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6-26日,笔者随“广州市教育专家赴美参加中小学教育领导能力交流与学习项目”教育学习交流团,在美国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和科罗拉多(Colorado)两个州对16所中小学、2所大学、5个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了访问学习与交流。现以美国学校体育(PE)现象为主题,就所经历的过程与体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同仁呈现美国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
一、“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
(一)现象
现象1:体育场地与器材规范。
在到访的16所中小学校中,每所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见图1),其设计都是多功能性的,可作各种运动项目场地,也可为学校其他集体性活动所用,面积为1 2个标准篮球场,其场馆质量非常好,各种器材(体育学习工具)齐全,能用于各种身体运动练习(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及竞技项目(sports)的学习。每所学校都有室外运动场,大小不一,功能各异,但有一共同点,都有一块较大的草地,很少见到标准的400m、200m“田径场”。
不管是大城市的学校还是边远山区的学校,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不管是学生多的学校还是学生少的学校,其教学条件相差甚小。高中、大学都有相应的用于“fitness”学习内容的健身馆。
现象2:体育课程开设到位。
到访的所有学校落实“Grade 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Education(K-12体育课程国家标准)”非常严格。
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之下,各州形成相对独立的课程方案(学业评价标准),再由城市学区规划内容和实施方案,最后落实在每一所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各学校依据自己的信仰背景、教育理念、课程资源、学生情况将体育课程进行长期(3~6年)与短期(1-2年)的规划,再沿着相对稳定的实施路径,选用相对固定的实施策略,落实在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间体育活动、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与各种各样的竞技俱乐部活动之中。
在体育课程总体之下,在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其内容主要由“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部分组成(见图2)。小学包括学前准备期(K)采用固定教学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初中、高中采用学分制的“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exercise”(身体练习)中,获得积极的“physical exercise experience”(身体练习体验),使之成为有“physicallyliterate individual”(体育素养)的最好自己。
现象3:关注每位学生学习。
在科罗拉多(Colorado)州的洛基海茨中学(Rocky Heights Middle schol)的一节体育课中,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从轮椅上转到运动场的地面上,与全班学生一起进行“fitness”的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身体练习,有说有笑(见图3)。
在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的特文福尔斯中学(Twin Falls Middlesch001)的一节体育课,由男女两位教师同时施教47位学生,一位主管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一位主管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两位教师分工明确,合作有序,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
(二)归因
美国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推出学校选择计划,奉行多元的办学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多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空间。
2002年,联邦政府制订并公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Behind Act)的法案,强调教育公平,确保无论任何背景的学生都能达到各州制订的学业标准,要求教育部门关注贫困家庭和少数民族儿童。
为了教育的公平,美国的中小学校没有重点班或实验班的分类,也没有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在此大的前提之下,各州都制订相应的有利于促进“公平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各城市学区进行具体的实施。
对于學校教育中的体育,其不仅是一门学科课程,而且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练习体验,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使之能够在不同环境的身体运动中展示和表现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意味着其教育活动必须指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同样的身体教育,这样才能做到“公平教育”。
(三)启示
1.“公平教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育制度基础之上。没有相对完善的教育公平制度,就很难出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规范”现象,正是由于各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并差异甚小,才能保障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才会出现“体育课程开设到位”现象,才会“关注每位学生学习”,使学生享受同样的体育过程。
2.“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是建立在科学而实用的学科概念体系之上,并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框架之下,以体育课程的实施为核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即在体育这个整体概念之下,由“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部分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校体育运作系统。
3.“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发展为提前,不管是身体正常的学生,还是身体存在缺陷(残疾)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同样的身体教育活动,达成教育的目标。
二、“追求个性”之下的体育课程
(一)现象 现象1:课程内容体现个性。
笔者注意到华盛顿与科罗拉多州的体育课程方案有不同之处,特别是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华盛顿州在小学阶段(K-5年级)注重“使学生能够用自身所具备的基本运动技能展示其能力,在舞蹈、体操和小范围的竞技比赛活动中使用基本的运动概念”;科罗拉多州则更关注“在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能确认与健康相关的健身理念,并能在各种身体运动中表现出对自我和他人的敬重”。由于各社区文化特点差异,各学区对“K-12”13个年级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划分不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对“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方面选取的教材内容不同。如,有的社区小学开设“橄榄球”的“play”,有的则是“棒球”的“play”。
各学校依据学区的体育课程要求与自身的课程资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特色。
现象2:教学过程彰显个性。
在访问的16所中小学学校中,学生人数最少为400余人,最多的为1700余人,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人数在400~800人之间。多数小学只有一位体育教师,中学(初、高中)为2~3位体育教师,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也仅有3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每天要上5~7节体育课,每次授课学生人数不会超过30X。基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差异、体育课程资源的差异,呈现了体育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丰富多彩。如,有的学校采用“短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5~30分钟)”和“长课(时间一般控制在80~90分钟)”两种课型相结合;有的学校采用“大班课(40~50名学生)”和“小班课(18-27名学生)”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有的学校则采用家长或社区人员与学校教师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网络体育课程。
现象3:合作实施追求个性。
每所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都要与所在社区和学生家长紧密合作。
