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验操作让学生乐中求知积极主动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地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实验操作中展开,学生才会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才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我们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我根据目标和内容,结合小学生对新奇事物具有好探究的心理特征,运用音响、幻灯、电视等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有意指导学生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致富经》等电视栏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有关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方面的一些内容时,又把这方面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学生的学习由原来书中的抽象讲解,变得栩栩如生,一目了然,掌握起来也轻松、愉快。
  二、重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做好一个演示实验会比抽象笼统讲解更具体、更有吸引力,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都精力集中,甚至留下終身难忘的记忆。如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手中拿一木块,问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都纷纷说出自己的结论。当我演示时,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对或错,这样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演示,用手向下按木块,说说手有什么感觉,这时我告诉学生这种向上推的力就是浮力。再让学生想想,如果把铁块放在水中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沉下水底)是不是下沉的铁块就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学生思考后,我再演示,用测力计先测出钩码的重量,记录下数据,然后将钩码放入水中,再看此时测力计的数据有什么变化。这样,学生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数据,既真实、又可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由于学生参与其中,记忆深刻,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知道了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阳光、温度等条件有关吗?这时,教师不需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种植的绿豆种子一盆放在明亮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学生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温度,空气等条件。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找到了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没有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且提出问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通过亲自实践,小灯泡亮了,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求知欲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好奇心则是求知的大门。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着手,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课前,我有意把一个乒乓球弄瘪,课堂上,我向学生求教:“老师刚才打球时,不小心把球弄瘪了,谁能帮老师修复一下。”这时有几个同学说:“老师,你把球放在杯子里,再倒点热水,球就会鼓起来。”有些同学将信将疑,这时,我就找个同学按他说的方法做。等球鼓起来,教室里一片欢呼声。我抓住时机问:这是什么原理呢?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好吗?学生一下子都活跃起来了。
  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加以保护,不能因学生的想法幼稚而嘲笑、斥责。教学中,无论学生思维成就的大小,都要给予鼓励。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科学的教育功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扎实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作者单位:岚皋县滔河九年制学校 陕西】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想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爱玩、好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易持久,且无意注意占优势,但他们也具有模仿力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有想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就语言本身来说,它也是较为单调、粗燥的。如果在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能够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那么就能达到比较理
幼儿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为幼儿能力和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预设而构建的一种立体化育人环境,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组织幼儿在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品味生活。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效果的预设和生成,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达成教育目标。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也由原来的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来,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心小学,有寄宿生845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7岁!为了培养寄宿生自主管理能力,我校秉承让学生“自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历练、自立成长”的育人理念。不仅让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构建小学生自主管理网络。  1、营造自主管理氛围,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中学会自立。  在自主管理的实践中,成立了校级、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大力倡导制度创新,
三袋土豆
期刊
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  周新桂、费利益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定价:35.00元  探究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以下内容:观察事物并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并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等等。探究教学可培养学生批判性和逻辑性地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得知识,是当前教学中比较推崇的教学手段。 
短跑是追求速度的极限运动项目。短跑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最快的速度,短跑训练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的目标是不同的。小学阶段的少儿短跑训练,总体目标是使运动员初步建立正确的短跑技术概念,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发展趋势,为运动员以后能提高运动成绩,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奠定基础。  一、专项技术训练是早期短跑训练的核心  1、“专项技术训练是对已有跑姿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跑是人与生俱来
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现实教学中,教师看参考书备课,学生依据辅导书答题,不越雷池半步,中规中矩,没人觉得不妥。  在《台阶》教学中,原先的设想是:专设了“研读题”, 完成第一个研读板块“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思考、讨论,完成第二个研读板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学会常用汉字三千五百个左右。汉字作为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主要工具,其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发展历程,让小学生认识汉字并了解汉字的组合结构以及内在的意义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和继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识字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有必要根据其中的诸多影响因素来进行综合型分析与探讨。  一、分析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做好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妈妈出去买菜了,留下我和爸爸两个不会做饭的人在家。  我的肚子早已经开始反抗了。我想了想该吃什么,很快便有了主意。我嬉(xī)皮笑脸地对爸爸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做饭,有女儿啊!我给你做早饭吧!”“就凭你?”爸爸半信半疑地说。“就凭我!”我自信地回答道。  说干就干,我一骨碌跑进厨房,打开冰箱。一股冷气飘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伸出一抖一抖的手,拿出一碗米饭,拿出鸡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