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教师都反映学生不爱写作文,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件“苦差事”。因此,如何使学生爱写作文,是语文教师应认真加以探索的一个课题。学生不爱写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件“苦差事”的原因甚多,教师应采用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力争使学生写好作文。
一、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教师个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一爱二诱三鼓励的做法。
一爱,就是爱学生。因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根基。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这一点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我认为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上、理解上、信任上。那种总把自己看成当然的先生,而把学生看成当然的学生,动辄说教,动辄训斥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样做,只能扩大师生之间的裂痕,增强学生的对立情绪,而爱才是师生之间神圣感情的黏合剂。
二诱,就是诱导。马卡连柯说:“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老师做出样子给学生看。因此,我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自己遵守纪律,要求学生把字写规矩,首先自己把字写规矩,要求学生范读,首先自己范读,要求学生背诵,首先自己背诵,要求学生演讲,首先自己演讲,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自己写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首先自己写日记。在我做以上事情时,从学生如饥似渴的眼光里,从学生急于模仿的神态上,从他们雷鸣般的掌声里,我感到了教师榜样的力量。
三鼓励。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望的助燃器。一次对学生热情的鼓励,胜过一百次严厉的训斥。实践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往学生身上泼冷水,都不能说学生“不行”,而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并且鼓励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而要面向全体。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写好作文,我在作文讲评时取来范读的作文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使各类学生都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
1.积累材料,扩大选材范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学生写作就不会愁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积累不丰富,常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因此,可指导学生从写日记入手,要求学生平时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用心去体验,然后认真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到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一个一个跳出来了,写起来就有一种得心应手的快感。
2.积累知识,扩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内化是表达的基础,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而想象则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知识贫乏,腹中空空,怎样展开各种想象呢?例如学生写《走进未来城》这篇作文时,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对未来城的想象既奇特又合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城既干净又美丽,汽车不再排出废气,马路两旁的花草一直散发着好闻的清香,马路上不再有隔离栏,但是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走上“隔离栏”,脚下就会有报警声。这些想象都很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也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想象,也许就只能产生“现实主义作品”。
3.积累语言,提高造句能力。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作文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因此可通过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指导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包含着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强调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式的真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写好作文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了。
三、做好作前指导。
指导要具体,要到实处,不能空洞地指导。如果空洞地指导,学生不能受益,教师的劳动等于无效劳动。要具体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扩大视野,广开思路,尤其要做好定向指导。每次作文之前的指导,我们都要求学生用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对作文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是:一是谁在作文;二是为谁而作文;三是为什么而作文;四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文;五是以什么形式作文。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动笔写作之前,从这五个方面认真地加以思考,一般地说来,无论学生写什么形式的作文,无论写什么内容的作文,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预定的写作目的。由于指导具体,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都比较充实,文理都比较通顺,字数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字数。在作文写作的时间上,我们要求学生在50分钟之内完成。经过严格的训练,同学们写作文树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习惯把作文叫做“50分钟作文”。在这个限定的时间之内,一般都能完成,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4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四、批改作文应多加鼓励。
批改学生作文,应多肯定其成功之处,少指责缺点与不足。如果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写作产生畏惧感。我的做法是:对作文的优点多加肯定鼓励,对存在的缺点,只指出其最明显的一两点。实际上,每次作文能意识到一点不足,就很不错了。如果上次作文写得差,下次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品尝到作文的乐趣,领悟到作文并不难,只要肯下工夫,就能写出好作文来。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我还让作者在班上朗读,有时还抄写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样,写得好的同学得到鼓舞,以求再接再厉;别的同学受到启发,也会争取一显身手。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同时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研究,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教师个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一爱二诱三鼓励的做法。
一爱,就是爱学生。因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根基。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这一点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我认为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上、理解上、信任上。那种总把自己看成当然的先生,而把学生看成当然的学生,动辄说教,动辄训斥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样做,只能扩大师生之间的裂痕,增强学生的对立情绪,而爱才是师生之间神圣感情的黏合剂。
二诱,就是诱导。马卡连柯说:“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老师做出样子给学生看。因此,我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自己遵守纪律,要求学生把字写规矩,首先自己把字写规矩,要求学生范读,首先自己范读,要求学生背诵,首先自己背诵,要求学生演讲,首先自己演讲,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自己写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首先自己写日记。在我做以上事情时,从学生如饥似渴的眼光里,从学生急于模仿的神态上,从他们雷鸣般的掌声里,我感到了教师榜样的力量。
三鼓励。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望的助燃器。一次对学生热情的鼓励,胜过一百次严厉的训斥。实践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往学生身上泼冷水,都不能说学生“不行”,而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并且鼓励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而要面向全体。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写好作文,我在作文讲评时取来范读的作文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使各类学生都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
1.积累材料,扩大选材范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学生写作就不会愁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积累不丰富,常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因此,可指导学生从写日记入手,要求学生平时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用心去体验,然后认真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到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一个一个跳出来了,写起来就有一种得心应手的快感。
2.积累知识,扩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内化是表达的基础,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而想象则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知识贫乏,腹中空空,怎样展开各种想象呢?例如学生写《走进未来城》这篇作文时,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对未来城的想象既奇特又合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城既干净又美丽,汽车不再排出废气,马路两旁的花草一直散发着好闻的清香,马路上不再有隔离栏,但是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走上“隔离栏”,脚下就会有报警声。这些想象都很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也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想象,也许就只能产生“现实主义作品”。
3.积累语言,提高造句能力。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作文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因此可通过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指导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包含着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强调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式的真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写好作文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了。
三、做好作前指导。
指导要具体,要到实处,不能空洞地指导。如果空洞地指导,学生不能受益,教师的劳动等于无效劳动。要具体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扩大视野,广开思路,尤其要做好定向指导。每次作文之前的指导,我们都要求学生用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对作文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是:一是谁在作文;二是为谁而作文;三是为什么而作文;四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文;五是以什么形式作文。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动笔写作之前,从这五个方面认真地加以思考,一般地说来,无论学生写什么形式的作文,无论写什么内容的作文,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预定的写作目的。由于指导具体,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都比较充实,文理都比较通顺,字数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字数。在作文写作的时间上,我们要求学生在50分钟之内完成。经过严格的训练,同学们写作文树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习惯把作文叫做“50分钟作文”。在这个限定的时间之内,一般都能完成,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4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四、批改作文应多加鼓励。
批改学生作文,应多肯定其成功之处,少指责缺点与不足。如果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写作产生畏惧感。我的做法是:对作文的优点多加肯定鼓励,对存在的缺点,只指出其最明显的一两点。实际上,每次作文能意识到一点不足,就很不错了。如果上次作文写得差,下次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品尝到作文的乐趣,领悟到作文并不难,只要肯下工夫,就能写出好作文来。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我还让作者在班上朗读,有时还抄写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样,写得好的同学得到鼓舞,以求再接再厉;别的同学受到启发,也会争取一显身手。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同时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研究,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