分配好教学任务,做好教师的沟通联络工作。其次,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严格执行学院的试讲、备课制度,实习见习制度,考务考风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另外,还应当建立统一的临床教研教学管理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的分类存档、整理汇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秘书责任感
科室教学秘书是临床医院特别设置的岗位,其能够更好地辅助科室主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促进科室与学院教学相结合、相联系的有力保障。因此,学院必须重视教学秘书工作职责分配,提升教学秘书的责任感,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强责任感、稳定可靠的教学秘书队伍。一方面,学院要通过加强培训,使教学秘书能够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熟悉管理工作的内容,提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规定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职责、注意事项、考核评价等内容,促使教学秘书能够按照规范实施管理事务。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提升教学师资队伍力量,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学院必须要做出长远规划,通过构建全方位、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学院要引进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人才,通过基本的教学规范培训和引导鼓励政策配置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关、能力过硬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次,要通过在职教师读研、英语课程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培训、教学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将临床教师的授课课时数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联系起来,鼓励临床医生多授课,合理分配教师授课比例,增加知名专家和高级职称教师的课时数,提升授课质量。
2.做好教师备课试讲工作,提升授课教案质量
教师试讲备课工作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院应该紧抓教师试讲备课工作,通过对不合格试讲人员的再次培训提升教师的讲课质量。学院可以让初次上台分数不到80分的教师进行试讲,对试讲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对培训后再次试讲仍然不合格的教师取消授课资格。同时,要严格教学备课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明确的标准,促使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学院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将教学中的难点集中进行解决,促进教学进程的推进。要保证教学备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对教案及媒体课件进行审核,通过对教案的检查评比,促进教师授课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鼓励教师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深入发展,以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做好课前三提醒工作,防止教师缺课、误课
课前三提醒主要是针对临床医学院当前教师身兼两职的情况所提出的一种策略。课前提醒主要是指学校首先要公布授课课表,同时每个月教务处将科研教学课表发给教学秘书,再次提醒授课教师做好准备,然后在教师讲课的前一周内,科研教师要对教师做出书面通知,由授课教师本人签字,最后在课前,教学秘书要对授课教师进行电话提醒,由教师确认上课,以减少教师缺课、误课现象的发生,规范教学进程管理,防止教师以医疗工作为借口而误课、迟到,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4.合理安排教师课程,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为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学院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就应当做好下学期教学任务分配工作,明确教学管理部门积极做好教学规划,合理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在开学之前,学院领导要检查好课前准备工作,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将各种教学资源分配到位。学院要合理安排教师课程,通过征求教师意见,核实教师的医疗工作安排,减少医疗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冲突,防止出现后期调课表的问题。授课当天,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原则上教师不能因为外出开会或者会诊调整课时,特殊情况下可以让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科室主任和教研主任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调课,以保障教学秩序稳定,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在期末考试阶段,要强化考务工作安排,规范考务管理活动,把握考题质量,加强试卷封存管理,严格考试纪律,做好考后反馈工作。
5.加强课堂教学督导,构建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监督,提升临床教师的授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教学任务重的问题,学院要成立督导小组,通过专门监督与兼职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让专职组长安排工作并负起责任,做好监督审查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积极性的提升。在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构建双向考核制度,发挥学生的督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相互评价促进教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构建以督导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的考核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综合、有效的评价制度,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总之,针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院要坚持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统筹工作,积极分析和探究教学管理的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授课意识和授课能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整个学院形成临床与教学并重的氛围,提高临床医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琳,孙继红.加强临床医学院教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病案,2011(11).
