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经费与高等教育发展息息相关,而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路障之一就是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各地高校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体制单一,致使教学、科研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扩大规模,生活服务设施滞后的诸多问题一一凸现,造成大多数高校在超负荷运转。因此,必须加快拓展高等教育融资渠道,本文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变换视角,寻求高等教育新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高等教育 融资 新渠道
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森庭格曾经说过:“教育经费如同教育的脊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和穷国,人口总量达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却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之中。我们要办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教育,但长期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并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这部分投资还要划出相当的份额去筹划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工作,余下的款项去办高等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显然是杯水车薪,力不能及。因此,为彻底解决资金严重短缺这一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一、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面临的问题
1.教育经费短缺与经费来源单一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我国的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以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负担着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可谓不堪重负。
2.高校职能机构臃肿,造成成本浪费
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有限经费没有全部花费在教学和科研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融资渠道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常年抱着“等、靠、贷”的思想,没有积极构建多种融资渠道形式,如贷款融资和发行证券等形式。而作为先行流通融资渠道之一的助学贷款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银行已审批的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只占申请人数的34.19%,申请人数只占在校人数的12.74%获得贷款人数只占在校学生的4.5%。
4.政府拨款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尚未平衡
近年来,由于非竞争性因素,如地区差距和历史背景差异等因素,造成了东西部地区高校间投入拉大。政府在制定财政拨款制度时,应考虑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问题,解决预算外拨款的随意性,切实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实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3%的目标。
二、高等教育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步伐加快,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出现了史无前例地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许多高校为了接纳日益增多的大学新生,必须购置新的地皮扩建校舍、更新课程、调整专业、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现在,高校的办学环境比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迎接形成,如果不抓住时机,超前投入,赢得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那么,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受到束缚。
此外,国家政策的宏观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手段、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贷款贴息政策,为高等教育融资提供了经济保证。另外,社会的人才渴望和家庭的投资期望为高等教育融资提供了微观环境;企业和学校的有机结合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三、高等教育融资新渠道初探
1.规范的多元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学校学生交纳的学费、杂费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财力支持,因此,应该讲求纳入高等教育资金运作之中,为改善办学条件,激活教学,科研项目,改善教师待遇发挥作用。科学地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应考虑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百分比,学费占居民家庭年收入的百分比,学生学业成绩,高等学校的性质、层次,学科专业类别等多方面,形成一个多元的收费标准。
2.贷款融资
1999年开始兴起的“银校”合作模式给一些高校融资带来了希望,但是经过5年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步暴露。银行总数向一些不急需贷款的著名大学推销贷款,而那些急需贷款的些许却总得不到贷款。银行只追求企业自身的目标,这就是利润。热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经营贷款业务时的重要问题,影响银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和学生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形成,银行害怕出现坏账。因此,建立高等院校和学生个人的信用制度是解决“银校”合作问题的关键。
首先,形成市场导向的高等院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市场前景、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学生就业状况、还本付息能力、学校信用等级等因素的市场化评价,确定高等院校的信用等级。
其次,可依托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登记征询系统。毕业生在就业后,不论在何单位工作,其工薪收入都必须通过转账记入其个人信用卡帐户,而银行个人信用卡帐户又必须以其个人终身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依据。这样,学生毕业后,不管其工作流动性又多大,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其贷款风险。
3.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教育捐赠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但捐赠数量之大,手段之规范,范围之广,历史上任何阶段都不能与今天相比,捐赠成为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组织与个人把巨额财富捐赠给高等教育,美国政府出台了向学校捐款可以冲销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社会捐赠收入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除了政府财政拨款之外的融资主渠道。目前,来自于社会团体、效益等的捐赠,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
我国目前在对教育捐赠的宣传与鼓励政策方面做得都不够,因而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制度对教育捐赠的导向作用将成为我国吸引捐赠的首要课题。
4.教育彩票
彩票是有关行业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付事业发展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虽然有一定的投机性,但对社会稳定和家庭财产安全的冲击不大,相反带来的效益却不可小视。从国内外的发行实践来看,它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大贡献。在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有很大的背景下,教育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可行的,值得尝试的融资渠道。
