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旖旎富庶的水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首诗歌。它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能熟练背诵了,可是学生对水乡风土人情缺乏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水乡歌》。(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学生读)能读得再美一些吗?
  【设计意图:水乡画面,已经让学生在不经意间领略了水乡的美,这样,对课题的“美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读读课文,都读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我们现在就坐着水乡的小帆船再去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课件出示)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1)开火车读,提醒字音。(读卡片)
  (2)去掉拼音,你们还能读准它们吗?读一读。(齐读生字)
  (3)天空的云朵给我们带来了生词,想读吗?(开火车读)
  2.通过上一节课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水乡有三多——
  (看课件):水多、船多、歌多。(学生齐说)
  【设计意图:逐个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并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这样,在兴趣盎然中,巩固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
  三、精读课文,品味体悟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赶紧扬帆起航,去美丽的水乡细细地走一走、看一看吧!(欣赏动画)
  (一)反复朗读,熟悉课文。
  1.是啊,水乡既然这么美,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2.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你们欢不欢迎?我来问,你们来答,好不好?(教师问学生答。配上轻音乐)
  3.瞧,我们配合多好啊。不知道你们自己合作读,能不能读好?(男女生配合读。配上轻音乐)
  4.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听得出来,你们都特别喜欢水乡,是不是?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好好读一读。谁读得好,老师将会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他。
  5.学生自由选读。教师巡视检查。
  【设计意图:悠扬的轻音乐和老师有感情的引领,巧妙而自然地引导学生读熟了课文,同时也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产生了心灵的碰撞。】
  (二)学习第一节。
  过渡:大家读好了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水乡之所以这么有名,主要是因为它的水多、水美。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欣赏一下水乡的水景。(出示水乡水景图)
  1.刚才有哪些同学选了这一小节读?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读得怎么样。
  2.谁来读?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3.师:老师听得出,我们的这些同学都在努力地想读好,是不是?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能让你们把课文读得更好,想不想知道?
  4.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师范读第一节)
  5.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6.小朋友想象的水乡可真美呀!让我们再次来欣赏一下水乡的水!(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7.假如现在小朋友就站在水乡的渠边、河边、池塘边,你最想去干什么?
  8.你们这么喜欢水乡的水,能把这一节读好吗?指名读。(奖白色小纸帆船)
  9.谁还能读得更美些?(奖小船)谁能把小河、池塘读得再多些?(奖小船)
  10.我们一起读——
  1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好像真的来到了绿水环绕、碧波荡漾的水乡。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再来夸夸它们。教师引读:水乡什么多——
  【设计意图:秀丽的水乡,绿水环绕、碧波荡漾的真实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种纯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想象随着朗读一起放飞!】
  (三)学习第二节。
  过渡:你们读得这么好,真厉害,想不想接着读?水多的地方船也就多,让我们继续走进水乡船的世界吧!(出示第二小节)
  1.喜欢这一小节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齐读。边读边想,听的小朋友也一起想象,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来把它贴出来!(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蓝天白云、碧水荡漾;学生上前贴白帆船)
  3.你们想给这幅图配音吗?自己先在下面练读,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我们要选出最佳配音员!
  4.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评议,奖彩纸船或白纸船。
  5.同学们,你们通过努力,能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你们真是越来越会学习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齐读)
  【设计意图:给自己“创造”的美丽画面配音,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演员”,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会学得很快乐!】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谁喜欢水乡的歌多?你来读给小朋友听!
  1.是啊,你们看,(出示图)他们在干什么?你们仿佛听到了谁在唱歌?唱的什么歌?
  2.此时此刻,我们乘船荡漾在水乡的碧波之上,看到如此美的景色,你想唱什么歌呢?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最后一小节吧!(齐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五)回归整体,背诵全文。
  1.是啊,水乡风景如诗如画,水乡人民勤劳质朴,水乡生活越过越好,让我们忍不住还想来赞美它。
  2.这么美的诗,你们记下来了吗?能不能现在背出来?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新课程追求的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和拥抱!】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俗话说得好:最亲故乡人,最美家乡水。小朋友们,江南水乡的水美、歌多、船也多。那我们的家乡什么最多,什么最美呢?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吧!
  2.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在金坛。金坛什么最多最美?你能像《水乡歌》这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吗?(出示:水乡歌的格式)
  3.分小组说。指名说。
  4.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去以后,把自己想到的小诗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赞家乡诗歌大赛”,比比谁写得好,好吗?
  【设计意图: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40分钟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应该延伸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以下简称《概要》)可以算作最早出现的一部系统论述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也是20世纪前30年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概要》的正文包括6篇23章,内容涉及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概要》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有着诸多启示,本文拟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了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有效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对课内课外的文本进行重组与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们不再照本宣科,出现了“用教材教”的新气象。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令人目不暇接。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各种“用教材教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4》安排的作文训练是:“观察一种你喜爱的植物,重点观察植物的干、枝、叶、花及其颜色。观察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然后,写成一个片段。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为什么喜欢它。要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这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点:1.通过细致观察,抓住植物形状、颜色的特点写具体;2.写出为什么喜欢它;3.按照一定的
【关键词】家乡文化生活,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颁布以来,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部分省市正式使用后,当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在理念构建层面确实彰显了革故鼎新之态,但由于广大语文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加之将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目前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还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没有准确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本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的情怀。    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文包诗),本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发现、质疑、研
[目标预设]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放送别音乐。  一、词语再读,链接古诗  1 朗读词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学生读题)。对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  (出示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 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命题,是新课标指引下的新评价方式的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寻找顺应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方向、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方式,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导向上——引领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即“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换而言之,就是引领教学的方向,为教学服务。  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到底是考试为教学服务,还是教
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法从1982年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语文教育界革故鼎新,观念纷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钱梦龙等老一辈名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并没有过时,而且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种种异化现象仍发挥着重要的纠偏作用。  《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一书选人16个课例,大致涉及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种体式,按“经典回放”“品读沙龙”“研读感悟”的编写体例,既展示了经典课例的魅力,又呈现了编写组老师的观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