[2]向国春,刘刚,郭海涛.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
[3]向国春,何梅,刘刚.集中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院的运行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30).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授课管理
教学管理水平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但是由于临床医学教师既需要承担医疗工作又要处理好教学事务,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强化临床医学院的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必须要从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师对两者不能兼顾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妥善解决教学管理事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秩序,促进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展开。
一、构建临床医学建设管理体系,强化教学策略实施
1.强化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提高学校教学服务质量
我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临床医生,他们承担起临床和教学两大任务,但是由于重临床轻教学观念的存在,当学校下达教学任务时,虽然教学部及时传达给各教研室的教学秘书、教学组长和教研室主任,但是实际上教学管理人员仍然需要不断督促才能够让教师配合好任务安排,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院党委、主管教学的领导都必须强化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因此,在开展教学任务时,我院可以在召开相关例会的时候,强调教学的重要性,让各教研室和各科室主任一定要支持和配合教学部管理人员,按时完成自身职责所在的各项任务。同时院领导还要深入教学实践做好调研工作,利用听课、巡查等方式,掌握教师的基本教学情况,及时监督落实,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改革教学部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临床医学院教学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机构,因此,要加强教学部的管理工作建设必须要改革教学部,规范教学处的工作制度,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教学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临床教学经验,并能够细心耐心地分配好教学任务,做好教师的沟通联络工作。其次,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严格执行学院的试讲、备课制度,实习见习制度,考务考风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另外,还应当建立统一的临床教研教学管理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的分类存档、整理汇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优化教学管理队伍,提高教学秘书责任感
科室教学秘书是临床医院特别设置的岗位,其能够更好地辅助科室主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促进科室与学院教学相结合、相联系的有力保障。因此,学院必须重视教学秘书工作职责分配,提升教学秘书的责任感,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强责任感、稳定可靠的教学秘书队伍。一方面,学院要通过加强培训,使教学秘书能够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熟悉管理工作的内容,提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规定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职责、注意事项、考核评价等内容,促使教学秘书能够按照规范实施管理事务。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提升教学师资队伍力量,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学院必须要做出长远规划,通过构建全方位、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首先,学院要引进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人才,通过基本的教学规范培训和引导鼓励政策配置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关、能力过硬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次,要通过在职教师读研、英语课程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培训、教学竞赛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将临床教师的授课课时数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联系起来,鼓励临床医生多授课,合理分配教师授课比例,增加知名专家和高级职称教师的课时数,提升授课质量。
2.做好教师备课试讲工作,提升授课教案质量
教师试讲备课工作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院应该紧抓教师试讲备课工作,通过对不合格试讲人员的再次培训提升教师的讲课质量。学院可以让初次上台分数不到80分的教师进行试讲,对试讲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对培训后再次试讲仍然不合格的教师取消授课资格。同时,要严格教学备课制度,对教师备课提出明确的标准,促使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学院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将教学中的难点集中进行解决,促进教学进程的推进。要保证教学备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对教案及媒体课件进行审核,通过对教案的检查评比,促进教师授课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鼓励教师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深入发展,以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做好课前三提醒工作,防止教师缺课、误课
课前三提醒主要是针对临床医学院当前教师身兼两职的情况所提出的一种策略。课前提醒主要是指学校首先要公布授课课表,同时每个月教务处将科研教学课表发给教学秘书,再次提醒授课教师做好准备,然后在教师讲课的前一周内,科研教师要对教师做出书面通知,由授课教师本人签字,最后在课前,教学秘书要对授课教师进行电话提醒,由教师确认上课,以减少教师缺课、误课现象的发生,规范教学进程管理,防止教师以医疗工作为借口而误课、迟到,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4.合理安排教师课程,保障教学秩序稳定
为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学院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就应当做好下学期教学任务分配工作,明确教学管理部门积极做好教学规划,合理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在开学之前,学院领导要检查好课前准备工作,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将各种教学资源分配到位。学院要合理安排教师课程,通过征求教师意见,核实教师的医疗工作安排,减少医疗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冲突,防止出现后期调课表的问题。授课当天,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原则上教师不能因为外出开会或者会诊调整课时,特殊情况下可以让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经科室主任和教研主任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调课,以保障教学秩序稳定,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在期末考试阶段,要强化考务工作安排,规范考务管理活动,把握考题质量,加强试卷封存管理,严格考试纪律,做好考后反馈工作。
5.加强课堂教学督导,构建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监督,提升临床教师的授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教学任务重的问题,学院要成立督导小组,通过专门监督与兼职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让专职组长安排工作并负起责任,做好监督审查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积极性的提升。在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构建双向考核制度,发挥学生的督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相互评价促进教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构建以督导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的考核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综合、有效的评价制度,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总之,针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院要坚持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统筹工作,积极分析和探究教学管理的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授课意识和授课能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整个学院形成临床与教学并重的氛围,提高临床医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琳,孙继红.加强临床医学院教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病案,2011(11).
[2]向国春,刘刚,郭海涛.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
[3]向国春,何梅,刘刚.集中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院的运行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