学生大多是上午8:30到校,下午3:00离校,离开学校后多数学生要参加社区的“sports”(竞技项目俱乐部的活动),或回家进行相应的“play”,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选取相应的“sports”内容并参与俱乐部的活动(见图4)。社区的“sports”俱乐部一般不收取费用,由社区机构提供公益服务,只有高水平的俱乐部才收取费用,但参与这种俱乐部的人数很少。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身体运动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再通过社区俱乐部和家庭的身体运动练习进行应用与提升,使之形成在不同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与表现自己运动技能的能力。
学校与家长、社区密切配合,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成了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路径。如,有的社区以“篮球”项目为主,有的社区以“足球”项目为主。
(二)归因
美国是一个自由和极度个性化的国家,在本次对美国两个州的部分学生进行教育访问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见到了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教师、学区总监,还听了很多教授和专家的专业讲座,对美国的“个性追求”深有体会。美国人,包括美国学生、教师、校长、学区总监、州教育厅厅长,都愿意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极具个人特色。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的设置、规划、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课程内容体现个性、教学过程彰显个性、合作实施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运作体系,进而形成美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文化。
(三)启示
1.“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公平教育”的基础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推行学校体育课程的个性化。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在各州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要求之下,充分挖掘各学区和自己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2.“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只有按照体育教学过程规律进行实施才能彰显个性。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课程存在不同,需要关注所在地区的体育文化,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相结合。
3.“追求个性”之下的体育课程。只有学校与社区、家庭合作才能达成目标。美国的学校体育主要专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把大部分“竞技(sports)”训练和竞赛的事交由社区和家庭承担,其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教学时数较多,但还算比较轻松。
三、“求真务实”之下的体育教学
(一)现象
现象1:真于教学过程完整。
在所參观的美国中小学学校中,其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过程显得真实、不做作,不搞形式。无论是预先计划安排要展示的体育教学课,还是没有计划临时去观摩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没有什么区别,都能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活动,特别是能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有身体缺陷学生的体育学习。
小学是以“玩(play)”为主,重在基本的动作符号概念学习,能够让学生识别基础的身体动作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中愿意展示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初中是以运动逻辑学习为主,通过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运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具备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则和方法,表现和展示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高中主要是应用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具备个体能够展示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及对社会行为的责任感。
现象2:实在学习行为管理。
笔者所参观的中小学校中,都能遵循体育课程教学的规律,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管理。所有的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严格的规范。
在林德尔学校(Lynndale Elementary)看到二年级的小学生,从教室到体育场所的过程中,一律靠右边行走,看到“sTOP”标识时就停下,然后再走,而且不能出声。
在特文福尔斯中学(Twin Falls Middle school)的体育课中看到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运动负荷记录单”(一种能反映学生运动负荷大小的记录表格),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填写,记录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练习负荷和行为表现。 现象3:关注学生自我发展。
为使学生具备“physically literateindividual”,在美国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培养,注重个体在不同的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和表现自己运動技能的能力。在学校的主导下,配合家庭的参与和社区的合作,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在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需要其他教师和家长协助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到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部分学生需要参加社区的俱乐部活动;高中阶段有些体育课程的内容可在社区活动中完成,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就形成了由学校体育教学主导、家庭协助、社区拓展的体育课程教学运作体系,三个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发展,使之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归因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不是能用测试分数来表达的,这种过程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过程的身体体验,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验,这种身体练习体验主要表现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三方面。
对于教育者来说,只有尊重学生的身体运动的本能需求,在学生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手段(“play”、“fitness”、“sports”、“health”),形成适宜的身体练习状态,将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需求强化成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因,以保障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在“求真务实”前提之下进行教学活动,让学习行为严格规范、学习认知自由宽松、学习感受积极深刻,才能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
(三)启示
1.“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需要建立在“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基础之上,没有体育课程的个性化追求,难以使体育教学的过程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严格身体练习行为,规范运动认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同时,体育教学过程的“求真务实”,能够保障“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目标落在实处。
2.“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是以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为前提,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按照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在小学注重身体动作概念符号的学习,以“play”形式为主;初中以运动技能逻辑学习为主,注重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表现能力;高中以运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为主,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对社会行为的责任感。
