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导向,课堂提问作为英语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导向,也是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随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问题的设置也需要老师进行提前思考和精心设计,比如问谁、什么时候问、问什么。下面就以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与大家进行分享。
连接性问题的设置 作为系统将问题进行串联,环环相扣。设置问题时要考虑问题之间是否有逻辑,是否有关联性,是否有层次,是否具有整体性,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关注提问方式、提问角度以及问题价值。围绕课题中的话题展开提问、追问,把握细节,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案例】本课是《新标准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学期第三模块一单元的内容,单元话题为He shouted “wolf,wolf!”(他喊道:狼,狼)。《狼来了》是学生们小时候就很了解的故事,具体教材内容为:一个放羊的小男孩因为无聊大喊狼来了,想寻求村民的帮助。第一次村民跑来帮助他,第二次也是如此;结果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相信他。以本课部分问题为例:
一是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你能在图中看到什么)?(观察主图信息)
二是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故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预测故事内容)
三是What did the boy do everyday(这个男孩每天做什么)?(捕捉细节信息)
四是Why did everyone run up the hill(为什么大家都跑上山)?(根据图片信息思考原因)
五是How many times did the boy shout“wolf,wolf ”(男孩喊了多少次“狼,狼!”)?(把握故事整体内容)
六是Why did the boy shout “wolf,wolf ”(为什么男孩喊:“狼,狼”)?(根据整体课文内容,思考小男孩不断喊“狼来了”的原因)
七是If you were the boy, What would you do(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设身处地地想象“我”会怎么办)
本课问题设置紧密相连,逐层深入,既有基础性问题,同时又有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生活化问题的设置 在紧贴生活实际的情境中教学,提出问题,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启发性问题的设置 启发性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以问引思,引导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思维是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设置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必要手段,但也要运用得当。我们更要巧妙设计一些针对我们教学内容的、帮助我们达到课堂目标的问题,启迪学生深入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其积极思考和主动获取,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之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我经常会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know(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主动提问的能力。
问题难易适度,面向全体
提问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做好学情调研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即使学生无法立即回答,也通过思考或者老师提供的“线索”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出分层问题。同时注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问方式灵活多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改变方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的多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讨论,随机提问,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自由讨论,互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合理分配任务,既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课堂问题问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构建问题模式,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之前的学习中,江苏省黄慧老师分享的提问tips(提示)也让我受益匪浅:一是会的不问;二是问了也不會的,不问;三是不该问的,不问,我们不能为了课堂顺利的进行,为了“问”而“问”。要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尝试的平台,课堂提问是师生活动的重要途径。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导向,也是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随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问题的设置也需要老师进行提前思考和精心设计,比如问谁、什么时候问、问什么。下面就以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与大家进行分享。
连接性问题的设置 作为系统将问题进行串联,环环相扣。设置问题时要考虑问题之间是否有逻辑,是否有关联性,是否有层次,是否具有整体性,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关注提问方式、提问角度以及问题价值。围绕课题中的话题展开提问、追问,把握细节,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案例】本课是《新标准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学期第三模块一单元的内容,单元话题为He shouted “wolf,wolf!”(他喊道:狼,狼)。《狼来了》是学生们小时候就很了解的故事,具体教材内容为:一个放羊的小男孩因为无聊大喊狼来了,想寻求村民的帮助。第一次村民跑来帮助他,第二次也是如此;结果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相信他。以本课部分问题为例:
一是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你能在图中看到什么)?(观察主图信息)
二是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故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预测故事内容)
三是What did the boy do everyday(这个男孩每天做什么)?(捕捉细节信息)
四是Why did everyone run up the hill(为什么大家都跑上山)?(根据图片信息思考原因)
五是How many times did the boy shout“wolf,wolf ”(男孩喊了多少次“狼,狼!”)?(把握故事整体内容)
六是Why did the boy shout “wolf,wolf ”(为什么男孩喊:“狼,狼”)?(根据整体课文内容,思考小男孩不断喊“狼来了”的原因)
七是If you were the boy, What would you do(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设身处地地想象“我”会怎么办)
本课问题设置紧密相连,逐层深入,既有基础性问题,同时又有启发性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生活化问题的设置 在紧贴生活实际的情境中教学,提出问题,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启发性问题的设置 启发性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以问引思,引导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思维是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设置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必要手段,但也要运用得当。我们更要巧妙设计一些针对我们教学内容的、帮助我们达到课堂目标的问题,启迪学生深入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其积极思考和主动获取,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之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我经常会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know(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主动提问的能力。
问题难易适度,面向全体
提问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做好学情调研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即使学生无法立即回答,也通过思考或者老师提供的“线索”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出分层问题。同时注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问方式灵活多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改变方式,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的多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讨论,随机提问,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自由讨论,互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合理分配任务,既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又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课堂问题问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构建问题模式,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之前的学习中,江苏省黄慧老师分享的提问tips(提示)也让我受益匪浅:一是会的不问;二是问了也不會的,不问;三是不该问的,不问,我们不能为了课堂顺利的进行,为了“问”而“问”。要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尝试的平台,课堂提问是师生活动的重要途径。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