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新课:以朗读实现“用中学”
1.板书课题:春联
2.张贴自己写的毛笔字“春联”: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藏区师生:“字写得真漂亮!”)
3.导入
师: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我很激动。我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一名教师,姓王,宋朝大诗人王安石的“王”。(投影王安石《元日》)谁会读?我最喜欢跟同学比赛朗读。今天谁跟我“PK”?
(学生踊跃举手,与老师比赛。学生越读越好,自觉模仿老师!)
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距今1500多年历史。每逢农历新年,很多地区除了有燃放鞭炮等习俗,还要张贴春联。(师指)这就是我写的一副春联,谁会读?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从右往左读。
(生积极地、兴致盎然地朗读)
【反思:朗读是最能彰显汉语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古诗词与春联等,通过朗读来彰显与展现其艺术特点,往往事半功倍,起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效。正如“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常规武器,也是笔者“用中学”最常用的方式。运用得当,屡试不爽。朗读,就是运用有声的语言来感受与表达,就是在有声的“用语言”(用语)中“学语言”(语用)。朗读,是“用中学”里的一种基本方式。】
二、学习字词:以“积累与经验”实现“用中学”
师:(指黑板)这副春联中“颂”是一个生字,谁能组个词?
生:歌颂、赞颂、颂扬……
生:朗颂、背颂。
师:“朗诵”“背诵”是这个“诵”。
(师板书)
师:其他生字,谁来读一读并组词?
(生朗读并组词)
师:这课10个生字,按结构分,可分为哪两类?(投影出示课后“用钢笔描红”部分)
生:左右结构(“贴、增、添、颂、辞、律”)和上下结构(“览、荣、奥、益”)。
师:仔细观察左右结构的6个字,“左窄右宽”与“左右基本等宽”分别是哪些?
生:“左窄右宽”的字有“增、添、律”;“左右基本等宽”的字有“贴、颂、辞”。
师:再看上下结构的字中,“上窄下宽”与“上宽下窄”的字分别是哪些?
生:“上窄下宽”的字有“奥、益”;“上宽下窄”的字有“览、荣”。
师:请同学们选择两个认为特别要注意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生认真描写、临写。)
(教师巡视并指导写字的坐姿等,提示学生:“提笔皆是练字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认真写好每一字!……”)
【反思:学习生字,要正确认读,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及预习给生字组词,这就是学习生字“用中学”的体现——不仅会读、会写,更要会用。“会用”才是真正意义的“识字”。书写,也体现“用中学”——运用积累的关于结构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比较分析并实践运用,培养独立识字写字与运用能力。】
三、学会概括:以“方法与过程”实现“用中学”
1.师:课文题目是“春联”,写了4个自然段,那么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春联”哪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同学们一起来概括每段的大意。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介绍各种各样的春联。
师:“各种各样的春联”——这是介绍春联的什么呢?
生:春联的种类、类型。
师:很好!(板书“一(1): 种类”)课文题目是“春联”,第一段首先介绍春联的种类。这位同学,你从哪里发现这段是介绍春联的“种类”?介绍了哪些种类呢?
生:我从第2句“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句话中的“各种各样”这个词看出的,然后下面第3、4、5、6四句就是分别讲有哪四个种类。
师:具体有哪4个种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分别在书上用“①②③④”做上标志。
生:(逐句朗读)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通过实物投影,在书上每一种类的关键词语旁示范标注“①②③④”,如: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①,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标注完4句后)哎,同学们,你们看,第一段写春联的“种类”的语句是第2句到第6句,还有第1句与第7句又是写春联的什么呢?(第1句:“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第7句:“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生:春聯的作用、用处。
师:很好!就是写“春联的作用”。
(师板书“作用”)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第1自然段,围绕课题“春联”,主要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春联的作用与种类。
师:这才叫会概括。这样概括,既简洁又完整。别人一看,就把握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与段落大意。
【反思:“用中学”强调在“用”中“学”,用即是学,学即是用,用中学用,用学合一。强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运用中学会运用。以上“概括”,就是让学生“在概括中学会概括”——让学生充分经历磕磕碰碰的真实学习过程,从而在实践历练中掌握具体方法与规律,形成实际能力。学生经历从不会概括到自主能动概括的完整过程,从模糊走向清晰与精准——实现:用中学用,在概括中学会概括。】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课文第二段为: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聪明的同学,直接找到这段中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这段的意思了!你发现了吗?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很好!(板书:(2)“最讲究对仗”)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因为后面第2句就是举例来说明“春联最讲究对仗”的。
师:那这段话的第3句呢?
