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及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大学生就业具有地缘因素、民族文化、经济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等几个方面的的特殊性,而与之相关的“区域内经济增长贡献率、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总体格局、学生就业的硬(软)实力、就业心理导向、教育发展水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保障”则是其决定性影响因子。
  关键词: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特殊性;影响因子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同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引导,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学生主体就业心理,民族文化导向诸因素存在极大关联。在社会机制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可能导致的“蝴蝶效应”不容忽视,特别在云南这样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缘因素特殊性,民族文化特殊性、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性,高等教育发展特殊性更突显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意义,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效把握极大地有利于区域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一、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分析
  解决云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回避其特殊性,还原云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属性,置其于社会机制框架内,如下特殊性需为我们所关注。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扮演“社会人”角色的社会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是其必为的选择。这种劳动准入的获得将大学生纳入到不同劳动力市场中,而在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构架内,与劳动力市场划分所紧密联系的产业结构赋予了云南省大学生就业在产业结构上的特殊性。具体来看,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正沿袭着世界范围内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布局上总是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其产业结构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在产业布局上大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我国云南省在劳动力需求上以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为主,对大学生这一类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资源需求相对较小。换言之,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奥肯悖论”和“挤出效应”的影响明显要弱得多,其首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劳动力市场供容力的不足,属于产业结构布局上的劳动力市场划分特殊性。
  (二)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
  文化作为一种延续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背景,其对社会个体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的少数民族,这种影响作用更为富集。云南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且形成了相对集中的民族区域聚居,特殊的民族文化交融是为应然,基于文化决定论的理解,相对东部地区而言,云南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其特殊的文化心理,这种特殊性不仅是单一民族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区域内各不同民族的特殊性,是多重特殊性的结合。具体来看,如同姓不婚、不远行、姑舅表婚、男主内,女主外,不与外族通婚等,长期生活并成长在这样的民族文化情境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不断渗透到各自民族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作用于这些大学生的就业、择业选择,甚至是对区域内民族学生的就业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云南省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直接作用在于使个体的人力资本得以增强,尤其是处于教育高位的高等教育,这种人力资本增值的效用更加明显。而云南省不论是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乃至是区域内的大学生总量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1>,除去这种高等教育起点的特殊性外,培养过程的特殊性也是西部高等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云南省的高等教育在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上都与东部省区存在明显差距;就高等教育的结果来看,云南省高校的办学质量、人才输出质量也落后于东部地区,而大学生做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其质量直接同高校输出的人才质量有关,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学生就业力的生成,进而对云南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产生影响。此外,当前云南高校普遍存在的分类与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缺乏层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教育过度、等问题都使得高等教育在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滋生诸多的问题,明显超越了高等教育自身的生态弹性力,使其未能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框架内得以解决,表现为与东部高等教育相较而言的特殊属性,进而最终对云南省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四)云南省地域上的特殊性
  云南省在地域上的特殊性是极为显著,一方面属于云贵高原的内陆,另一方面同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直接接壤。与这种地域性外在表征直接相关的是交通通达性、信息通畅性等问题,如因信息滞后而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引起的摩擦性失业,由交通落后所导致的就业(从一地到另一地找工作、面试等)时限增长,交通成本增大等,直接影着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的成本;不仅如此,地域的特殊性还直接决定着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如云南由于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前沿,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建成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直接同地缘因素相关,并影响到区域内人才需求的类型和层次,如云南的小语种人才就业问题,这种地域上的特殊性还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总的来说,地域特殊性是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特殊性的基础和本源。
  二、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一国(区域内)经济增长贡献率,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总体格局,学生就业的硬(软)实力,就业心理导向,教育发展水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保障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
  (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影响因子
  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区域产业结构是经济框架内云南省大学生就业主导因素。就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其表现为每单位GDP增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到云南省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容能力,直接决定着西部就业岗位的数量;区域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这是在“劳动力作出社会生产的直接参与要素,其只有放置于经济发展总体进程中才能获得劳动的属性”这一劳动关系本源性理解的范式内的考虑的,其涉及到劳动力交换行为的普遍程度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云南省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工资水平,进而影响这云南省大学生就业意愿;区域产业结构,如前所说,其决定这区域内劳动力的布局和劳动力水平结构的分布。不同产业结构对人才需求、各类型人才需求的数量显然不同。云南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就决定了在云南省普遍需求的是一般性劳动力,而非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此外,区域内的信息通达性、分配模式这些都是与经济框架内与云南省大学生就业所相关的影响因子。
  (二)与民族文化心理相关的影响因子
  传统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是确实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其在历史的演进中已渗透并内核于少数民族个体内心深处。不容否认,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尊重长辈、保护水源地、保护植物、崇拜某种动物等习俗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不排除“异族不婚、订娃娃亲、早婚等习俗”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此外,部分少数民族对长辈、对父母的尊重和绝对顺从是一以贯之,而由于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代际之间在思想观念上,行为方式上都有会诸多不同的地方,基于这种情况,少数民族大学生,其长辈(父母)对大学生子女的干预,也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必须考虑长辈的建议,进而重新作出考虑,以致在某些行业内,在某些就业岗位上,造成了就业机会的散失,一方面造成了隐形失业,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其它非自愿性失业情况的出现。
