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是通过作者调查与研究,对传统地理教学进行反思,提出关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方法
  一、新课标下教学理念的兴趣重要性
  地理知识随处可以应用,我国地理研究学会原理事长吴传钧先生曾经说过:“地理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可以说它构成了人类的生活。作为高中基础学科的地理,它涵盖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内容,有着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多元化的内容,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又有着联系,可以说这种交叉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征。然而正是由于地理学科的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让一些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导致学生更加提不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高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因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中,也强调了我们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正是我們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
  二、兴趣源于学生对地理的认识过程
  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有利于对教材中相对静止的知识体系进行生动化。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概念、地理观点、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首先必需从自身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时的感受及掌握程度出发,进行知识情景的设计,加以演示、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知识,从而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讲授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在网络信息逐步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学知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的鞭策,时常保持对新文化、新事物、新思想的了解或掌握,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水平。这种要求不仅要学生时刻关注世界上随时发生的地理现象,而且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四、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样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在学习三圈环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了解原理,将整个教室设定为北半球,第一排的学生为赤道,然后前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为北纬30度、60度和90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引导、演示、巡回其间,学生就可以自己分析总结出三圈环流的形成。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空间思维比较差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使学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然而我们在课堂中引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新鲜认知心理,这是由于多媒体能够将形声教材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影响资料,而科学家研究表明,具象的东西往往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被记忆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影像资料结合课堂内容为学生播放,让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感受。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一些路线、变化过程或者地理风貌的形成通过Flash、CAI或者影像视频来为学生播放。在学习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我用flash制作了小地图,将哥伦布的航海路线用小船当指针,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直观地表明了航海路线,学生们看了两边就能够深刻地记忆下来。我认为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插入一些动态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不时地感到新奇与兴奋,这样整节课下来不但能够强化课本内容,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立祖 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2]陆静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
  [3]党喜奎 《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教学策略》。
  [4]陈澄樊杰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9,10。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壮大就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自然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
期刊
刚刚接触数学中的无限、无穷大等知识的学生对无限等感到困惑,教学中本人举了这样的例题,解答后学生兴趣大增。  著名的德國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用这么一段话叙述了关于无穷大的性质:  我们设想有一家旅店,内设有限个房间,而所有的房间都已经客满。这时来了位新客,想订个房间。“对不起,”旅店主说,“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现在再设想另一家旅店,内设无限个房间,所有的房间也都住满了。这时也来了位新客,想订个房间。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合作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合作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采取如下措施,收到了很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建立平等
期刊
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期刊
摘 要:生物学课程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它要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要让学生习得生物学的知识,它是以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课程。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实验教学是达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重要性 出现的问题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下面就此结合教学谈一点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就
期刊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都要用到“了解”、“体会”或“理解”这些词汇,那么怎么才算“理解”到位了呢?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经常见到某些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但一到具体运用时,却形不成努力的正比效果。以上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课堂学习中的“科技”转化不成实际应用中的“生产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善于总结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
期刊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阅读模式包括文本解读、提炼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流程四个大方面,本文就其中步骤提出以下见解。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操作方法:第一,从文字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也是这篇文章的精神凝聚之所在。可惜对这么一个与解读文章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在实际的解读文章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要回归自然阅读,就应该从解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真所谓读本都读不清楚,更遑论300万字。  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理解、解释、应用。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我们应本着发现现实世界中蕴藏的数与形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的目的进行学习数学。基于此,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