生:第3句是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对仗,就是“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师:很好!这样看来,这段话肯定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一句就是这段的中心句,可以用来概括这段的大意。其实,概括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像课文第2自然段,有中心句的就直接摘抄中心句来概括;还有一种情况,就像课文第1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可以直接引用。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维、辨析来概括、提炼。好,接下来的第3、4自然段,你们觉得运用哪种方法来概括?看谁反应快,学得最好!
4.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的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就用这句来概括:“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很好!“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你看,这位同学真棒,一学就会用!(板书:(3)“读起来动听”)
5.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主要写“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师:完全可以。但,如果概括得再简洁一些,这其实是在写“春联”的什么呢?
生:春联的好处。
师:很好!这样概括就更简洁了!“好处”的“好”,可以换用这段开头“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中哪个字?
生:益。
(师板书“三(4):益处”)
6.回顾课文篇章整体,引导学生概括逻辑段(第2、3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师:光会概括一个自然段的大意,还不算本事。谁能概括第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第2、3两个自然段合起来怎么概括?主要写什么呢?
师:你看,(师指板书)第2段写“春联最讲究对仗”,这是讲它的形式美,从视觉上来讲的;第3段写“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是讲它的声律美,从听觉上来讲的。这两段合起来——就是从形式与声律两个方面介绍春联的什么呢?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艺术美!
生:特点!
师:太好了!对啊,介绍春联的特点——两大艺术特点!(师板书“特点”)
【反思:概括能力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生活能力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自然段的概括到逻辑段的概括,层层递进。学生完全在“用中学”——在完全自主的概括实践中自然自主地发觉、领悟、习得概括的方法技巧,并付诸下一次的实践运用,以及更高层次(逻辑段)的“用”,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层次性、结构性与实效性。这样“用中学”的课堂,仿佛能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学生的思维与概括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似乎能看得见、摸得着……何也?因为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是学生真实、自主、积极、能动的“用中学”的实践过程!】
四、学习“对仗”:以“模仿与迁移”实现“用中学”
(一)“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一:仿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联最大的特点是“最讲究对仗”,哪一自然段着重介绍这一特点?怎么介绍的?
生:第2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来介绍的。(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师:很好!课文举了“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个例子来说明的。你能不能换一个例子,替换课文中这個例子,照样能清楚说明春联“最讲究对仗”这个特点?你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其他几副春联,也可以用黑板上老师写的这副,或者你课外搜集到自己特别喜欢的……
投影出示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第一项:
[一、仿用:仿照课文第2段举例说明——选择另一副春联替换第2段中这副春联。注意开头、结尾两句不变。
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 。
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教师实物投影,交流指导:
学生现场动笔,当堂完成。教师巡视,及时手把手地个别指导。
教师实物投影几位学生课堂练笔,交流指导:
……
师:你看,老师完全没有教,同学们自己就学会了,而且已经完全会用了。你们完成的这段,放在课文中也完全可以的!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你们自己,你们跟课文作者一样棒!
【反思:第二自然段“对仗”这一知识的学习,无疑是重点与难点。但以上教学如此简单,直接让学生“仿用”。简单到只有一个“用”字,教师没有任何关于“对仗”的讲解分析。学生不仅理解,而且真正会用了!这体现“用中学”的巨大实践价值!】
(二)“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二:对读
师:掌握了春联“对仗”的规律之后,再来读这些春联,就不一样了!来,我选5个同学,跟老师对应着读书上的这五副春联。老师先读上联,你注意看老师的动作表情,注意听老师的语调节奏,看看我们能否真正读出春联的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律美!
教师与学生配合表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课堂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读到动情处,教师把学生请到讲台上再次表演读。
【反思:此处“对读”掀起课堂高潮,再次证明:朗读是最能彰显汉语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朗读,是“用中学”的一种基本方式。】
(三)“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三:创用
出示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第二项:[二、创用:看谁补得好。
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
有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了。爸爸对小芳说:“你知道该补个什么字?”小芳想了想说:“该补个‘打’字。”爸爸摇摇头:“不好,‘雨打万朵花’,太残酷了!”
你觉得该补什么字?]
学生各抒己见,答案有:润、染、入、化、艳、落、洒、育、吻……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由,鼓励表扬!
【反思:实践证明,“用中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自主实践运用中经历过程、形成能力,而且能有效调动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因此,“用中学”理念指导下的“用学课堂”,其更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还在于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之核心: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在西藏教学《春联》的真实历程,进一步验证了“用中学”的实际意义与核心价值,坚定了一种认识: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学中用”,更应该“用中学”,努力实现从“语用”走向“用语”的华丽转身!】
附板书:
[春 联
一(1):作用、种类
二(2-3):特点[(2)“最讲究对仗”(3)“读起来动听”]
三(4):益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1.板书课题:春联
2.张贴自己写的毛笔字“春联”: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藏区师生:“字写得真漂亮!”)