  (三)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影响因子
  同沿海发达省区相比,云南高等教育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发展上的特殊性。发展水平的特殊性,发展规模的特殊性,发展层次的特殊性,发展质量上的特殊性,发展结构的特殊性,发展效益的特殊性。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进而就形成了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劳动者个统一人力资本的价值差异;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决定着其人才培养的规模,对劳动力市场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塑成有直接影响;高校发展层次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输出多寡,如本、专科生的输出,硕士、博士生的输出,这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各有不同;发展结构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结构,即以哪一类型的的人才培养为主,或初级应用性技术人员,或专业性高层次人才等,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同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吻合,这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发展效益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综合效益,既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促动能力,譬如说对GDP的拉动等。
  (四)与区域地缘结构相关的影响因子
  在就业的影响因子分析方面,我们着重从地区性上来考察区域资源的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上来考虑。如经济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资源导向和人才导向。这种经济发展的导向直接影响到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如在怒江发展能源产业属于资源导向,在昆明开发科技园区属于人才导向。如果将云南省作为一个整体放置于全国的范围,甚至是放置到竞争的世界市场的范围内,我们就需要重新来考虑这些地缘结构的就业影响,这就是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选择何种发展模式的问题,进而推进到高校设置什么专业的问题,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不仅如此,这一区域最大的地缘结构问题还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对待?如云南既是地处西南的大后方,又是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前沿阵地,这些特殊性所形成的交集直接影响到区域内大学生的培养与就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输出人才均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注释:
  <1>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云南大学生在校人数为311111人,每10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数1081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6%,三项指标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国各大体育院校组织的健美操专业招生考试中,许多考生由于考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很难在考试中正常发挥水平。本文对考生应考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健美操;专业考试;应考    在健美操考生应对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和教练员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考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考生要及时熟悉考试规则和比赛场地,
期刊
未来的人们将要面临日趋繁复的世界,这就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自尊和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更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和标志。许多西方国家把培养孩子自尊和自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莫标。这种做法应该引起我们国家教育界的重视。    一、自我价值感与心理能动性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自我价值感是每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自尊自信,就是高水
期刊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必然有学生们更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自主发展空间更大,所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生活、心理讲座,促进学生心理及身体健康的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展学生的有效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在高中专题知识讲座的现
期刊
摘 要:以教师自身对语文的热爱去感染学生,以教师浓厚的文学功底、良好的读写能力去熏陶学生,以语文本身独有的巨大魅力去征服学生——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完成的任务、应该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感悟、追求、教学实践。    曾经,新课标理念扑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带来台强烈的冲击,带来欣喜的期盼,高唱赞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曾经,我就是这样的一名教师,几年的实践运行下来,新课标的真正落实遇到
期刊
摘 要:地理教学薄弱,应从提高认识 ,培养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學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地理水平。   关键词:认识、兴趣、思维、习惯、方法、课外活动。     21世纪是人才涌动,万马奔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谁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极高的综合素质,谁就能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说,“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的确如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涉及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成了今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教育学不能不研究个性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提出并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极为必要的,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    毋庸质疑
期刊
摘 要:简述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行为特点以及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矛盾。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和谐发展     如今的人们,打开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随处的媒体都可见到房地产产业无所不在的广告。到处都是楼盘分析,楼价趋势预测,房屋买卖中介,不知不觉房地产开发日益成为社会的经济龙头产业。房地产业是一种城市形态的产业。是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与
期刊
摘 要:在国画中装饰色彩的使用,对整幅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意境表现起重要作用,就此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认识和见解:  1、装饰色彩的认识及其在国画中的体现  2、装饰色彩的语言分析  3、色彩装饰的实践  关键词:装饰造型;主观感情;视觉效果;调理和创造;黄金分割。    茫茫宇宙中,至今还找不到第二颗星球,像我们居住的地球这般美丽。她之所以美丽,是她有如此之多的色彩:天空之青,湖海之蓝,草木之绿,花颜果
期刊
摘 要: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已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本文对双语教学运用到体操普修课的教学中得出:由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受限,降低了对体操课双语教学的兴趣;能担任体操双语教学的教师少;要普及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体操;实施;双语教学;思考。    1、前言    “双语教学”的定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
期刊
我们多数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并且规模在逐渐地扩大。但是小学英语教学法还尚处于发展中的新学科,它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都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深刻地领悟到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因而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的美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广义的艺术性教学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备课和上课,讲解和练习、语言和板书、教态和动作、风度和神情、组织形式和教学节奏,以及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