3.“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以“physically literateindividual”形成为导向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配合家庭和社区教育,让学生在不同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和表现自己的运动技能。
一、“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
(一)现象
现象1:体育场地与器材规范。
在到访的16所中小学校中,每所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见图1),其设计都是多功能性的,可作各种运动项目场地,也可为学校其他集体性活动所用,面积为1 2个标准篮球场,其场馆质量非常好,各种器材(体育学习工具)齐全,能用于各种身体运动练习(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及竞技项目(sports)的学习。每所学校都有室外运动场,大小不一,功能各异,但有一共同点,都有一块较大的草地,很少见到标准的400m、200m“田径场”。
不管是大城市的学校还是边远山区的学校,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不管是学生多的学校还是学生少的学校,其教学条件相差甚小。高中、大学都有相应的用于“fitness”学习内容的健身馆。
现象2:体育课程开设到位。
到访的所有学校落实“Grade 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Education(K-12体育课程国家标准)”非常严格。
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之下,各州形成相对独立的课程方案(学业评价标准),再由城市学区规划内容和实施方案,最后落实在每一所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各学校依据自己的信仰背景、教育理念、课程资源、学生情况将体育课程进行长期(3~6年)与短期(1-2年)的规划,再沿着相对稳定的实施路径,选用相对固定的实施策略,落实在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间体育活动、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与各种各样的竞技俱乐部活动之中。
在体育课程总体之下,在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其内容主要由“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部分组成(见图2)。小学包括学前准备期(K)采用固定教学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初中、高中采用学分制的“走班”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exercise”(身体练习)中,获得积极的“physical exercise experience”(身体练习体验),使之成为有“physicallyliterate individual”(体育素养)的最好自己。
现象3:关注每位学生学习。
在科罗拉多(Colorado)州的洛基海茨中学(Rocky Heights Middle schol)的一节体育课中,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从轮椅上转到运动场的地面上,与全班学生一起进行“fitness”的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身体练习,有说有笑(见图3)。
在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的特文福尔斯中学(Twin Falls Middlesch001)的一节体育课,由男女两位教师同时施教47位学生,一位主管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一位主管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两位教师分工明确,合作有序,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
(二)归因
美国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推出学校选择计划,奉行多元的办学模式,为公众提供更多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的空间。
2002年,联邦政府制订并公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Behind Act)的法案,强调教育公平,确保无论任何背景的学生都能达到各州制订的学业标准,要求教育部门关注贫困家庭和少数民族儿童。
为了教育的公平,美国的中小学校没有重点班或实验班的分类,也没有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在此大的前提之下,各州都制订相应的有利于促进“公平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各城市学区进行具体的实施。
对于學校教育中的体育,其不仅是一门学科课程,而且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体育,让学生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身体练习体验,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使之能够在不同环境的身体运动中展示和表现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意味着其教育活动必须指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同样的身体教育,这样才能做到“公平教育”。
(三)启示
1.“公平教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育制度基础之上。没有相对完善的教育公平制度,就很难出现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规范”现象,正是由于各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并差异甚小,才能保障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才会出现“体育课程开设到位”现象,才会“关注每位学生学习”,使学生享受同样的体育过程。
2.“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是建立在科学而实用的学科概念体系之上,并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框架之下,以体育课程的实施为核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即在体育这个整体概念之下,由“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部分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校体育运作系统。
3.“公平教育”之下的学校体育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发展为提前,不管是身体正常的学生,还是身体存在缺陷(残疾)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同样的身体教育活动,达成教育的目标。
二、“追求个性”之下的体育课程
(一)现象 现象1:课程内容体现个性。
笔者注意到华盛顿与科罗拉多州的体育课程方案有不同之处,特别是课程评价内容与标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华盛顿州在小学阶段(K-5年级)注重“使学生能够用自身所具备的基本运动技能展示其能力,在舞蹈、体操和小范围的竞技比赛活动中使用基本的运动概念”;科罗拉多州则更关注“在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能确认与健康相关的健身理念,并能在各种身体运动中表现出对自我和他人的敬重”。由于各社区文化特点差异,各学区对“K-12”13个年级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划分不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对“play”、“fitness”、“sports”、“health”等方面选取的教材内容不同。如,有的社区小学开设“橄榄球”的“play”,有的则是“棒球”的“play”。
各学校依据学区的体育课程要求与自身的课程资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特色。
现象2:教学过程彰显个性。
在访问的16所中小学学校中,学生人数最少为400余人,最多的为1700余人,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人数在400~800人之间。多数小学只有一位体育教师,中学(初、高中)为2~3位体育教师,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也仅有3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每天要上5~7节体育课,每次授课学生人数不会超过30X。基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的个性差异、体育课程资源的差异,呈现了体育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丰富多彩。如,有的学校采用“短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5~30分钟)”和“长课(时间一般控制在80~90分钟)”两种课型相结合;有的学校采用“大班课(40~50名学生)”和“小班课(18-27名学生)”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有的学校则采用家长或社区人员与学校教师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网络体育课程。
现象3:合作实施追求个性。
每所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都要与所在社区和学生家长紧密合作。
学生大多是上午8:30到校,下午3:00离校,离开学校后多数学生要参加社区的“sports”(竞技项目俱乐部的活动),或回家进行相应的“play”,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选取相应的“sports”内容并参与俱乐部的活动(见图4)。社区的“sports”俱乐部一般不收取费用,由社区机构提供公益服务,只有高水平的俱乐部才收取费用,但参与这种俱乐部的人数很少。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身体运动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体育学习的认知水平,再通过社区俱乐部和家庭的身体运动练习进行应用与提升,使之形成在不同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与表现自己运动技能的能力。
