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包括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情况等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不影响产妇产后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2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85-02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高危妊娠,随着产前检查的普及和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肌瘤诊断率亦明显增加[1]。笔者在58例剖宫产手术中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相对比,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进修医院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5~43岁,平均(35.1±6.3)岁;孕周为36+5~41+3周,平均(39.2±2.1)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18例;术前诊断21例,术中诊断37例;单发肌瘤44例,多发肌瘤14例;瘤体直径3~8cm,平均(6.7±2.6)cm;浆膜下肌瘤38例,肌壁间肌瘤19例,黏膜下肌瘤1例;均签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妊娠、围产期并发症,以及有自然流产史者。另选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年龄、孕周、瘤体直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剖宫产操作方式,即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壁耻骨联合上2~3cm处横切口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常规取出胎儿及胎盘,清理宫腔。观察组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子宫下段前壁有较大肌瘤而对子宫切口和胎儿娩出有明显影响者,应快速予以剔除,在肌瘤表面作横切口直达瘤核,然后钝性剥离瘤体,于瘤腔内横行切开子宫下段肌层进行取胎,随后于子宫肌层和瘤腔周围注射缩宫素;其他部位肌瘤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处理,对于无蒂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于肌瘤周围注射缩宫素后纵行切开,钝性剥除瘤体,缝合瘤腔基底部后连续缝合瘤腔;对于临近子宫切口部位的肌瘤,从子宫切口处剥离瘤体;对于带蒂浆膜下肌瘤,先于蒂根部钳夹,然后切除肌瘤,缝合蒂根部,充分止血。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穿透子宫内膜,瘤壁缝合不留死腔。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例数。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除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以外,其他指标(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2。
表12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术后出血量(m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恶露持续时间(d)观察组5851.3±18.8*360±271.6±0.530.5±5.4对照组6030.7±11.2340±201.4±0.328.2±4.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2组产妇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观察组585(8.6)57(98.3)对照组605(8.3)59(98.3)3讨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子宫肌瘤对分娩和产后子宫复旧的不良影响;减少了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后的再次手术机会;孕期子宫血供丰富,利于愈合,子宫肌肉对缩宫素敏感,可有效防止出血,孕期子宫增大,肌纤维拉长,有利于瘤体的剥除和瘤腔的关闭;妊娠期多数子宫肌瘤边界清晰,易于剔除[2]。难点在于遇较大的肌壁间肌瘤、近宫角处的肌壁间肌瘤等情况时,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出血较多、术后感染等情况;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肌瘤位置发生改变,容易漏诊,故操作医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术前诊断子宫肌瘤者通过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肌瘤大致数目、大小、位置等,预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附件时应认真探查子宫,对存在子宫肌瘤者根据肌瘤类型、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剔除方案,剖宫取胎前探查肌瘤数目、位置等,以免取胎后子宫收缩导致肌瘤漏切[3]。参考文献
[1]李娜.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00-601
[2]薛惠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090-1091
[3]彭丽芳,唐晖,黄蕾,等.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34-35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2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85-02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高危妊娠,随着产前检查的普及和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肌瘤诊断率亦明显增加[1]。笔者在58例剖宫产手术中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相对比,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进修医院行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产妇58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5~43岁,平均(35.1±6.3)岁;孕周为36+5~41+3周,平均(39.2±2.1)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18例;术前诊断21例,术中诊断37例;单发肌瘤44例,多发肌瘤14例;瘤体直径3~8cm,平均(6.7±2.6)cm;浆膜下肌瘤38例,肌壁间肌瘤19例,黏膜下肌瘤1例;均签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妊娠、围产期并发症,以及有自然流产史者。另选同期单纯行剖宫产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年龄、孕周、瘤体直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剖宫产操作方式,即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壁耻骨联合上2~3cm处横切口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常规取出胎儿及胎盘,清理宫腔。观察组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子宫下段前壁有较大肌瘤而对子宫切口和胎儿娩出有明显影响者,应快速予以剔除,在肌瘤表面作横切口直达瘤核,然后钝性剥离瘤体,于瘤腔内横行切开子宫下段肌层进行取胎,随后于子宫肌层和瘤腔周围注射缩宫素;其他部位肌瘤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处理,对于无蒂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于肌瘤周围注射缩宫素后纵行切开,钝性剥除瘤体,缝合瘤腔基底部后连续缝合瘤腔;对于临近子宫切口部位的肌瘤,从子宫切口处剥离瘤体;对于带蒂浆膜下肌瘤,先于蒂根部钳夹,然后切除肌瘤,缝合蒂根部,充分止血。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穿透子宫内膜,瘤壁缝合不留死腔。
1.3观察指标。比较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例数。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除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以外,其他指标(术中术后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2。
表12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术后出血量(ml)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恶露持续时间(d)观察组5851.3±18.8*360±271.6±0.530.5±5.4对照组6030.7±11.2340±201.4±0.328.2±4.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2组产妇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产后病率产后42d子宫复旧观察组585(8.6)57(98.3)对照组605(8.3)59(98.3)3讨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子宫肌瘤对分娩和产后子宫复旧的不良影响;减少了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后的再次手术机会;孕期子宫血供丰富,利于愈合,子宫肌肉对缩宫素敏感,可有效防止出血,孕期子宫增大,肌纤维拉长,有利于瘤体的剥除和瘤腔的关闭;妊娠期多数子宫肌瘤边界清晰,易于剔除[2]。难点在于遇较大的肌壁间肌瘤、近宫角处的肌壁间肌瘤等情况时,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出血较多、术后感染等情况;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肌瘤位置发生改变,容易漏诊,故操作医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术前诊断子宫肌瘤者通过B型超声检查了解子宫肌瘤大致数目、大小、位置等,预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附件时应认真探查子宫,对存在子宫肌瘤者根据肌瘤类型、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剔除方案,剖宫取胎前探查肌瘤数目、位置等,以免取胎后子宫收缩导致肌瘤漏切[3]。参考文献
[1]李娜.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00-601
[2]薛惠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9):1090-1091
[3]彭丽芳,唐晖,黄蕾,等.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