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培养学生更为自主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阅读情境初中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关键的环节,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探究性阅读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求,又是阅读教学本身不可忽视的。探究性阅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兼具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和思维能力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养成的时期,探究性阅读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探究性阅读教学就能很好地把语文的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层次,领悟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写作目的,帮助学生分析语文知识的本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实施
  (一)设计阅读情境,感知阅读文字
  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首先设计一个教学情境,创造出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师会告知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阅读文本的相关背景资料,也有部分老师是在课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呈现。使学生在初步了解阅读文本的背景后进行文章的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文本。
  在学生对文本整体了解后,教师会设计一些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掌握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层次,同时还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促使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
  (二)提出探究性问题
  在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整体的认知后,学生会有很多疑问,但并不是所有的疑问都适合进行阅读探究。老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筛选,整合学生的疑问,增强问题的探究性,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与主题,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可以从文本的“空白处”发掘探究性问题。例如,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包含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意象,给人诗意的景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简单的诗句进行深入的联想,把诗句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画面,通过思维想象体验,赋予文本鲜活的生命力。
  学生可以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提出,在学生与学生的探讨过程中,让学生在相互的讨论、辩论中得到启发,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方向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性思维的养成。
  (三)共同讨论研究
  学生提出问题后,就需要再返回文章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寻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主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集合团体的智慧,达到思维灵感的碰撞与迸发。
  在进行问题讨论时,以初中语文《最后一课》为例,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行选择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说,选择文中最后部分“韩麦尔先生哽咽了,还写下了法兰西万岁,然后做了了手势”,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内就可以进行探究人员的分工,A同学分析人物的神情,B同学分析人物的动作,C同学分析人物的语言,D同学进行总结陈述。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也修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等。这样能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参与语文阅读的探究中。
  学生将讨论后的答案和见解与教师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在不同的观点中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与解决的情况,进行适度点拨,引导学生的研读更深入、更完善,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中探究的乐趣。
  (四)进行探究的归纳总结与拓展
  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探究后,教师可以对整个阅读教学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与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在某些值得更深入探究或者由着启发意义的内容上,进行迁移拓展,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给学生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为阅读学习带来了崭新的内涵。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努力探索,发现更好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英琼.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J].新课程研究,2013,(07).
  [2]李梅.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J].软件,2012,(10).
  [3]卢显照.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其他文献
区位条件是区域内市场需求、生产要素的禀赋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资本供给规模、可用能源规模、运输的便捷程度和潜在市场的大小。文章将生产力布局的过程,抽象化为在资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原因,主要从教学反思的角度予以阐述: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不是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意识;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宜;反思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解决了学生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艺术。  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根据专家的调查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
加密电子邮件的收件人一度只好与发件人共用同一系统。如今,许多产品有一项"零知识加密"功能,这意味着你可以将加密邮件发送给未使用你选择的加密服务的某人。如今的产品让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来得更容易了,还有了技术进步,比如Outlook或浏览器插件为你提供了几乎只要按一个按钮的加密。我们测评的产品还有其他功能,比如设置到期日、能
阅读方法小学语文语言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丰富的语文积累是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基础。阅读是我们加强语文积累的最重要的手段。那么,怎样阅读、怎样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择合适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同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语文教学创新质疑联想想象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更多地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
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教师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还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复习驾驭能力,激发学生复习兴趣,让学生思维活跃,乐学不倦呢?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小学数学复习课学生复习兴趣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既不能机械地重复教材,又不能偏离学生实际,一味提高。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操作过程的确不容易,教师认为难上、疲惫,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的复习驾驭能力,激发学生复习兴趣,让学生思维
对于一般的电脑用户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华丽外观设计、领先业界的高新技术和充满诱惑力的性能参数都不容忽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色彩表现力及色彩还原能力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