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实践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摆脱了长期封闭、单一的传统一元解读,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随着多元解读的深入开展,使多元解读呈现泛滥之势,缺乏价值引领,最终将导致对学生的误导,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渐行渐远。为保障多元解读实施的健康、有序、高效,使多元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把握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应该在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正确的评价,抓住文本的切入点,适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使多元解读独具魅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多元解读;策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于是有的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成对文本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来断章取义、曲解全篇,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对学生的体验、感悟一律无条件地附和、肯定,对错误解读不批评、不纠偏。如何正确有效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多元解读,让它真正地为教学实践服务,则成为迫切需要审视和探究的问题。笔者通过思考提出如下策略:
  1 适时引导,回归文本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是“重视熏陶感染”和“价值取向”。如果有违这个前提,那就需要疏通和引导,教师就要发挥“首席”的作用。在阅读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但“平等”不是“相等”,而是要起导航、引领和统领全局的作用,要调控对话的方向,组织对话的过程,以保证对话的有序和有效。
  1.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阅读习惯不同,每一个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实现学生与作品(作者)的“对话”交流,尊重学生在多元解读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1.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单是“传道者”、“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还应是帮助者、合作者。语文课上学生的阅读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的文学欣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学习行为。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又要引导学生注意多元是有界限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乱解乱读,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主题上来,对文本的学习,需要尊重和还原作者的创作主旨;教师应该理性的组织课堂讨论,要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解读课文、思维创新的基本规律。
  2 正确把握,防止多元解读滥化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来提升自己,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
  2.1 解读要合理:
  合理指的是要从作者、背景和文本的角度去解读,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马由缰,随意解读。否则,这样的解读就毫无意义。
  (1) 尊重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解读文本的时候应注意,有些文章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难度。任何一篇文章,无论题材范围和体裁形式如何,都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也总是反映着作者特定的对人生、社会、自然、自我的某种认识,体现着作者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
  (2) 尊重文本本身。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等等去解读文本,但要注意不能用文本外的材料去证明文本中的观点,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必须以文本作为基石。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一篇篇精选出来的文章,它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真正的多元解读要纵观全文,不以偏概全。
  2.2 解读要适度:
  在合理解读时,必然存在多种合理的看法和主张,本人主张要有度。“度”就是尺度,就是标准。蒋成瑀老师在《对阅读教学过度诠释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三条诠释的尺度标准:符合社会时代精神与人们群众的利益,符合唯物辩证史观;承认诠释的客观真理性,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应有相对确定的、为多数人接受的共同诠释;与时俱进,引入积极的、有创见性的诠释。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不能背离语文学科的性质。
  3 正确评价,使多元解读独具魅力
  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自然会产生多种答案,那么哪种答案才是正确的呢?这里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答案的评价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 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一刀切: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不能要求只要敢说、能说,就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客观、公平地加以评价。
  3.2 教师的评价尽量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思考,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促成多元解读的作用。
  鉴于以上种种,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但无论你如何解读,都应该在尊重文本意义、尊重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文本可生发出多少独特新颖的观点,都应以此为基础,做到合理适度。不可以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不能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只有在正确把握好多元解读的策略,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必须合理适度,坚持一定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当前在弘扬“多元解读”这一主旋律的同时,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多元解读的内涵,走出误区,让课堂教学在多元解读中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 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55
  [2] 蒋成瑀.读解学引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0-11
  [3] 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第四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9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5] 蒋成瑀.对阅读教学过度诠释的思考[J].语文学习,2003(11):12-13
其他文献
【摘要】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在历年的中考中,听力所占的分值还是比较大的,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听力也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只有在听懂对方所说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  【关键词】英语; 听力; 策略  作为一名从教10余年的英语教师,感受比较深刻的是在非英语环境里,学生对不熟悉的语言材料和
期刊
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校中学生他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人们既不可能有什么预见,也不可能有发明创造。想象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它是发展学生智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它是翅膀,智力是鸟,没有翅膀,鸟将不能飞翔,学生的想象力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智力水平。
期刊
【摘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突出“多元”、“有情”、“智慧”、“问题”“素养”等元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小学高级教师,王友清,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镇怀灿吉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7年。他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
期刊
【摘要】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事实到理论的思维方法,它包括归纳推理和其他归纳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运用科学的归纳法,即通过对事实的详细分析来认识和确定对象的必然属性和必然联系,从而作出一般结论。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代之以讨论课。有搜集材料、课堂讨论、推出结论三个步骤。  【关键词】归纳法;搜集材料;课堂讨论;推出结论  很多教师习惯于使用演绎法进行政治教学。讲一个
期刊
很多教师都愿意教新生而不愿中途接手别人的班级,特别是在中学。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总有种种原因让我们不得不去中途接手别人的班级。为什么不愿当中途接手班级的教师呢?究其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 首先,对教材不够熟悉,知识连贯性不强。 因为现在的英语教材更换得较为频繁,备课得花很多时间,何况中途接手的班级,要对上一个年级学的知识还要花时间去看以前的教材,显得有些麻烦。  2 其次:最难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表现,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提高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受农村社会背景影响,家长的知识结构不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村低年级学生知识面不宽,听说、见闻少,多数家长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谈了几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认为,激发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交流、会交流、交流好,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期刊
【摘要】新课改正在深入进行中,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越来越看重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人智力的开发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基础。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方法;教学措
期刊
本地全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多数学生进中学时汉语表达能力还很差,因此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差。在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排斥,上中学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扩展延伸、知识逐渐深化,数学学科中: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数字到字母代替数,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抽象。本地经济、文化落后,自然条件差,人们对文化修养要求不高,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