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有效提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得到集中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本文做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高思维
课堂提问是师生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双边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课导入、例题的讲解,还是复习课的串讲与题型的归类,都需要教师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成为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情境提问,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被称为情境式教学,它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实际问题或学生熟知的生活中例子入手,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吸引力。二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例,构建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针对关键词提问,深刻理解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有必要针对关键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思维按照正确方向积极主动发展,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函数》中增函数的定义,学生在学习时有较大困难,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对“任意”如何解释?能不能用“给定”?由此定义,如何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如何证明一个函数为增函数?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的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所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三、进行层次性提问,突出思维的渐进性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一般情况下,人的认知可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若问题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若问题太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使学生失去信心,使提问失去价值,要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设问,使学生“蹦一蹦,摘得到。”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四、运用题组式提问,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
通常在一个章节学完时运用题组式提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得更加连贯、系统。例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最值后,设如下题组进行复习:(一)、已知函数,求:(1)函数的最值;(2)函数在上的最值;(3)函数在上的最值;(4)函数在上的最值(二)、求函数的最值。
这些问题蕴含了化归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思想方法,题量不多,思维量却很大。有利于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五、在课堂结束时提问,给学生有反馈的空间
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小结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上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做出回答,关键要起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况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六、 进行散发性提问,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散发性问答模式克服了传统的问答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散发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提问题都必须是教材内容,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有利数学效率的提高就行。二是散发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三是散发性问答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通过提问不但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和数学思路。例如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直线和平面有以下三种关系:如果任意取其中的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能构成几个命题?并判断真假。如果真,青证明;如果假,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可使命题成真?
七、 进行陷阱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错误的反复中逐渐发展为全面的、深刻的认知的过程。“吃一堑”,就会“长一智”。通过对错误思维得出错误的结论,记忆尤为深刻,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就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在易错处设计一些迷惑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其不合理的思维过程,掉进“错误陷阱”。再给学生剖析“掉进陷阱”的原因,引导学生过渡到正确解法。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曲线f(x)=x3+7,过点a(1,3)作曲线f(x)的切线,求曲线经过a点的切线方程。通过此题的”陷阱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脑子里多了 一根“先判断所给点是否在所给曲线上”的筋,更让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所给点不在不在曲线上的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得到了比单纯练习更多的收获。
总之,恰当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辛苦钻研,才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发挥课堂的提问功效,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高思维
课堂提问是师生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双边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课导入、例题的讲解,还是复习课的串讲与题型的归类,都需要教师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成为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情境提问,激发学生探求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被称为情境式教学,它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实际问题或学生熟知的生活中例子入手,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这种教学模式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吸引力。二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例,构建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针对关键词提问,深刻理解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有必要针对关键词进行提问,使学生思维按照正确方向积极主动发展,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函数》中增函数的定义,学生在学习时有较大困难,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对“任意”如何解释?能不能用“给定”?由此定义,如何求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如何证明一个函数为增函数?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的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所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三、进行层次性提问,突出思维的渐进性
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一般情况下,人的认知可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若问题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若问题太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使学生失去信心,使提问失去价值,要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设问,使学生“蹦一蹦,摘得到。”从而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四、运用题组式提问,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
通常在一个章节学完时运用题组式提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得更加连贯、系统。例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的最值后,设如下题组进行复习:(一)、已知函数,求:(1)函数的最值;(2)函数在上的最值;(3)函数在上的最值;(4)函数在上的最值(二)、求函数的最值。
这些问题蕴含了化归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思想方法,题量不多,思维量却很大。有利于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五、在课堂结束时提问,给学生有反馈的空间
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小结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请你叙述一下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请你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方法,请你回顾一下通过这堂课我们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
要让提问在数学的课堂上更有效,设置有效的提问还远远不够,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做出回答,关键要起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况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六、 进行散发性提问,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散发性问答模式克服了传统的问答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散发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提问题都必须是教材内容,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有利数学效率的提高就行。二是散发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三是散发性问答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通过提问不但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和数学思路。例如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直线和平面有以下三种关系:如果任意取其中的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能构成几个命题?并判断真假。如果真,青证明;如果假,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可使命题成真?
七、 进行陷阱式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过程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错误的反复中逐渐发展为全面的、深刻的认知的过程。“吃一堑”,就会“长一智”。通过对错误思维得出错误的结论,记忆尤为深刻,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就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在易错处设计一些迷惑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其不合理的思维过程,掉进“错误陷阱”。再给学生剖析“掉进陷阱”的原因,引导学生过渡到正确解法。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曲线f(x)=x3+7,过点a(1,3)作曲线f(x)的切线,求曲线经过a点的切线方程。通过此题的”陷阱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脑子里多了 一根“先判断所给点是否在所给曲线上”的筋,更让他们获得了一种新的所给点不在不在曲线上的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得到了比单纯练习更多的收获。
总之,恰当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辛苦钻研,才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发挥课堂的提问功效,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