3.导入
师: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我很激动。我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一名教师,姓王,宋朝大诗人王安石的“王”。(投影王安石《元日》)谁会读?我最喜欢跟同学比赛朗读。今天谁跟我“PK”?
(学生踊跃举手,与老师比赛。学生越读越好,自觉模仿老师!)
师:“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距今1500多年历史。每逢农历新年,很多地区除了有燃放鞭炮等习俗,还要张贴春联。(师指)这就是我写的一副春联,谁会读?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从右往左读。
(生积极地、兴致盎然地朗读)
【反思:朗读是最能彰显汉语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古诗词与春联等,通过朗读来彰显与展现其艺术特点,往往事半功倍,起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效。正如“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常规武器,也是笔者“用中学”最常用的方式。运用得当,屡试不爽。朗读,就是运用有声的语言来感受与表达,就是在有声的“用语言”(用语)中“学语言”(语用)。朗读,是“用中学”里的一种基本方式。】
二、学习字词:以“积累与经验”实现“用中学”
师:(指黑板)这副春联中“颂”是一个生字,谁能组个词?
生:歌颂、赞颂、颂扬……
生:朗颂、背颂。
师:“朗诵”“背诵”是这个“诵”。
(师板书)
师:其他生字,谁来读一读并组词?
(生朗读并组词)
师:这课10个生字,按结构分,可分为哪两类?(投影出示课后“用钢笔描红”部分)
生:左右结构(“贴、增、添、颂、辞、律”)和上下结构(“览、荣、奥、益”)。
师:仔细观察左右结构的6个字,“左窄右宽”与“左右基本等宽”分别是哪些?
生:“左窄右宽”的字有“增、添、律”;“左右基本等宽”的字有“贴、颂、辞”。
师:再看上下结构的字中,“上窄下宽”与“上宽下窄”的字分别是哪些?
生:“上窄下宽”的字有“奥、益”;“上宽下窄”的字有“览、荣”。
师:请同学们选择两个认为特别要注意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生认真描写、临写。)
(教师巡视并指导写字的坐姿等,提示学生:“提笔皆是练字时。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认真写好每一字!……”)
【反思:学习生字,要正确认读,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积累及预习给生字组词,这就是学习生字“用中学”的体现——不仅会读、会写,更要会用。“会用”才是真正意义的“识字”。书写,也体现“用中学”——运用积累的关于结构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比较分析并实践运用,培养独立识字写字与运用能力。】
三、学会概括:以“方法与过程”实现“用中学”
1.师:课文题目是“春联”,写了4个自然段,那么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春联”哪方面的内容呢?老师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同学们一起来概括每段的大意。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介绍各种各样的春联。
师:“各种各样的春联”——这是介绍春联的什么呢?
生:春联的种类、类型。
师:很好!(板书“一(1): 种类”)课文题目是“春联”,第一段首先介绍春联的种类。这位同学,你从哪里发现这段是介绍春联的“种类”?介绍了哪些种类呢?
生:我从第2句“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句话中的“各种各样”这个词看出的,然后下面第3、4、5、6四句就是分别讲有哪四个种类。
师:具体有哪4个种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分别在书上用“①②③④”做上标志。
生:(逐句朗读)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通过实物投影,在书上每一种类的关键词语旁示范标注“①②③④”,如: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①,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标注完4句后)哎,同学们,你们看,第一段写春联的“种类”的语句是第2句到第6句,还有第1句与第7句又是写春联的什么呢?(第1句:“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第7句:“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生:春聯的作用、用处。
师:很好!就是写“春联的作用”。
(师板书“作用”)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第1自然段,围绕课题“春联”,主要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春联的作用与种类。
师:这才叫会概括。这样概括,既简洁又完整。别人一看,就把握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与段落大意。
【反思:“用中学”强调在“用”中“学”,用即是学,学即是用,用中学用,用学合一。强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运用中学会运用。以上“概括”,就是让学生“在概括中学会概括”——让学生充分经历磕磕碰碰的真实学习过程,从而在实践历练中掌握具体方法与规律,形成实际能力。学生经历从不会概括到自主能动概括的完整过程,从模糊走向清晰与精准——实现:用中学用,在概括中学会概括。】 3.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课文第二段为: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聪明的同学,直接找到这段中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这段的意思了!你发现了吗?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
师:很好!(板书:(2)“最讲究对仗”)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因为后面第2句就是举例来说明“春联最讲究对仗”的。
师:那这段话的第3句呢?
生:第3句是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对仗,就是“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
师:很好!这样看来,这段话肯定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这一句就是这段的中心句,可以用来概括这段的大意。其实,概括无外乎这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像课文第2自然段,有中心句的就直接摘抄中心句来概括;还有一种情况,就像课文第1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可以直接引用。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维、辨析来概括、提炼。好,接下来的第3、4自然段,你们觉得运用哪种方法来概括?看谁反应快,学得最好!
