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复习基础,引出新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你能说出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具有哪些性质吗?
生:一个直角;内角和180度,两锐角互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折纸继续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其他性质。
2.探究、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师:将正方形纸片“向心折”,如右图:观察折叠之后的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得到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折叠后的图形仍然是正方形。
生2:折叠后的图形面积等于原正方形面积一半。
师:回答正确。请思考:若原正方形边长分别为2、3、4、6、2x,能求图中三角形的边吗?
师:你能发现有什么有什么规律?
生1:斜边是直角边的 倍。
生2: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活动二:
动手,用尺规画出直角边分别为以下数据直角三角形。并思考:三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3厘米,4厘米;(2)6厘米, 8厘米;(3)5厘米,12厘米。
生1:我画的是(1)斜边长5厘米,得出 。
生2:我画的是(2),斜边长是10厘米, 也成立。
师:其他学生的作图是否也得出类似于他们的结论呢? 你能用文字语言来表达吗?
生: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验证此结论是否正确。
3.验证、推理,得出新知
(1)几何画板验证
①直角三角形中,改变直角边的长度,结论 的成立。
②对于 只有当∠ACB为直角时,才会有 成立。
(2)学生自主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生1:如图
生2:如图,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把它们右图样的两个正方形。
得到面积相等. 即
, 整理得 。
师:证明方法很巧妙,是个好方法,还有?请继续……
生3: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就可以得到每个三角形面积都是 。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中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证明结论成立。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证明?
生4: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F、CD. 过C作CL⊥DE,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利用正方形ADEB的面积
=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即可。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老师这里也有一种证明方法,留作大家课下参考。
如右图,边长为c的正方形,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其面积为
师:同学们已经运用了多种方法对所得猜想进行了证明,这个猜想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谁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表述?
定理得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符号语言:∵△ABC中,
∴ (或 )
4.巩固训练,应用新知
练习1:已知,△ABC中∠C=900,BC=a,AC=,AB=c(直接利用所学定理解决问题)
(1)如果a=2,b=3,求c.
(2)如果a=1,c=2,求b.
(3)如果a:b=3:4,c=10,求a.
(订正解答过程,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练习2:将长为5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梯脚与墙的距离BC长2米,若将梯脚与墙的距离拉到3米,求梯子的垂直高度下降了多少米?(实际应用)
师:首先请同学们动手画出梯子拉动前后的几何图形。
学生板演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解题思路?
生:梯子在拉动前BC=2, AB=5,由于墙与地面垂直,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C长,拉动后梯子的长度不变,得到DE=AB,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用AC减CD就行了。
师:分析的很清楚,抓住了解题中的两个事实,即“墙与地面垂直”“拉动前后,梯子的长度不变”。
5.课堂感悟,强化新知
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生1:我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又一个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生2: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可以在已知两边的前提下求未知的边长。
6.课外延伸,深化新知
实践作业(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时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斜着拉开后,发现下端正好接触地面,此时,绳端距旗杆5米,求旗杆的高度?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将教材中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数学家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不断探索、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你能说出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具有哪些性质吗?
生:一个直角;内角和180度,两锐角互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折纸继续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其他性质。
2.探究、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师:将正方形纸片“向心折”,如右图:观察折叠之后的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得到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折叠后的图形仍然是正方形。
生2:折叠后的图形面积等于原正方形面积一半。
师:回答正确。请思考:若原正方形边长分别为2、3、4、6、2x,能求图中三角形的边吗?
师:你能发现有什么有什么规律?
生1:斜边是直角边的 倍。
生2: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活动二:
动手,用尺规画出直角边分别为以下数据直角三角形。并思考:三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3厘米,4厘米;(2)6厘米, 8厘米;(3)5厘米,12厘米。
生1:我画的是(1)斜边长5厘米,得出 。
生2:我画的是(2),斜边长是10厘米, 也成立。
师:其他学生的作图是否也得出类似于他们的结论呢? 你能用文字语言来表达吗?
生: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验证此结论是否正确。
3.验证、推理,得出新知
(1)几何画板验证
①直角三角形中,改变直角边的长度,结论 的成立。
②对于 只有当∠ACB为直角时,才会有 成立。
(2)学生自主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生1:如图
生2:如图,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把它们右图样的两个正方形。
得到面积相等. 即
, 整理得 。
师:证明方法很巧妙,是个好方法,还有?请继续……
生3: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作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就可以得到每个三角形面积都是 。把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图中形状,使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证明结论成立。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证明?
生4: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F、CD. 过C作CL⊥DE,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利用正方形ADEB的面积
=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即可。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老师这里也有一种证明方法,留作大家课下参考。
如右图,边长为c的正方形,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其面积为
师:同学们已经运用了多种方法对所得猜想进行了证明,这个猜想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谁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表述?
定理得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符号语言:∵△ABC中,
∴ (或 )
4.巩固训练,应用新知
练习1:已知,△ABC中∠C=900,BC=a,AC=,AB=c(直接利用所学定理解决问题)
(1)如果a=2,b=3,求c.
(2)如果a=1,c=2,求b.
(3)如果a:b=3:4,c=10,求a.
(订正解答过程,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练习2:将长为5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梯脚与墙的距离BC长2米,若将梯脚与墙的距离拉到3米,求梯子的垂直高度下降了多少米?(实际应用)
师:首先请同学们动手画出梯子拉动前后的几何图形。
学生板演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解题思路?
生:梯子在拉动前BC=2, AB=5,由于墙与地面垂直,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C长,拉动后梯子的长度不变,得到DE=AB,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用AC减CD就行了。
师:分析的很清楚,抓住了解题中的两个事实,即“墙与地面垂直”“拉动前后,梯子的长度不变”。
5.课堂感悟,强化新知
師: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生1:我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又一个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生2: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可以在已知两边的前提下求未知的边长。
6.课外延伸,深化新知
实践作业(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时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斜着拉开后,发现下端正好接触地面,此时,绳端距旗杆5米,求旗杆的高度?
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将教材中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数学家的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不断探索、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