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的幼儿,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绘本阅读。前不久,读写区里的幼儿总喜欢捧着《我哥哥》这本绘本,一边翻看,一边小声地议论:“这位哥哥好酷啊!”“我的哥哥也很酷!”“你有哥哥?我有姐姐呢!我的姐姐很漂亮!”“我的妹妹可听话啦!”“我的弟弟可不太听话,他有点淘气呢!”“我也好想有个酷酷的哥哥啊!”……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有了二宝。而现在,这批二宝入园啦!《我哥哥》这本绘本自然地引发了幼儿的热点话题“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于是,我们顺着幼儿的兴趣点,开始了爱的课程之旅。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首先,我们围绕"你有兄弟姐妹吗"“他是谁(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你和他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是什么”等话题,抛出了“调查问卷”。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于是我们备注说明:如果妈妈只生了你一个孩子,你可以记录亲戚家兄弟姐妹的事情。在随后的反思中,我们发现当时遗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几岁了?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年龄差距也是影响他们情感交流和体验的重要因素。
接着,幼儿陆续带着调查表和照片来了,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开了,相互介绍彼此的兄弟姐妹,聊着他们之间的趣事,久久停不下来。我们走到幼儿中间观察着,倾听着,陪伴着……
通过对调查表的整理和统计,再结合幼儿之间的交流,一些问题慢慢地凸显出来。全班38名幼儿,多宝家庭27个,高达71%。其中,有哥哥姐姐的就有21位小朋友,所以,自己是二宝的人数最多,我们暂且称之为“二宝党”。经过了解,他们普遍和哥哥姐姐的年龄差距较大,哥哥姐姐已经上初中甚至高中的就有8位。因为自己是二宝,与大宝年龄差距大,哥哥姐姐总会让着他,他们享受着家人更多的呵护和关注,免不了有些娇惯和任性,认为别人对他的爱是理所应当的,缺乏感恩之心。
有弟弟妹妹,甚至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有6位小朋友,我们先称之为“大宝军”。他们与弟弟妹妹的年龄差距较小,原本独享来自多方的爱,弟弟妹妹的出现使他们的情感受到冲击,往往有一颗“玻璃心”。普遍变得敏感,依赖性强,有时父母不经意间的一些言行举止都会让他感到焦虑。
还有11名幼儿是独生子女,这群“独苗团”虽然拥有百分百的爱,但情感上却又是缺失的,内心孤单,对拥有兄弟姐妹是羡慕的。
那么围绕“我的兄弟姐妹”这个主题,我们如何基于这三类幼儿不同的家庭结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顺着不同的脉络将活动一步步生长开来,让他們去体会手足亲情,感受爱,分享爱,学会爱呢?
第一类:“独苗团”——混龄活动开始啦
身为独生子女的曹国轩拿到这份调查表时,坚持要在第一个问题里涂一个笑脸,说他特别想要一个小妹妹。于是,对话开始了:
C1:我希望妈妈给我生一个小弟弟!
C2:我想有个哥哥!
C3:哥哥姐姐,妈妈可没办法生出来!哈哈哈……
Q:那怎么办呢?
C4:妈妈的同事家有一位玥玥姐姐,我特别喜欢和她一起玩。
C5:叔叔家的昊昊弟弟,总喜欢跟着我。爸爸说,他就是我的小弟弟。
C6:幼儿园里也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呀!我们可以找他们一起玩!
“好啊好啊!”大家一致响应。
接着,幼儿以自主投票的方式分别选择大班和小班进行园内混龄活动。
Q:选择哪两个班呢?
C1:我们现在是中1班,小1班是我们小班生活的教室,我们最喜欢那里!就去小1班!
C2:大2班在一楼,教室门前就是大操场,还可以踢足球。去大3班!
Q:去进行哪些活动?要注意些什么?谁去联系老师?
一番讨论后,郭子睿自告奋勇去了大3班。
“许闻凝去小1班,她很有礼貌,说话的声音又很好听。”听完了大家提议,许闻凝笑着点了点头。
一切准备就绪,混龄活动正式开始。
希望拥有弟弟妹妹的来到小1班,他们和小班幼儿自由结对,自我介绍、帮助他们挂胸牌、洗手、脱衣服,陪着他们做手工、走轮胎、玩滑梯,在半日活动里时刻守护着,陪伴着,感受着自豪和满足,体验着做哥哥姐姐的“神气”。
希望有哥哥姐姐的来到大3班,他们自由选择大班幼儿的游戏区,跟随他们踢足球、挑战地图拼图、学折立体纸球,充满着崇拜和向往,体会着有哥哥姐姐的“幸福”。活动结束时,他们还悄悄地与大班的哥哥姐姐约定下周混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周五幼儿园沙池,不见不散!真是“人小鬼大”啊!