学校与家长、社区密切配合,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成了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路径。如,有的社区以“篮球”项目为主,有的社区以“足球”项目为主。
(二)归因
美国是一个自由和极度个性化的国家,在本次对美国两个州的部分学生进行教育访问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见到了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教师、学区总监,还听了很多教授和专家的专业讲座,对美国的“个性追求”深有体会。美国人,包括美国学生、教师、校长、学区总监、州教育厅厅长,都愿意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极具个人特色。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的设置、规划、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课程内容体现个性、教学过程彰显个性、合作实施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运作体系,进而形成美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文化。
(三)启示
1.“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公平教育”的基础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推行学校体育课程的个性化。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在各州体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要求之下,充分挖掘各学区和自己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2.“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只有按照体育教学过程规律进行实施才能彰显个性。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课程存在不同,需要关注所在地区的体育文化,与所在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相结合。
3.“追求个性”之下的体育课程。只有学校与社区、家庭合作才能达成目标。美国的学校体育主要专注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把大部分“竞技(sports)”训练和竞赛的事交由社区和家庭承担,其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对比较单一,虽然教学时数较多,但还算比较轻松。
三、“求真务实”之下的体育教学
(一)现象
现象1:真于教学过程完整。
在所參观的美国中小学学校中,其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过程显得真实、不做作,不搞形式。无论是预先计划安排要展示的体育教学课,还是没有计划临时去观摩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没有什么区别,都能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活动,特别是能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有身体缺陷学生的体育学习。
小学是以“玩(play)”为主,重在基本的动作符号概念学习,能够让学生识别基础的身体动作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中愿意展示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初中是以运动逻辑学习为主,通过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的运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具备能够应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则和方法,表现和展示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高中主要是应用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具备个体能够展示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及对社会行为的责任感。
现象2:实在学习行为管理。
笔者所参观的中小学校中,都能遵循体育课程教学的规律,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管理。所有的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严格的规范。
在林德尔学校(Lynndale Elementary)看到二年级的小学生,从教室到体育场所的过程中,一律靠右边行走,看到“sTOP”标识时就停下,然后再走,而且不能出声。
在特文福尔斯中学(Twin Falls Middle school)的体育课中看到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运动负荷记录单”(一种能反映学生运动负荷大小的记录表格),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填写,记录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练习负荷和行为表现。 现象3:关注学生自我发展。
为使学生具备“physically literateindividual”,在美国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培养,注重个体在不同的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和表现自己运動技能的能力。在学校的主导下,配合家庭的参与和社区的合作,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在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学校只有一名体育教师,需要其他教师和家长协助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到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部分学生需要参加社区的俱乐部活动;高中阶段有些体育课程的内容可在社区活动中完成,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就形成了由学校体育教学主导、家庭协助、社区拓展的体育课程教学运作体系,三个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身体的发展,使之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归因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不是能用测试分数来表达的,这种过程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过程的身体体验,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验,这种身体练习体验主要表现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行为、运动认知和心理感受三方面。
对于教育者来说,只有尊重学生的身体运动的本能需求,在学生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手段(“play”、“fitness”、“sports”、“health”),形成适宜的身体练习状态,将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需求强化成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因,以保障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在“求真务实”前提之下进行教学活动,让学习行为严格规范、学习认知自由宽松、学习感受积极深刻,才能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
(三)启示
1.“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需要建立在“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基础之上,没有体育课程的个性化追求,难以使体育教学的过程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严格身体练习行为,规范运动认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练习体验。同时,体育教学过程的“求真务实”,能够保障“追求个性”的体育课程目标落在实处。
2.“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是以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为前提,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按照学生体育学习的认知能力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在小学注重身体动作概念符号的学习,以“play”形式为主;初中以运动技能逻辑学习为主,注重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表现能力;高中以运动技能的应用意义学习为主,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对社会行为的责任感。
3.“求真务实”的体育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以“physically literateindividual”形成为导向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配合家庭和社区教育,让学生在不同身体运动环境中展示和表现自己的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