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隶属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黄海和渤海,每年举办的民间祭海活动一共要有两次。新春的那次就是在农历正月十三日祭拜海神娘娘。
说起海神娘娘,无论你到了海边哪个村庄,都会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她的故事,好像同样的故事在每个村庄都发生过。我做过考证,海神娘娘是打鱼人自己塑造出来的偶像,传说她是一位美丽贤惠、勤劳善良的渔家女,丈夫在出海打鱼时遇到了风浪,葬身大海。从此以后,这位渔家女只要遇到风雨雷电遇到海面涌起大雾,总是要手提一盏红灯笼站立在高高的山坡上,为那些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回不了家的闯海汉子们指引航向。
旅顺口的龙王塘、羊头洼年年正月十三日的祭海活动,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节日。到了这一天的下午,许多渔民在城里的亲戚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观光客都纷纷地赶了过来。等待参加这里在黄昏时搞的祭海活动。北方的冬季白天短暂而寒冷,下午四点多钟,天色已经暗了。三三两两的人们开始朝着海边走来,手里拿着香纸、烟花爆竹,有的人还拿着一条条扎好的小船。黄昏一到,身穿北方传统秧歌服装的人们,在“关公爷”的率领下,排着队擂着锣鼓扬着幢幡赶往祭祀的海边,鼓乐声与发聋振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祭海活动最隆重的一项开始了。那就是放海灯。
渔民们把用竹签和五颜六色的彩纸扎成的小船,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地抬放到海边,每一艘纸船上或点着蜡烛,或缀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灯。他们将小船轻轻地推进大海里。小船朝着大海的深处漂去。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好像撒下了无数颗金黄色的星星。有的渔民独出心裁地把烟花也武装到了船上,一束束火树银花在海面上绽放,夜空被映红了,映绿了,映紫了……天海之间顿成仙境。
来祭海的年轻人好像只是完成一项任务,有点像做游戏,轻描淡写。老人们则不同,他们极其认真而虔诚,海灯朝着大海深处漂去的时候,他们还会念念有词地不停嘟囔着什么。我想,一定是在向海神娘娘诉说着保佑他们船头无浪之类的吉祥话。我曾问过一位年长的老渔民,为什么要给娘娘送灯呢?长者认真地说:“海神娘娘唯一喜欢的祭品就是灯了,我们给她多送几盏灯去,让娘娘高兴些,也好为平民百姓多做些好事……”
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在演奏一曲民俗交响乐。那场面,让人兴奋,让人感动,让人沉醉。如果海神娘娘在天有灵,不知她会有何感想?因为从前的祭海活动现如今已经被人们改变了不少,挺庄重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传统演变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商引资的形式。国内外的客商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涌来了。海滩上拥挤得人山人海,古老与现代、文明与原始,不伦不类地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一幅火爆热烈的画面。
从农历正月十三日到农历六月十三日,从严冬到酷夏,北方的大海很快迎來另一个祭海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六月十三日祭祀龙王爷。
冬天是渔民猫冬的季节,夏天也是渔民歇伏的日子。选择这样的闲散时节来祭祀神仙,我们的老祖宗动了一番脑筋。如果说冬天祭拜海神娘娘,求的是希望的春季:那么,夏天里再祭龙王爷,为的就是有一个金色的丰收了。
当农历六月十三日那一天来到时,太阳刚刚跃出海面,渔村就沸腾起来了。200多艘泊在海边的渔船挂起小旗,船上贴满大红“福”字:各家船头前的沙滩上,摆供的八仙桌足足有上百个,桌上摆满各种“祭海”的供品;来自四乡八疃的乡亲和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达数万人。上午8时许,欢庆的锣鼓敲起来,震耳的鞭炮放起来,平日里宁静的渔村沸腾起来。一桌桌供品,一挂挂鞭炮,一头头刚刚被屠宰的肥猪和山羊披红挂彩摆放在铺垫红布的供桌上。从山上的龙王庙往渔村的海湾远眺,渔船上的彩旗在迎风飘扬;节日里的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切都寓意着渔民们丰衣足食、年年有“渔”……