每个幼儿都玩得意犹未尽,吴芃呈说:“杨老师,招玥彤家离我家特别近,他的哥哥叫王玉林,是我的好朋友,我经常去玩!他也是我的哥哥!”包妍馨听到了,也凑过来说:“我最喜欢去范月涵家,每次去,她的姐姐还会陪着我们一起玩芭比呢!”看来,幼儿园外也有混龄活动呢!
第二类:“二宝党”——小心愿换一换
Q:你们喜欢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为什么?
C1:我很喜欢我的姐姐,她会帮我穿鞋子,还会帮我洗头发。
C2:我有一位漂亮的大姐姐,已经上中学了,很晚才能回家。 我总会想她。但是,她没有时间陪我玩,我有点不开心。
C3:我有个哥哥,他会玩魔方,可厉害了。我特别喜欢他!但是,他和我抢玩具的时候我不喜欢他。
C4:我的姐姐上四年级了,姐姐讲故事可好听了,我最喜欢听她讲故事。但是每天放学姐姐都要写作业,妈妈提醒我不要打扰她。真希望姐姐每天都能给我讲故事! ……
Q: 哥哥姐姐喜欢你吗?为什么?
C1:喜欢我!姐姐会把最好吃的饼干留给我吃。但是她有的时候嫌我烦,不爱理我。
C2:有时喜欢我,但是我调皮的时候她不喜欢我。
C3:我也不知道,姐姐没有和我说过。
……
在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他们在和哥哥姐姐的相处过程中虽然很美好,但也有一些小缺憾,而且并没有正式地互相表达过。于是,“小心愿换一换”的活动产生了。幼儿绘制“心愿卡”并和哥哥姐姐交换,激发彼此的同理心,互相满足对方的小小心愿。
有些哥哥姐姐说得太好了,妈妈们悄悄录了视频传给我,希望我给大家一个惊喜。当幼儿看到这些视频时,他们很惊讶,很开心,知道了原来哥哥姐姐是这么疼爱他、包容他。他们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知道了与哥哥姐姐交往中的不足,并愿意去改变。其实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探索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彼此间的情感得到升华,关系也变得更为和谐。
第三类:“大宝军”
1.弟弟妹妹来了
梅希妍小朋友有一个2岁的弟弟,正是淘气的年纪。
她的调查表上記录的和弟弟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我唱歌的时候,我的弟弟围在我的身边跳舞,他很开心,我也很快乐”。“大宝军”觉得弟弟妹妹就像一个小玩具,陪着他们玩乐很开心。
于是,梅希妍的小弟弟和景敬惠的小妹妹来到了我们班。这两个蹒跚学步的“小不点”,大家给他们喂面条、剥虾,陪他们玩游戏、讲故事。可是好动的小家伙们一刻也闲不住,到处乱蹿,一会儿碰倒积木,一会儿抢玩具,一会儿又想跑到水池去玩水,把这支“大宝军”忙坏了。他们发现,原来照顾弟弟妹妹是这么辛苦!
2.妈妈来了
Q: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是怎么办的呢?
C1:我想回去问一问妈妈!
C2:也可以邀请妈妈来班上讲一讲!
C3:可是妈妈愿意来吗?她们有时间吗?
大家经过讨论,决定亲手设计邀请函,邀请妈妈来班级和大家分享她们的育儿小故事。
幼儿每人制作了一封邀请函,有的还设计了折页和封面,放学时带回家,送给妈妈并说明了意图。
最终,三位妈妈抽出时间,接受邀请应约而来。妈妈们和幼儿聊了很多:平时要干的家务活、自己的小烦恼、最希望孩子能如何去做才会让妈妈更省心……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辛劳和付出。“我要听妈妈的话,不再惹妈妈生气!”“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帮妈妈干活,妈妈太累了!”……
3.我帮妈妈做件事
幼儿不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还要付诸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帮妈妈切水果、榨果汁、泡脚,自己吃饭、折叠衣服,帮妈妈收衣服、浇花、擦桌子、收碗筷……妈妈们说,孩子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4.亲子绘本共读
调查表中梅希妍说最不开心的事情是:“有一天,妈妈陪我睡觉,茗茗哭了,把我给吵醒了,我很不开心。”
这里提到,弟弟妹妹打扰到了他们,分享了妈妈的爱。这也是“大宝军”的家庭里普遍存在的问题。
研究显示,感受到父母区别对待的幼儿可能在情绪和行为方面适应力更差。所以,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爸爸妈妈们,通过家长园地和QQ群,向家长们推荐了两本绘本。
一本是《妈妈,你最爱谁?》, 这本绘本画面特别美,更美的是它的文字。不管在哪个场景,妈妈总是用诗一样的语言与哥哥朱利安和弟弟麦克斯对话,让她们时刻感受着妈妈平等而温暖的爱。
连续一周,每天午睡前,幼儿都提议选择它作为睡前故事。可见,他们有多喜欢!
