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与技能,反思回顾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可持续性地发展。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把零乱的知识经过梳理形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拓展延伸。
我认为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要创设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个体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复习要抓住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以数学知识点为载体,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中不断优化认识结构,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梳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中,激活思维,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本人在复习课中如何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课前自我学习,梳理单元知识点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梳理的要求:如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经常出错的题有哪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每个小知识点都让学生自己出一道题进行自测,这样通过提前预习复习课,学生知道了自己哪方面不足,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师生对话交流,提高了查漏补缺的效率。
第二步:课堂自我展示,发掘潜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有效课堂教学,为此,本人在复习课中先让预习得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进行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并出一些自己容易错的题考考大家。教师这时候要留意正确率,小老师把知识点梳理完后,其他同学再补充,看看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哪些知识是难点还没有理解透彻。比如,“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包括“自然数”“整数”“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等十几个知识点,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梳理的知识点,他们只是简单地罗列出这些知识点,学生之间互问互答,互相补充,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则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提炼要点,初步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在“抓点”的过程中,变以往的“教师讲解”为现在的“学生主讲”,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快乐,感受了潜能,增强了自信,从而提高了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课堂中小老师梳理完本单元的知识点后,教师已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尽量少讲或不讲,对于难理解的内容或学生没讲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探索,再做点拨。教师可以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小组要四人一组,优中差搭配,优差生结对,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充分解决老师提出的难题,或者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出题考考组员,让知识点在这里得到拓展和延伸,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小组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课时内容和任务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梳理出“因數和倍数”的知识点之后,在学生明确知识点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提出新的要求,围绕一个知识点,找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并连线成串。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思考、交流,形成了“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知识串。在学生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沟通相对独立的知识点的纵向联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与提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文字、图标等多种表现形式,协助学生形成因数与倍数部分的知识网络,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总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课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讨论的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分小老师导学和大老师点拨,使师生间的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得到了亲密的交流,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及创新能力。因此,复习课上走好三步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好策略。
编辑 王团兰
我认为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要创设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和个体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复习要抓住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以数学知识点为载体,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中不断优化认识结构,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放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梳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中,激活思维,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本人在复习课中如何走好三步棋:
第一步:课前自我学习,梳理单元知识点
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梳理的要求:如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经常出错的题有哪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每个小知识点都让学生自己出一道题进行自测,这样通过提前预习复习课,学生知道了自己哪方面不足,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师生对话交流,提高了查漏补缺的效率。
第二步:课堂自我展示,发掘潜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有效课堂教学,为此,本人在复习课中先让预习得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进行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并出一些自己容易错的题考考大家。教师这时候要留意正确率,小老师把知识点梳理完后,其他同学再补充,看看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哪些知识是难点还没有理解透彻。比如,“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包括“自然数”“整数”“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等十几个知识点,教师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梳理的知识点,他们只是简单地罗列出这些知识点,学生之间互问互答,互相补充,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则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提炼要点,初步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在“抓点”的过程中,变以往的“教师讲解”为现在的“学生主讲”,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体验了成功,收获了快乐,感受了潜能,增强了自信,从而提高了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课堂中小老师梳理完本单元的知识点后,教师已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教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尽量少讲或不讲,对于难理解的内容或学生没讲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探索,再做点拨。教师可以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小组要四人一组,优中差搭配,优差生结对,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充分解决老师提出的难题,或者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出题考考组员,让知识点在这里得到拓展和延伸,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小组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课时内容和任务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梳理出“因數和倍数”的知识点之后,在学生明确知识点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就要提出新的要求,围绕一个知识点,找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并连线成串。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思考、交流,形成了“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知识串。在学生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沟通相对独立的知识点的纵向联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与提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文字、图标等多种表现形式,协助学生形成因数与倍数部分的知识网络,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总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课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讨论的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分小老师导学和大老师点拨,使师生间的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得到了亲密的交流,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及创新能力。因此,复习课上走好三步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好策略。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