香火是节日的另外一个主题。在几千年民间习俗中,它是替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一股灵气。据说在20世纪60年代,那一艘艘三桅的大船停泊到岸边的时候,船上除了闯海的汉子,肯定还有一个身穿红色裤褂的十来岁的男孩子。那就是香童,在船上专门负责天天为海神娘娘上香的孩子。我问过许多老人,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孩子给海神娘娘上香?老人们说,孩子的心性纯洁善良,他上香灵验。
香火点燃之后,海滩上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接下来便是鼓乐齐鸣,锣鼓唢呐笙奏起了民间传统乐曲《龙摆尾》、《蛟龙出海》。一些年轻的吹鼓手们则更喜欢吹奏现代流行的乐曲。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经这些古老的民乐器一演奏,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现场已经没人在意演奏的是什么曲目,因为燃放起的鞭炮声已经将乐曲声掩盖住了。鞭炮浓浓的硝烟气味与一杯杯倾倒在海滩上的烈酒味混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节日的醉人气氛。直到中午时分已过,鞭炮的响声消逝了,硝烟散尽了,香火也快要燃尽,吹鼓手们也有些口干舌燥了,祭海活动才临近尾声。
起初,我在探究祭海文化的精神本质时,曾经产生过疑问:海的子民们心中的自然之神究竟是谁?龙王爷,还是海神娘娘?
有人说是龙王爷,理由是龙王爷掌管着大海至高无上的权九是大海统治者的象征,它是雄性,它能给人带来力量,能给予人收获和富足的生活,但也给人们带来恐怖和灾难,它的手下还有风神、雷神、电神和雨神。出海打鱼的人最怕的就是风雨雷电,所以,他们得祭拜它。
可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祭海拜祭的神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是女性,她给予人们平安佑护,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祭祀她是出于祝福和希望。
现在看来,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洋这个天然粮仓,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继续善待我们的子子孙孙……这才是祭海人的本意吧?
说起海神娘娘,无论你到了海边哪个村庄,都会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她的故事,好像同样的故事在每个村庄都发生过。我做过考证,海神娘娘是打鱼人自己塑造出来的偶像,传说她是一位美丽贤惠、勤劳善良的渔家女,丈夫在出海打鱼时遇到了风浪,葬身大海。从此以后,这位渔家女只要遇到风雨雷电遇到海面涌起大雾,总是要手提一盏红灯笼站立在高高的山坡上,为那些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回不了家的闯海汉子们指引航向。
旅顺口的龙王塘、羊头洼年年正月十三日的祭海活动,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节日。到了这一天的下午,许多渔民在城里的亲戚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观光客都纷纷地赶了过来。等待参加这里在黄昏时搞的祭海活动。北方的冬季白天短暂而寒冷,下午四点多钟,天色已经暗了。三三两两的人们开始朝着海边走来,手里拿着香纸、烟花爆竹,有的人还拿着一条条扎好的小船。黄昏一到,身穿北方传统秧歌服装的人们,在“关公爷”的率领下,排着队擂着锣鼓扬着幢幡赶往祭祀的海边,鼓乐声与发聋振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祭海活动最隆重的一项开始了。那就是放海灯。
渔民们把用竹签和五颜六色的彩纸扎成的小船,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地抬放到海边,每一艘纸船上或点着蜡烛,或缀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灯。他们将小船轻轻地推进大海里。小船朝着大海的深处漂去。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好像撒下了无数颗金黄色的星星。有的渔民独出心裁地把烟花也武装到了船上,一束束火树银花在海面上绽放,夜空被映红了,映绿了,映紫了……天海之间顿成仙境。