4.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的第一句就是中心句,就用这句来概括:“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很好!“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你看,这位同学真棒,一学就会用!(板书:(3)“读起来动听”)
5.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后指导概括。
生:这段主要写“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师:完全可以。但,如果概括得再简洁一些,这其实是在写“春联”的什么呢?
生:春联的好处。
师:很好!这样概括就更简洁了!“好处”的“好”,可以换用这段开头“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中哪个字?
生:益。
(师板书“三(4):益处”)
6.回顾课文篇章整体,引导学生概括逻辑段(第2、3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师:光会概括一个自然段的大意,还不算本事。谁能概括第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第2、3两个自然段合起来怎么概括?主要写什么呢?
师:你看,(师指板书)第2段写“春联最讲究对仗”,这是讲它的形式美,从视觉上来讲的;第3段写“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是讲它的声律美,从听觉上来讲的。这两段合起来——就是从形式与声律两个方面介绍春联的什么呢?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艺术美!
生:特点!
师:太好了!对啊,介绍春联的特点——两大艺术特点!(师板书“特点”)
【反思:概括能力对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生活能力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自然段的概括到逻辑段的概括,层层递进。学生完全在“用中学”——在完全自主的概括实践中自然自主地发觉、领悟、习得概括的方法技巧,并付诸下一次的实践运用,以及更高层次(逻辑段)的“用”,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层次性、结构性与实效性。这样“用中学”的课堂,仿佛能听到学生拔节成长的声音,学生的思维与概括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似乎能看得见、摸得着……何也?因为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是学生真实、自主、积极、能动的“用中学”的实践过程!】
四、学习“对仗”:以“模仿与迁移”实现“用中学”
(一)“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一:仿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春联最大的特点是“最讲究对仗”,哪一自然段着重介绍这一特点?怎么介绍的?
生:第2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来介绍的。(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师:很好!课文举了“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个例子来说明的。你能不能换一个例子,替换课文中这個例子,照样能清楚说明春联“最讲究对仗”这个特点?你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其他几副春联,也可以用黑板上老师写的这副,或者你课外搜集到自己特别喜欢的……
投影出示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第一项:
[一、仿用:仿照课文第2段举例说明——选择另一副春联替换第2段中这副春联。注意开头、结尾两句不变。
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 。
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教师实物投影,交流指导:
学生现场动笔,当堂完成。教师巡视,及时手把手地个别指导。
教师实物投影几位学生课堂练笔,交流指导:
……
师:你看,老师完全没有教,同学们自己就学会了,而且已经完全会用了。你们完成的这段,放在课文中也完全可以的!请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你们自己,你们跟课文作者一样棒!
【反思:第二自然段“对仗”这一知识的学习,无疑是重点与难点。但以上教学如此简单,直接让学生“仿用”。简单到只有一个“用”字,教师没有任何关于“对仗”的讲解分析。学生不仅理解,而且真正会用了!这体现“用中学”的巨大实践价值!】
(二)“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二:对读
师:掌握了春联“对仗”的规律之后,再来读这些春联,就不一样了!来,我选5个同学,跟老师对应着读书上的这五副春联。老师先读上联,你注意看老师的动作表情,注意听老师的语调节奏,看看我们能否真正读出春联的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律美!
教师与学生配合表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课堂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读到动情处,教师把学生请到讲台上再次表演读。
【反思:此处“对读”掀起课堂高潮,再次证明:朗读是最能彰显汉语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朗读,是“用中学”的一种基本方式。】
(三)“用中学”典型活动之三:创用
出示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第二项:[二、创用:看谁补得好。
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
有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副春联,上联是“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万朵花”。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了。爸爸对小芳说:“你知道该补个什么字?”小芳想了想说:“该补个‘打’字。”爸爸摇摇头:“不好,‘雨打万朵花’,太残酷了!”
你觉得该补什么字?]
学生各抒己见,答案有:润、染、入、化、艳、落、洒、育、吻……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由,鼓励表扬!
【反思:实践证明,“用中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自主实践运用中经历过程、形成能力,而且能有效调动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因此,“用中学”理念指导下的“用学课堂”,其更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还在于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之核心: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在西藏教学《春联》的真实历程,进一步验证了“用中学”的实际意义与核心价值,坚定了一种认识: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学中用”,更应该“用中学”,努力实现从“语用”走向“用语”的华丽转身!】
附板书:
[春 联
一(1):作用、种类
二(2-3):特点[(2)“最讲究对仗”(3)“读起来动听”]
三(4):益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