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社会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级技能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首要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德育工作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全过程,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创新研究探索与实践,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德育工作;校园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00-02
目前由于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高校逐年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出成绩下降的趋势。新时期,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培养的毕业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础的人群。面对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青年一代,职业学校迫切需要创新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突破。因此在现有生源素质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通过创新德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管理机制,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出发点。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相契合。职业教育不仅是担负着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任务,也肩负着提高新生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的重担。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面对着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群体表现出的诸多问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与服务,教学组织与运行等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对接,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学生可以较早地在学校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全面提升,学生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
二、人才培养工作中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脱节现象
在许多职业院校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分成两个系统,教学改革只关注技能培养问题,学生工作单纯进行德育教育,与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不高。
(二)学校内部企业文化氛围不浓
目前本科院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张,经过层层筛选,进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素养相对较低。同时,多数职业院校成立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的理念较传统,加之受校企合作制约因素的限制,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相匹配,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校生成人成材的渴望。
(三)师资队伍德育工作建设薄弱
职业院校中大多数师资队伍由辅导员队伍和教学队伍两部分组成。相对而言,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和地位以及工作效率均不高。不能将学生的成才工作作为主要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缺乏德育工作的深化。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更多关注教学工作,缺乏将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管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心态会有一些变化,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技能都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他们会真切感受到将来的职业就是处在蓝领阶层,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出现差距,引发将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由于思想情绪波动,可能会做出不合校纪校规的行为,校方的处理方式以处罚为主,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疏导和说服教育,缺乏以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修正自身的不足。
三、针对问题构建德育工作创新新模式
(一)建立新型的育人工作模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中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育人这一活动来展开,明确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始终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位的素质,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明确抓好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应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引导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中心工作上来,这是每一名教职工的神圣责任。
从教学系统管理层面,面对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要构建适合学生后期发展的育人工作模式,推动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改革,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在文化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工作。以我院为例,在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协调方面,实行“双导制”,即“辅导员制”和“导师制”。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企业文明生产规范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减少说教,还以行动,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一定学分计入学生毕业总成绩,辅导员除了日常学生管理外还有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劳动周活动教育等等,由此把原本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中。导师在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外还要每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业拓展、职业素养、思想动态等辅导。因此,教学系统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加强德育渗透,实现教书育人。 (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过程融入创新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文化交流、艺术表演和技能竞赛等主题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感恩回报、文明修身、爱国守法和具备理想信念的新型大学生,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与企业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技能大赛等项目紧密结合,学院每年举办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还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各专业技能大赛,2009至2012年,学生连续四年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数控大赛,多次获得奖项。为丰富业余生活,学院每年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校秋季运动会、文明风采大赛、迎新生及欢送毕业生文艺汇演,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面对迫切需要激励教育、渴望成功的生源全体,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才,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学校教学系统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推行分层次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业考核中获得成功。因此,学生管理系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管理育人。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强化企业文化氛围
教师处在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同时负有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育人职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育人工作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能,使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工作的积极性,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专业课教学中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校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原则,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培养出有职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文化素养。教书育人不仅靠知识技能,更要靠职业文化素养。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和主动接受工业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先进工业文化素养,熟悉本专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文化,交企业的朋友,建立与企业界的共同语言,尤其是通过企业实践,亲身经历学生将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的工作,才能够对优秀和卑劣的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切身的体验。课堂教学无形中按照优秀企业做法引导学生,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优秀工业文化作用。
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要构建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同步建设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系统的行政组织实时控制,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自我完善,促进毕业生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不仅具备高技能,还具备了高素质。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不断创新,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宏观管理层面,要求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职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鲍风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德育工作;校园文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00-02
目前由于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高校逐年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出成绩下降的趋势。新时期,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培养的毕业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础的人群。面对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青年一代,职业学校迫切需要创新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突破。因此在现有生源素质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通过创新德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管理机制,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出发点。这与现代职业教育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相契合。职业教育不仅是担负着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任务,也肩负着提高新生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的重担。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面对着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群体表现出的诸多问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与服务,教学组织与运行等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对接,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学生可以较早地在学校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全面提升,学生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
二、人才培养工作中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脱节现象
在许多职业院校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分成两个系统,教学改革只关注技能培养问题,学生工作单纯进行德育教育,与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不高。
(二)学校内部企业文化氛围不浓
目前本科院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张,经过层层筛选,进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素养相对较低。同时,多数职业院校成立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的理念较传统,加之受校企合作制约因素的限制,使得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不相匹配,还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职校生成人成材的渴望。
(三)师资队伍德育工作建设薄弱
职业院校中大多数师资队伍由辅导员队伍和教学队伍两部分组成。相对而言,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和地位以及工作效率均不高。不能将学生的成才工作作为主要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缺乏德育工作的深化。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更多关注教学工作,缺乏将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管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心态会有一些变化,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技能都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他们会真切感受到将来的职业就是处在蓝领阶层,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出现差距,引发将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由于思想情绪波动,可能会做出不合校纪校规的行为,校方的处理方式以处罚为主,很少甚至没有进行疏导和说服教育,缺乏以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修正自身的不足。
三、针对问题构建德育工作创新新模式
(一)建立新型的育人工作模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中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围绕育人这一活动来展开,明确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始终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位的素质,把德育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明确抓好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应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和聪明才智引导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中心工作上来,这是每一名教职工的神圣责任。
从教学系统管理层面,面对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当前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要构建适合学生后期发展的育人工作模式,推动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改革,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在文化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工作。以我院为例,在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协调方面,实行“双导制”,即“辅导员制”和“导师制”。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企业文明生产规范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减少说教,还以行动,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一定学分计入学生毕业总成绩,辅导员除了日常学生管理外还有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劳动周活动教育等等,由此把原本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纳入到第一课堂中。导师在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外还要每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业拓展、职业素养、思想动态等辅导。因此,教学系统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加强德育渗透,实现教书育人。 (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过程融入创新激励机制
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文化交流、艺术表演和技能竞赛等主题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感恩回报、文明修身、爱国守法和具备理想信念的新型大学生,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与企业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技能大赛等项目紧密结合,学院每年举办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还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各专业技能大赛,2009至2012年,学生连续四年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数控大赛,多次获得奖项。为丰富业余生活,学院每年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加校秋季运动会、文明风采大赛、迎新生及欢送毕业生文艺汇演,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面对迫切需要激励教育、渴望成功的生源全体,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才,每一名学生都能成功”。学校教学系统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推行分层次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业考核中获得成功。因此,学生管理系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管理育人。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强化企业文化氛围
教师处在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线,同时负有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育人职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育人工作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能,使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工作的积极性,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专业课教学中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校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原则,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培养出有职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文化素养。教书育人不仅靠知识技能,更要靠职业文化素养。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和主动接受工业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先进工业文化素养,熟悉本专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文化,交企业的朋友,建立与企业界的共同语言,尤其是通过企业实践,亲身经历学生将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的工作,才能够对优秀和卑劣的工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切身的体验。课堂教学无形中按照优秀企业做法引导学生,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优秀工业文化作用。
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要构建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同步建设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系统的行政组织实时控制,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自我完善,促进毕业生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不仅具备高技能,还具备了高素质。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通过不断创新,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从学校宏观管理层面,要求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职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鲍风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