我国彩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自1987年,国家为增加民政福利事业的投入而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以来,我国的彩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87年,福利彩票的发行量只有0.174亿元,到1999年底,13年间全国累计发行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共计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我国与世界彩票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仅有6%的人摸过彩票,农村彩票市场几乎是空白。因此,发行教育彩票,充分发掘我国彩票市场潜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5.教育银行
教育能为受教育者及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要,也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的支持,教育行业要发展,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开办教育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是一条新渠道。开办教育银行是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可以从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教育消费三大领域入手,促进教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6.教育债券
发行教育债券是一种兼顾或依靠财政和社会两个方面,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良好策略。发行教育债券的空间不但比较大,而且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债券,促使我国教育资本经营活动,进一步盘活整个教育资源,加速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统一和繁荣。为保障债券发行成功,教育债券从品种设计到市场发行都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适应购买者的口味为依据,同时兼顾着奥运的固有特性,以国债性质的债券为主,辅之以学校债券;以中长期为主,辅之以短期;一储蓄性为主,辅之以流动性;同时,固定发行时间,以便于社会及早调动资金,使教育债券成为一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的储蓄性债券,为教育经费的筹集提供相对稳定的渠道。
教育债券可以选择集中与分散、多元化体制的经营模式。既有政府财政发行的教育债券,也有国家政策银行发行的教育债券,还有学校发行的学校债券。多元化的经营有利于保证经费来源的相对稳定性。
7.高等教育消费税
高等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而高等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收益人包括国家、受教育个人,纳税人(顾主),企业,家庭,大学,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谁受益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必须由这些主体分。而我国教育经过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至于其它社会捐助等收入对于一般的普通高校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国家应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向雇主和企业等受益者课税,使高校的收入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合理收入,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转环境。同时,开征教育消费税不仅可以将教育成本合理地分摊,还能促使用人单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遏制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用人倾向。
参考文献:
[1]张毅.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环球时报,2004-12-15.
[2]刘斌,陈洪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对策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7).
[3]谢胜强.发行教育债券推动西部教育发展.宁夏社會科学,2003,(6).
[4]李昌凰.贷款融资在高等教育融资体制中的地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等教育 融资 新渠道
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森庭格曾经说过:“教育经费如同教育的脊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和穷国,人口总量达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却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之中。我们要办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教育,但长期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并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这部分投资还要划出相当的份额去筹划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工作,余下的款项去办高等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果,显然是杯水车薪,力不能及。因此,为彻底解决资金严重短缺这一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必须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一、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面临的问题
1.教育经费短缺与经费来源单一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我国的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以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负担着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可谓不堪重负。
2.高校职能机构臃肿,造成成本浪费
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有限经费没有全部花费在教学和科研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融资渠道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融资渠道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常年抱着“等、靠、贷”的思想,没有积极构建多种融资渠道形式,如贷款融资和发行证券等形式。而作为先行流通融资渠道之一的助学贷款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银行已审批的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只占申请人数的34.19%,申请人数只占在校人数的12.74%获得贷款人数只占在校学生的4.5%。
4.政府拨款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尚未平衡
近年来,由于非竞争性因素,如地区差距和历史背景差异等因素,造成了东西部地区高校间投入拉大。政府在制定财政拨款制度时,应考虑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问题,解决预算外拨款的随意性,切实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实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3%的目标。
二、高等教育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步伐加快,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出现了史无前例地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许多高校为了接纳日益增多的大学新生,必须购置新的地皮扩建校舍、更新课程、调整专业、增添新的仪器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现在,高校的办学环境比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融资格局迎接形成,如果不抓住时机,超前投入,赢得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那么,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受到束缚。