另外一本是《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主人公是熊爸爸、熊妈妈和他们的三只小熊。它的导读语写得特别好:“不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宝。在这个熊家庭里,爱是看得见也摸得到的。抱着孩子阅读的你和被你抱在怀里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地感染这份幸福吧!”
这两本绘本,特别适合多宝家庭亲子共读。
5.妈妈对我说
在妈妈抱着他们读完绘本之后,孩子们问:“妈妈,妈妈,你最爱谁?”于是,有了这一张张小卡片——“妈妈对我说”。
妈妈没有把爱平均分,而是给每个孩子全部的爱。当我读着这些文字时都是满满的感动,更何况孩子们听到妈妈亲口对他说呢?
其实,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并没有分走妈妈的爱,多一个人,只会多一份爱!
此时,班级里的区域活动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不知什么时候,娃娃家的小床上躺着两个小娃娃,这里成了大宝二宝的家;编辫子和系鞋带的游戏被挪到了一起,说是“给妹妹编辫子”“给弟弟系鞋带”;美工区陈列的作品素材都是幼儿眼中的“兄弟姐妹”,画画、剪剪、贴贴、捏捏,兴趣浓浓;读写区里出现了更多有关兄弟姐妹的绘本故事《跟屁虫》《家有两宝,真好》《隧道》《彼得的椅子》《我和我的疯姐姐》《阿惠和妹妹》……爱画画的沈子轩还模仿安东尼的《我哥哥》,在妈妈的帮助下亲手绘制了一本小绘本《我姐姐》。
集体分享后,更多的幼儿愿意在读写区的桌子上剪剪、画画、贴贴,再请老师帮忙写写,越来越多的“小绘本”挂起来了。最近每天午餐前的“小朋友讲绘本”环节,都变成了讲读自己制作的小绘本了……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一)活动特点1.走近幼儿,聆听幼儿
走近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发现;聆听幼儿,用心灵去倾听幼儿的声音。
课程实施的前提,是了解幼儿。幼儿之间自由地讨论,充分地表达,成人耐心地倾听,科学地统计整理,正确地去预知大宝军、二宝党、独苗团三类幼儿不同的家庭结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去读懂幼儿、支持幼儿。
2.分层关注,经历学习
分层关注,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经历学习,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收获和成长。幼儿家庭结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不同,决定着幼儿的经历不同。而经历,是最好的学习。从幼儿的一个个兴趣点出发,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追随幼儿的脚步,支持幼儿的行为。小小调查员、混龄活动、心愿卡换一换、弟弟妹妹来了、妈妈对我说、我帮妈妈做件事、亲子绘本共读……幼儿亲身体验,真实地参与每一个活动,回归幼儿学习的本性,大胆表达、勇敢尝试、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他们经历着,学习着,成长着……
3.情感引领, 揭秘幸福
情感引领,以“情”为指针,扬起幼儿内心的亲情之帆;揭秘幸福,以“爱”为航标,将幼儿送达幸福的彼岸。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家庭应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尊重、支持和鼓励的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手足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亲情”是最有温度的字眼,是爱的化身。活动中,幼儿自然地共情、移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化为内驱,转化行为,去发现爱、感受爱、分享爱、体验爱、学会爱。
“妈妈来了”,听听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和母爱;“小心愿换一换”,结合实际情境,感受亲情的美好,在接受爱的同时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另外,注意他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会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亲子共读”,借助绘本,感受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氛围,明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并没有分走妈妈的爱,多一个人,只会多一份爱!
(二)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经历了“我的兄弟姐妹”的课程之旅,希望幼儿会慢慢发现手足亲情是爸爸妈妈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拥有兄弟姐妹陪伴长大的快乐和爸爸妈妈对自己永恒不变的爱!
相信幼儿能够友善对待自己和身边的哥哥姐姐,懂得尊重,学会分享;能够呵护关心自己和身边弟弟妹妹,懂得谦让,学会宽容,从而学会去爱身边的人,爱美好的事,爱自己的家人,找寻和享受更多的幸福!
(三)课程拓展
当我把孩子和兄弟姐妹间美妙的温情瞬间通过显示屏展示给他们时,有幼儿说,如果能配上音乐和解说,变成一段好看的小電影那该多好!那选什么音乐?谁来解说?说些什么?不会剪辑和制作小电影又该怎么办?幼儿好像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看来,中一班的故事未完待续,让我们陪着幼儿继续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