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强迫式的学习早已成为过去,但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数学,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以下是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薄见,与大家分享。
  
  一、做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有人说:教学效果与师生关系的亲密度成正比。的确,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试问,一位在学生中有威望,备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学生的成绩会差吗?答案不言自明,师生关系融洽,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便会从老师的爱中,获得一种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的投入学习过程中,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老师首先对学生充满爱心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可我认为;爱孩子、教育孩子更是我们做教师的一桩大事。因为老师的爱和智慧比课堂技巧更重要。我们要让学生爱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几声问候、几句鼓励都能让学生终身难忘。特别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如阳光洒进了阴暗的房间。这些学生会因师爱而倍受鼓舞。因而从点滴做起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就真正情感融合,学生会形成积极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您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教育和指导,即产生:乐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其次要做一名知识渊博、有学问的数学老师
  常言道,山因吸尘固粒成其大,海纳百川成其宽,师因博大精深成其广。一个通晓古今、引经据典、知识渊博的数学老师,其背后都有多少个“粉丝”;而一个孤陋寡闻、照本宣科、结结巴巴的数学老师,又会吸引多少学生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们老师经常碰到的问题,当有探索与质疑精神的学生,要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我们有时会窘迫,甚至害怕,这是因为我们贫乏的知识让我们无地自容。尤其上课,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不多做准备,不多考虑,我们的一堂课就会很可能失败,我们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丧失兴趣。因此,只有不断学习,自我充电,我们有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有备无患,我们就会受到学生的崇拜,就会得到学生的喜欢。
  
  3.宽容学生,真诚相待
  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是化解师生对立情绪的一剂良药,更是映射教师高尚师德的一面镜子。我们的教育者要真心诚意改换一下教育方式,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学生身上存在不足,能过从思想上宽容他们,从行为上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正常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理解他们,并积极的引导他们,调整方向,改正错误,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的和学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好老师”的形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像朋友一样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你才有机会帮他成长,他也会接受你的意见。
  
  二、营造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
  
  1.创设有趣的导入
  教师对新讲授内容的巧妙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一进门,手中拿一个威武的奥特曼,先把他站立在一盆水旁,问学生:“同学们,奥特曼在水中的影子叫什么?他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答出“倒影”并说出特点。然后我又把奥特曼倒立在桌上,又问学生:“奥特曼头和脚颠倒位置后这样立着叫什么?”学生答出‘倒立’,那么,我们如果把一个分数上下调换位置,猜一猜这个数会怎么称呼呢?”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想到“倒数”一词。这段形象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创设猜想的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给每一组发上长短不同的三根小棒,让他们猜想这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先猜,后拼,再画,再量,最后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
  
  3.课堂设趣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教材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找单位“1”时我先讲了一个《铁棍儿》的故事:从前有个姓丁的财主,生了个儿子是白痴……学生听了非常高兴,都在嘲笑那个姓丁的儿子想不起自己姓丁而姓铁棍儿时,我笑着随机点拨,这节课谁要是学不会找单位“1”的方法,老师就叫他“铁棍儿”的,短短的40分钟学生都唯恐自己被戴上“铁棍儿”的“贵冠”设方想法探求新知,因而那节课教学效果极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学任务完成较好,我常常把讲故事、做游戏当做家常便饭带给学生,学生由于爱听故事、爱做游戏,便能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爱上这门学科。
  
  4.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到后半节,学生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是大脑适当休息,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另外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以及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我们的学生,也能让学生爱上数学。
  
  总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千方百计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成为教师教学任务中重中之重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英语教学应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各种创造性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科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学法指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了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和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活动,亲自实践,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从而在教师引导下“解惑”。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演”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设疑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该由易到难、从低到高、由简到繁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手、眼、耳、脑并用,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运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到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师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情境教学就较好地解决并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枯燥无味。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实际,有更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学生创新能力
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要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谆谆善诱的探索。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    一、分散难点,深入研究教材,适当降低起点    1.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注意
摘要: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文章主要从学生需要、融洽关系、做好课上准备工作和联系实际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地理教学基本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己任,同时要改变教学方式。地理学科是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