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00后”进入中学阶段,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现如今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令人担忧,作者结合多年的中学体育教育实践,主要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从而提高中生的身体整体素质。
关键词: 耐力 中学体育 教育方法
邱玉琴在《影响我国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与体育教学应对策略》中说,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现如今,“00后”进入中学阶段,由于“0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限制,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甚理想,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降低,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今没有得到妥善的改善和解决,特别是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持续下降,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影响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刻不容缓。
中学生的内力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耐力素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
二是中学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上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导致学生很少参加耐力训练。
三是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和营养知识缺乏,加上信息时代,智能手机时代,中学生消遣的工具太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锻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中学生对耐力素质的重要意义有清楚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只有当学生对耐力素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在这一领域付出努力。中学体育教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引导、克服心理障阻就显得举足轻重。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发展耐力素质目的、任务。中学生了解越青春,效果就越好。另外,体育教师要用人体生理学有关知识武装中学生的头脑,让中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在进行耐力锻炼时,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反应及适应规律。最后,要对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营养知识。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要持久工作,必须有充足的能量供应,而作为直接能源ATP,只有在糖、脂肪有氧氧化过程中,才能持续地大量合成。体内和脂肪储备量较多,能否持续地向肌肉供氧是人体持续工作的关键是获得充分的氧,这与心肺功能、血液的输氧功能及人体氧的利用功能有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这几件基础性工作,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二、体育教师要努力改善教学过程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信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青睐,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赢得中学生的尊重。耐力训练本来就一个枯燥乏味的项目,如果没有科学有趣的训练方法,中学生就难以接受,效果就没有保障。所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1.训练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中学生耐力练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10分钟,匀速长跑是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匀速长跑单调、枯燥无味、易疲劳,因此每次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在上课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进行。时下,有些体育教师在这一领域做得不够好,随意性较强,没有合理安排耐力训练的科学时间,训练量不达标,致使中学生的耐力素质逐年下降。
2.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耐力训练枯燥乏味,形式的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要集思广益,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去除耐力训练过程的这些硬伤。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小组对抗,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运用多种跑步形式,例如采用取隙跑、定时跑、越野跑、走和跑交替等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可以把这些训练过程的成绩计入期终的总成绩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改变中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身心环境,例如播放一些轻音乐;甚至把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游戏融进体育课堂,如追逐跑、负重跑、耐力接力跑。
3.耐力训练要强调课内外相结合。耐力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各中学的体育课时每周基本是两节课,这样的训练量远远不够,所以耐力训练要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耐力训练主要是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相的关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养成课外自觉锻炼的习惯,例如,如果有安全的保证,就可以引导中学生利用回家的路上进行慢跑训练耐力,也可以让学生晚上写完家庭作业以后,在家附近训练场所进行耐力训练。体育教师可以与有条件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耐力训练。
4.耐力训练也要注意相关细节。耐力训练虽然不像爆发力训练那样容易受伤,但是要做好相关工作,不能过于随意。第一,每一次训练都要做好热身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肌肉的黏带性和器官的惰性。第二,要让中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脚着地的方法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力求做到摆臂自然放松、步幅均匀、重心平稳。动作不标准,容易受伤,提高的空间也有限。第三,指导中学生运动时,要少穿些衣服,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防止感冒,也要注意运动装备,不要穿硬底鞋,鞋带不宜系得过紧,否则会导致脚破皮、起泡,等等。
总之,中学生通过耐力的锻炼,能有效改善、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能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意志品德,这种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责无旁贷。
关键词: 耐力 中学体育 教育方法
邱玉琴在《影响我国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与体育教学应对策略》中说,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现如今,“00后”进入中学阶段,由于“0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限制,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甚理想,中学生身体素质普遍降低,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至今没有得到妥善的改善和解决,特别是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持续下降,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影响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刻不容缓。
中学生的内力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耐力素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
二是中学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上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导致学生很少参加耐力训练。
三是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和营养知识缺乏,加上信息时代,智能手机时代,中学生消遣的工具太多,学生不愿意参加锻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中学生对耐力素质的重要意义有清楚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只有当学生对耐力素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在这一领域付出努力。中学体育教师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引导、克服心理障阻就显得举足轻重。引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发展耐力素质目的、任务。中学生了解越青春,效果就越好。另外,体育教师要用人体生理学有关知识武装中学生的头脑,让中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在进行耐力锻炼时,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反应及适应规律。最后,要对中学生传授相关的营养知识。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体要持久工作,必须有充足的能量供应,而作为直接能源ATP,只有在糖、脂肪有氧氧化过程中,才能持续地大量合成。体内和脂肪储备量较多,能否持续地向肌肉供氧是人体持续工作的关键是获得充分的氧,这与心肺功能、血液的输氧功能及人体氧的利用功能有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这几件基础性工作,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二、体育教师要努力改善教学过程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信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青睐,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赢得中学生的尊重。耐力训练本来就一个枯燥乏味的项目,如果没有科学有趣的训练方法,中学生就难以接受,效果就没有保障。所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1.训练的时间安排要合理。中学生耐力练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10分钟,匀速长跑是提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匀速长跑单调、枯燥无味、易疲劳,因此每次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在上课的第一阶段和最后阶段进行。时下,有些体育教师在这一领域做得不够好,随意性较强,没有合理安排耐力训练的科学时间,训练量不达标,致使中学生的耐力素质逐年下降。
2.训练的方式要多样化。耐力训练枯燥乏味,形式的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要集思广益,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去除耐力训练过程的这些硬伤。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小组对抗,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运用多种跑步形式,例如采用取隙跑、定时跑、越野跑、走和跑交替等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可以把这些训练过程的成绩计入期终的总成绩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改变中学生跑步过程中的身心环境,例如播放一些轻音乐;甚至把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游戏融进体育课堂,如追逐跑、负重跑、耐力接力跑。
3.耐力训练要强调课内外相结合。耐力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各中学的体育课时每周基本是两节课,这样的训练量远远不够,所以耐力训练要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耐力训练主要是基本要领和基本方法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相的关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养成课外自觉锻炼的习惯,例如,如果有安全的保证,就可以引导中学生利用回家的路上进行慢跑训练耐力,也可以让学生晚上写完家庭作业以后,在家附近训练场所进行耐力训练。体育教师可以与有条件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耐力训练。
4.耐力训练也要注意相关细节。耐力训练虽然不像爆发力训练那样容易受伤,但是要做好相关工作,不能过于随意。第一,每一次训练都要做好热身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肌肉的黏带性和器官的惰性。第二,要让中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脚着地的方法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力求做到摆臂自然放松、步幅均匀、重心平稳。动作不标准,容易受伤,提高的空间也有限。第三,指导中学生运动时,要少穿些衣服,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防止感冒,也要注意运动装备,不要穿硬底鞋,鞋带不宜系得过紧,否则会导致脚破皮、起泡,等等。
总之,中学生通过耐力的锻炼,能有效改善、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能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意志品德,这种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