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电子设备普及率越来越高的时代趋势下,机械专业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意义愈发体现出来,机械专业成为了热门的专业。而专业的核心能力强化是机械专业教学的关键目标。因此文章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思考机械专业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培养;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的职业体系,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机械专业的重要意义愈发体现出来,因此要基于专业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任何专业的教学都要有专业化教师的引导才能够真正达成目标,特别是对于机械专业这类实践性的专业来说,更要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达成教学改革目标。所谓双师型的教师,主要是指同时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是就当前我国机械专业的教师队伍概况来看,校内机械专业教师多数是在专业学习结束之后直接投入教育岗位,所以并不具备相应的机械专业岗位就业经验。而校外机械岗位的资深员工则普遍很早投入工作,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理论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这两类教师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需求,所以校方只有首先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真正让学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真正养成专业化的能力。要组织校内教师队伍去岗位实践,并不能短期内积累丰富的就业经验,校外的机械岗位专业员工也无法到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并且长期任教,所以校方应当与企业达成师资合作,建立起双师型的队伍。校内的理论教学可以由校内的理论型教师去完成,而校外的技术实践则可以由企业内的资深员工去指导,而校内教师可作为带队,在企业内跟进学生的实践进程,随时给予理论指导,两者结合便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都是教学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专业,其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践通常是分开进行的,前期以理论教育为主,在阶段性的理論教学结束后,亦或是理论教学彻底结束后才会开展实践。这样的教学规划之下,理论与实践是明显脱节的,前期理论教学阶段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晦涩的理论难以理解,后期实践过程中学生又开始遗忘前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实践过程中缺乏理论作为依据。简而言之两者的脱节显然十分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校方只有改革教学观念,秉持理实结合的原则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信息化的趋势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结合理论与实际,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结合两者。例如微课视频便是有利的要素之一,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操作要点融入到微课视频当中,发送给学生,这样一来无论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亦或是校外实习过程中,都可以在出现疑惑时利用微课视频去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回顾操作的步骤,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实践的比重[2]。
三、完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的实训,是在步入企业岗位实训之前的预备阶段,培训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机械技术成手的技术能力,这样一来在后续的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才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所以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校方必须要不断完善校内技术实践基地的整体水平,设备应当及时更新、机械操作程序的更新要及时,并且要有专业指导教师带队,整体配置要接近实际就业环境,才能让学生所学的技术符合实际的岗位专业人员就业要求。对于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安排,应当与企业内部实际岗位工作尽可能接近,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养成机械岗位就业实际所需要的素养。
四、建立校企合作体系
校企合作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必要模式,学生在经历职业教育后,多数会以专业领域的就业为主要目标,机械专业更是如此,所以校方与企业提前达成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的专业岗位去实际体验工作,学生才能够养成后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而并不是只懂理论,实践能力却远远不足。但是鉴于校内学生的专业工作经验匮乏,企业与校方的合作也很容易产生纠纷。所以为了维护校方、学生自身以及学生自身三方的权益,达成实践能力养成的目标,校方应当任用校内权威的教师带队,全程监管实训过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实训,收获更多经验与知识,用于后续的社会发展[3]。
结语:
机械专业是当前社会的热门专业,在信息普及愈发深入的趋势下,只有进一步改革机械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以能力提升为前提去思考后续教学规划,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机械领域的未来发展,这是院校的教学目标,也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萌,魏迎吉,徐岩,薛清斌,田俊杰.机械专业产业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OL].现代盐化工:1-2[2018- 11-08].
[2]鲍成伟,李郁,段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24+26.
[3]吕其惠.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02):143-145.
作者简介:葛红剑,男,出生于1982年8月,学士,讲师,高校教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多年从事汽车、工程机械行业教育培训。
关键词:能力培养;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的职业体系,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专业领域人才,特别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机械专业的重要意义愈发体现出来,因此要基于专业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一、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任何专业的教学都要有专业化教师的引导才能够真正达成目标,特别是对于机械专业这类实践性的专业来说,更要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达成教学改革目标。所谓双师型的教师,主要是指同时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以及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是就当前我国机械专业的教师队伍概况来看,校内机械专业教师多数是在专业学习结束之后直接投入教育岗位,所以并不具备相应的机械专业岗位就业经验。而校外机械岗位的资深员工则普遍很早投入工作,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理论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这两类教师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需求,所以校方只有首先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真正让学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真正养成专业化的能力。要组织校内教师队伍去岗位实践,并不能短期内积累丰富的就业经验,校外的机械岗位专业员工也无法到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并且长期任教,所以校方应当与企业达成师资合作,建立起双师型的队伍。校内的理论教学可以由校内的理论型教师去完成,而校外的技术实践则可以由企业内的资深员工去指导,而校内教师可作为带队,在企业内跟进学生的实践进程,随时给予理论指导,两者结合便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都是教学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专业,其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践通常是分开进行的,前期以理论教育为主,在阶段性的理論教学结束后,亦或是理论教学彻底结束后才会开展实践。这样的教学规划之下,理论与实践是明显脱节的,前期理论教学阶段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晦涩的理论难以理解,后期实践过程中学生又开始遗忘前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实践过程中缺乏理论作为依据。简而言之两者的脱节显然十分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校方只有改革教学观念,秉持理实结合的原则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信息化的趋势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结合理论与实际,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结合两者。例如微课视频便是有利的要素之一,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操作要点融入到微课视频当中,发送给学生,这样一来无论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亦或是校外实习过程中,都可以在出现疑惑时利用微课视频去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回顾操作的步骤,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实践的比重[2]。
三、完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的实训,是在步入企业岗位实训之前的预备阶段,培训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机械技术成手的技术能力,这样一来在后续的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中才能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所以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校方必须要不断完善校内技术实践基地的整体水平,设备应当及时更新、机械操作程序的更新要及时,并且要有专业指导教师带队,整体配置要接近实际就业环境,才能让学生所学的技术符合实际的岗位专业人员就业要求。对于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安排,应当与企业内部实际岗位工作尽可能接近,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才能养成机械岗位就业实际所需要的素养。
四、建立校企合作体系
校企合作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必要模式,学生在经历职业教育后,多数会以专业领域的就业为主要目标,机械专业更是如此,所以校方与企业提前达成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的专业岗位去实际体验工作,学生才能够养成后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能力,而并不是只懂理论,实践能力却远远不足。但是鉴于校内学生的专业工作经验匮乏,企业与校方的合作也很容易产生纠纷。所以为了维护校方、学生自身以及学生自身三方的权益,达成实践能力养成的目标,校方应当任用校内权威的教师带队,全程监管实训过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实训,收获更多经验与知识,用于后续的社会发展[3]。
结语:
机械专业是当前社会的热门专业,在信息普及愈发深入的趋势下,只有进一步改革机械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以能力提升为前提去思考后续教学规划,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机械领域的未来发展,这是院校的教学目标,也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萌,魏迎吉,徐岩,薛清斌,田俊杰.机械专业产业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OL].现代盐化工:1-2[2018- 11-08].
[2]鲍成伟,李郁,段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24+26.
[3]吕其惠.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02):143-145.
作者简介:葛红剑,男,出生于1982年8月,学士,讲师,高校教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多年从事汽车、工程机械行业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