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数学美,数学思想,全面认识数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以及与生活紧密联系等方面谈谈见解,教学管见,期待有益同仁,并希望对自己形成促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美 分层教学
一、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的美
数学充满存在于这个世界,数学美装扮着这个世界,而人类与生俱来拥有对美的热切追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让他们感受到美的体验,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角,同学们纷纷发言,角让我们的生活更绚丽多姿。又如讲《对称图形》时,我搜集了大量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大开眼界,世界著名的建筑如法国凯旋门、北京故宫和圆明园、古罗马竞技场、埃菲尔铁塔、美国白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德国科隆大教堂、雅典卫城在课堂上一一出现,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悟到建筑物的对称,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二、体会数学思想
概括抽象升上去不简单,具体诠释沉下去也不容易。事情简单,想到却不容易;倘若有一点点价值,那就更了不起。一个人是否可以无中生有,不仅在于他去做了这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主动性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质。数学本质隐藏在现象里,数学思想隐含在过程中,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对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考证和再创造;对于学生而言,要在“自主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方案”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把握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
三、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
根据细心观察,我发现学生对我所教学的数学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多地喜欢语文、音乐等学科。每次教学以后,我都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怎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枯燥、单调?怎样教学使它贴近生活,变枯燥为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终于扭转了“战局”,让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喜人的进步。我进一步“推波助澜”,把生活和数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认识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慢慢喜欢上了数学。数学的价值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人类的进步,社会的文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哪一样离得开数学?只有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走向知识的辉煌殿堂,才能够打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造就人,风气影响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生活在肯定中,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在他们的耳边没有谴责之声,只有矫正、鼓励和赞美;在学校里,没有自卑的学生,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大家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忧虑和恐惧,学生和老师都是朋友,大家教学相长,相互帮助,彼此扶持。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五、鼓励学生
在作业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上,要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不断经历错误和总结经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勇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意识和创新实践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一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数学与生活要紧密联系
学习《条形统计图》让我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又是数学内容。
1.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之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又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地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
4.教学策略要改进。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这些有利于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
总之,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感到学数学既有趣又有用。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喜欢数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与发展,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美 分层教学
一、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的美
数学充满存在于这个世界,数学美装扮着这个世界,而人类与生俱来拥有对美的热切追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让他们感受到美的体验,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角,同学们纷纷发言,角让我们的生活更绚丽多姿。又如讲《对称图形》时,我搜集了大量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大开眼界,世界著名的建筑如法国凯旋门、北京故宫和圆明园、古罗马竞技场、埃菲尔铁塔、美国白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德国科隆大教堂、雅典卫城在课堂上一一出现,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悟到建筑物的对称,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了自身的数学思维。
二、体会数学思想
概括抽象升上去不简单,具体诠释沉下去也不容易。事情简单,想到却不容易;倘若有一点点价值,那就更了不起。一个人是否可以无中生有,不仅在于他去做了这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主动性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质。数学本质隐藏在现象里,数学思想隐含在过程中,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对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考证和再创造;对于学生而言,要在“自主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方案”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把握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
三、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
根据细心观察,我发现学生对我所教学的数学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多地喜欢语文、音乐等学科。每次教学以后,我都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怎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枯燥、单调?怎样教学使它贴近生活,变枯燥为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终于扭转了“战局”,让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是一个喜人的进步。我进一步“推波助澜”,把生活和数学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认识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慢慢喜欢上了数学。数学的价值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人类的进步,社会的文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哪一样离得开数学?只有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走向知识的辉煌殿堂,才能够打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造就人,风气影响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生活在肯定中,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在他们的耳边没有谴责之声,只有矫正、鼓励和赞美;在学校里,没有自卑的学生,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大家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忧虑和恐惧,学生和老师都是朋友,大家教学相长,相互帮助,彼此扶持。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五、鼓励学生
在作业这样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上,要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在不断经历错误和总结经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勇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意识和创新实践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一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数学与生活要紧密联系
学习《条形统计图》让我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又是数学内容。
1.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之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又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地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
4.教学策略要改进。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这些有利于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
总之,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让他们感到学数学既有趣又有用。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喜欢数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与发展,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