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往即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关系到聋生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由于生理上的缺陷,聋哑学生无形之中同社会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交往能力。一、正确引导,让聋生重视交往。二、及时鼓励,让聋生乐于交往。 三、创设条件,让聋生善于交往。 四、广开渠道,让聋生走向社会。
关键词:沟通 交往 融入社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科技时代,要求人们更广泛地合作,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交往既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走向群体。针对聋生特点,根据欧美的“正常化”“回归主流”等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教给聋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强社会实践,才能最终达到聋生顺利地“回归主流”的目的。如何让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引导,让聋生重视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聋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更應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也增加了《沟通与交往》这一课程,反映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少年儿童学会交往,将使他们交往的时间、空间增大,获得大量模仿他人的机会,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更能获得友谊、支持、理解,更能保持心理平衡,更可以深化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聋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更应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个体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讨论活动让聋生理解交往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聋儿了解交往的重要性,让聋儿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心里要想着别人,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朋友。
二、及时鼓励,让聋生乐于交往。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和语言表达的障碍, 在正常儿童看来轻而易举的事,对他们来说却困难重重, 常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孤独、不合群,随着聋生的逐渐长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受了太多的失败体验,渐渐变得焦躁、困惑、不安、冷淡,甚至会自我厌恶。因此,先要让他们正视现实,安定情绪,愉快地接纳自己,并帮助其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他们进行交往的第一步。
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有助于激发聋生良好交往愿望的产生。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讲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人的故事,树立聋生信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或是家庭中,我们不能总把他们看作是有生理残疾、处处需要照顾的聋哑人,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体验到人间的真情,愿意交往,乐于交往,主动交往。
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聋生主动参与交往。课堂训练中,创设模拟情境、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比赛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能引起聋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参加交往。聋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必定有许多的表现,教师要抓住个别聋生的闪光点,树立榜样,积极鼓励他,对他的进步给予肯定,与聋生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聋生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三、创设条件,让聋生善于交往。
交往能力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它有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首先,让聋生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同说同玩、同笑同乐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情感和行为,培养聋生团结友爱,关心别人,克己忍让和勇敢、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
其次,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和语言表达的障碍,阻碍了他们和正常人的交往。因此,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聋生进行交往的必要保证,语言训练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必要途径。加强语言训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为聋生顺利进行交往、很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
在活动在中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聋哑学校是聋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聋生积极创设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并充分提供聋生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聋生在交往中,学会“帮助”“同情”“分享”等优良品德,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发展,也可以不断消除或改进某些不良的行为。
四、广开渠道,让聋生走向社会。
我们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因此,我们要创设各种条件,让聋生与社会接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带领他们走出课堂、溶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担任主角去和别人沟通。
一是了解日常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超市、银行、医院、车站等地,让他们了解购物,存取款,看病,乘车等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体验,比起在课堂上讲事半功倍。
二是组织聋生与健全学生“手拉手”。社会各界人士习惯于把聋生作为他们做好事献爱心的对象,如我校和湘南学院的大学生开展了长期了手拉手活动,他们经常来学校和聋生一起做游戏、参观学习、欣赏学习成果、共同联欢、赠送学习用品等活动,虽然都是平凡小事,但意义却很大。
三是让聋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聋生习惯了社会上的好心人来关心帮助他们,老师们也忽略了对聋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聋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
总之,我们要遵循聋生心理发展规律,正视聋生身上可能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注意因人施教,观察聋生的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聋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人际交往环境,给予他们关爱。另外,让聋生学会交往,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网络,让聋生能愉快交往,健康成长,成就未来。
关键词:沟通 交往 融入社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科技时代,要求人们更广泛地合作,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交往既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走向群体。针对聋生特点,根据欧美的“正常化”“回归主流”等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教给聋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加强社会实践,才能最终达到聋生顺利地“回归主流”的目的。如何让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引导,让聋生重视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聋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更應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也增加了《沟通与交往》这一课程,反映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少年儿童学会交往,将使他们交往的时间、空间增大,获得大量模仿他人的机会,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更能获得友谊、支持、理解,更能保持心理平衡,更可以深化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聋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更应学会社会交往之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个体的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讨论活动让聋生理解交往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聋儿了解交往的重要性,让聋儿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心里要想着别人,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朋友。
二、及时鼓励,让聋生乐于交往。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和语言表达的障碍, 在正常儿童看来轻而易举的事,对他们来说却困难重重, 常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孤独、不合群,随着聋生的逐渐长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受了太多的失败体验,渐渐变得焦躁、困惑、不安、冷淡,甚至会自我厌恶。因此,先要让他们正视现实,安定情绪,愉快地接纳自己,并帮助其树立自信,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他们进行交往的第一步。
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有助于激发聋生良好交往愿望的产生。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讲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人的故事,树立聋生信心。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或是家庭中,我们不能总把他们看作是有生理残疾、处处需要照顾的聋哑人,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体验到人间的真情,愿意交往,乐于交往,主动交往。
丰富多样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聋生主动参与交往。课堂训练中,创设模拟情境、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比赛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能引起聋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参加交往。聋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必定有许多的表现,教师要抓住个别聋生的闪光点,树立榜样,积极鼓励他,对他的进步给予肯定,与聋生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聋生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三、创设条件,让聋生善于交往。
交往能力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它有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首先,让聋生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同说同玩、同笑同乐中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情感和行为,培养聋生团结友爱,关心别人,克己忍让和勇敢、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
其次,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和语言表达的障碍,阻碍了他们和正常人的交往。因此,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聋生进行交往的必要保证,语言训练是他们获得语言的必要途径。加强语言训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为聋生顺利进行交往、很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
在活动在中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聋哑学校是聋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聋生积极创设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并充分提供聋生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聋生在交往中,学会“帮助”“同情”“分享”等优良品德,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不断得到反馈和直接感受,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发展,也可以不断消除或改进某些不良的行为。
四、广开渠道,让聋生走向社会。
我们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因此,我们要创设各种条件,让聋生与社会接触。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带领他们走出课堂、溶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担任主角去和别人沟通。
一是了解日常生活常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超市、银行、医院、车站等地,让他们了解购物,存取款,看病,乘车等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体验,比起在课堂上讲事半功倍。
二是组织聋生与健全学生“手拉手”。社会各界人士习惯于把聋生作为他们做好事献爱心的对象,如我校和湘南学院的大学生开展了长期了手拉手活动,他们经常来学校和聋生一起做游戏、参观学习、欣赏学习成果、共同联欢、赠送学习用品等活动,虽然都是平凡小事,但意义却很大。
三是让聋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聋生习惯了社会上的好心人来关心帮助他们,老师们也忽略了对聋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聋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回报社会的机会。
总之,我们要遵循聋生心理发展规律,正视聋生身上可能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注意因人施教,观察聋生的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聋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人际交往环境,给予他们关爱。另外,让聋生学会交往,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网络,让聋生能愉快交往,健康成长,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