来祭海的年轻人好像只是完成一项任务,有点像做游戏,轻描淡写。老人们则不同,他们极其认真而虔诚,海灯朝着大海深处漂去的时候,他们还会念念有词地不停嘟囔着什么。我想,一定是在向海神娘娘诉说着保佑他们船头无浪之类的吉祥话。我曾问过一位年长的老渔民,为什么要给娘娘送灯呢?长者认真地说:“海神娘娘唯一喜欢的祭品就是灯了,我们给她多送几盏灯去,让娘娘高兴些,也好为平民百姓多做些好事……”
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在演奏一曲民俗交响乐。那场面,让人兴奋,让人感动,让人沉醉。如果海神娘娘在天有灵,不知她会有何感想?因为从前的祭海活动现如今已经被人们改变了不少,挺庄重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传统演变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商引资的形式。国内外的客商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涌来了。海滩上拥挤得人山人海,古老与现代、文明与原始,不伦不类地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一幅火爆热烈的画面。
从农历正月十三日到农历六月十三日,从严冬到酷夏,北方的大海很快迎來另一个祭海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六月十三日祭祀龙王爷。
冬天是渔民猫冬的季节,夏天也是渔民歇伏的日子。选择这样的闲散时节来祭祀神仙,我们的老祖宗动了一番脑筋。如果说冬天祭拜海神娘娘,求的是希望的春季:那么,夏天里再祭龙王爷,为的就是有一个金色的丰收了。
当农历六月十三日那一天来到时,太阳刚刚跃出海面,渔村就沸腾起来了。200多艘泊在海边的渔船挂起小旗,船上贴满大红“福”字:各家船头前的沙滩上,摆供的八仙桌足足有上百个,桌上摆满各种“祭海”的供品;来自四乡八疃的乡亲和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达数万人。上午8时许,欢庆的锣鼓敲起来,震耳的鞭炮放起来,平日里宁静的渔村沸腾起来。一桌桌供品,一挂挂鞭炮,一头头刚刚被屠宰的肥猪和山羊披红挂彩摆放在铺垫红布的供桌上。从山上的龙王庙往渔村的海湾远眺,渔船上的彩旗在迎风飘扬;节日里的人们欢歌笑语,这一切都寓意着渔民们丰衣足食、年年有“渔”……
香火是节日的另外一个主题。在几千年民间习俗中,它是替人与神之间沟通的一股灵气。据说在20世纪60年代,那一艘艘三桅的大船停泊到岸边的时候,船上除了闯海的汉子,肯定还有一个身穿红色裤褂的十来岁的男孩子。那就是香童,在船上专门负责天天为海神娘娘上香的孩子。我问过许多老人,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孩子给海神娘娘上香?老人们说,孩子的心性纯洁善良,他上香灵验。
香火点燃之后,海滩上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接下来便是鼓乐齐鸣,锣鼓唢呐笙奏起了民间传统乐曲《龙摆尾》、《蛟龙出海》。一些年轻的吹鼓手们则更喜欢吹奏现代流行的乐曲。节奏感很强的现代音乐经这些古老的民乐器一演奏,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现场已经没人在意演奏的是什么曲目,因为燃放起的鞭炮声已经将乐曲声掩盖住了。鞭炮浓浓的硝烟气味与一杯杯倾倒在海滩上的烈酒味混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节日的醉人气氛。直到中午时分已过,鞭炮的响声消逝了,硝烟散尽了,香火也快要燃尽,吹鼓手们也有些口干舌燥了,祭海活动才临近尾声。
起初,我在探究祭海文化的精神本质时,曾经产生过疑问:海的子民们心中的自然之神究竟是谁?龙王爷,还是海神娘娘?
有人说是龙王爷,理由是龙王爷掌管着大海至高无上的权九是大海统治者的象征,它是雄性,它能给人带来力量,能给予人收获和富足的生活,但也给人们带来恐怖和灾难,它的手下还有风神、雷神、电神和雨神。出海打鱼的人最怕的就是风雨雷电,所以,他们得祭拜它。
可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祭海拜祭的神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是女性,她给予人们平安佑护,是美好和善良的化身,祭祀她是出于祝福和希望。
现在看来,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洋这个天然粮仓,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继续善待我们的子子孙孙……这才是祭海人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