此外,国家政策的宏观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手段、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贷款贴息政策,为高等教育融资提供了经济保证。另外,社会的人才渴望和家庭的投资期望为高等教育融资提供了微观环境;企业和学校的有机结合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三、高等教育融资新渠道初探
1.规范的多元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高等学校学生交纳的学费、杂费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财力支持,因此,应该讲求纳入高等教育资金运作之中,为改善办学条件,激活教学,科研项目,改善教师待遇发挥作用。科学地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应考虑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百分比,学费占居民家庭年收入的百分比,学生学业成绩,高等学校的性质、层次,学科专业类别等多方面,形成一个多元的收费标准。
2.贷款融资
1999年开始兴起的“银校”合作模式给一些高校融资带来了希望,但是经过5年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步暴露。银行总数向一些不急需贷款的著名大学推销贷款,而那些急需贷款的些许却总得不到贷款。银行只追求企业自身的目标,这就是利润。热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经营贷款业务时的重要问题,影响银行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和学生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形成,银行害怕出现坏账。因此,建立高等院校和学生个人的信用制度是解决“银校”合作问题的关键。
首先,形成市场导向的高等院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市场前景、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学生就业状况、还本付息能力、学校信用等级等因素的市场化评价,确定高等院校的信用等级。
其次,可依托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登记征询系统。毕业生在就业后,不论在何单位工作,其工薪收入都必须通过转账记入其个人信用卡帐户,而银行个人信用卡帐户又必须以其个人终身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依据。这样,学生毕业后,不管其工作流动性又多大,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其贷款风险。
3.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争取教育捐赠
大学争取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但捐赠数量之大,手段之规范,范围之广,历史上任何阶段都不能与今天相比,捐赠成为应对经费紧张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组织与个人把巨额财富捐赠给高等教育,美国政府出台了向学校捐款可以冲销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社会捐赠收入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除了政府财政拨款之外的融资主渠道。目前,来自于社会团体、效益等的捐赠,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
我国目前在对教育捐赠的宣传与鼓励政策方面做得都不够,因而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制度对教育捐赠的导向作用将成为我国吸引捐赠的首要课题。
4.教育彩票
彩票是有关行业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付事业发展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虽然有一定的投机性,但对社会稳定和家庭财产安全的冲击不大,相反带来的效益却不可小视。从国内外的发行实践来看,它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有较大贡献。在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有很大的背景下,教育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方式,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可行的,值得尝试的融资渠道。
我国彩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自1987年,国家为增加民政福利事业的投入而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以来,我国的彩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87年,福利彩票的发行量只有0.174亿元,到1999年底,13年间全国累计发行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共计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我国与世界彩票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仅有6%的人摸过彩票,农村彩票市场几乎是空白。因此,发行教育彩票,充分发掘我国彩票市场潜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5.教育银行
教育能为受教育者及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要,也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的支持,教育行业要发展,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开办教育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是一条新渠道。开办教育银行是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可以从支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教育消费三大领域入手,促进教育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6.教育债券
发行教育债券是一种兼顾或依靠财政和社会两个方面,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良好策略。发行教育债券的空间不但比较大,而且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债券,促使我国教育资本经营活动,进一步盘活整个教育资源,加速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统一和繁荣。为保障债券发行成功,教育债券从品种设计到市场发行都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适应购买者的口味为依据,同时兼顾着奥运的固有特性,以国债性质的债券为主,辅之以学校债券;以中长期为主,辅之以短期;一储蓄性为主,辅之以流动性;同时,固定发行时间,以便于社会及早调动资金,使教育债券成为一种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的储蓄性债券,为教育经费的筹集提供相对稳定的渠道。
教育债券可以选择集中与分散、多元化体制的经营模式。既有政府财政发行的教育债券,也有国家政策银行发行的教育债券,还有学校发行的学校债券。多元化的经营有利于保证经费来源的相对稳定性。
7.高等教育消费税
高等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而高等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收益人包括国家、受教育个人,纳税人(顾主),企业,家庭,大学,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谁受益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必须由这些主体分。而我国教育经过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至于其它社会捐助等收入对于一般的普通高校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国家应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向雇主和企业等受益者课税,使高校的收入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保证高等教育经费的合理收入,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转环境。同时,开征教育消费税不仅可以将教育成本合理地分摊,还能促使用人单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遏制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用人倾向。
参考文献:
[1]张毅.我国仍属发展中国家.环球时报,2004-12-15.
[2]刘斌,陈洪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对策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7).
[3]谢胜强.发行教育债券推动西部教育发展.宁夏社會科学,2003,(6).
[4]李昌凰.贷款融资在高等教育融资体制中的地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作者单位:云南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