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妙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得精彩。
【关键词】拓文法;结合法;激情法;补白法
丁有宽先生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抬头看山,低头走路。”想起我自己在平时课堂中尝试着挤进了一些 “小练笔”训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习作比以往轻松了许多,我想,这可能就是课堂小练笔取得的一点实效吧。下面围绕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简要谈谈:
何谓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妙方。
怎样让课堂小练笔取得一些实效呢?我认为: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得精彩。
1、拓文法。品读精彩,升华情感。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句式优美,词汇丰富,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景写得引人入胜,叹为观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景色描写,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或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矿产,价值连城;或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险象环生。
2、结合法。都说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做精良了,“成品”质量就高。小作文、大作文结合,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使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便不再是一件 苦差事了。如果说大作文是正式的“舞台演出”的话,那么,小练笔就是每日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时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动物、植物、静物),课堂大作文就是写观察日记,所以在上《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课文时,适当安排有关观察某一“动物、植物、静物”的小练笔,为单元的大作文作好铺垫。
3、激情法。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生发“高端对话”。既达到内化文本语言之目的,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当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学生内心情感激荡,此时巧设小练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父亲” 学生文如泉涌,父亲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的语言尽情倾泻于笔端。
4、补白法。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标点等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练笔的效率。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小练笔:涓涓流出还有什么?(两岸同胞浓浓的爱,切切的情……)
例如:《一面》“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小练笔:您是谁?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作者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意犹未尽想象拓展,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
总之,随文练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巧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小练笔,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喜上眉梢,笑在心里,急于写好下次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为学生的习作插上隐形的翅膀。
【关键词】拓文法;结合法;激情法;补白法
丁有宽先生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抬头看山,低头走路。”想起我自己在平时课堂中尝试着挤进了一些 “小练笔”训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习作比以往轻松了许多,我想,这可能就是课堂小练笔取得的一点实效吧。下面围绕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简要谈谈:
何谓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妙方。
怎样让课堂小练笔取得一些实效呢?我认为: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得精彩。
1、拓文法。品读精彩,升华情感。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句式优美,词汇丰富,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景写得引人入胜,叹为观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景色描写,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或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矿产,价值连城;或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险象环生。
2、结合法。都说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做精良了,“成品”质量就高。小作文、大作文结合,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课堂小练笔”。课堂上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课堂小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使写作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便不再是一件 苦差事了。如果说大作文是正式的“舞台演出”的话,那么,小练笔就是每日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时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动物、植物、静物),课堂大作文就是写观察日记,所以在上《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等课文时,适当安排有关观察某一“动物、植物、静物”的小练笔,为单元的大作文作好铺垫。
3、激情法。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生发“高端对话”。既达到内化文本语言之目的,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当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学生内心情感激荡,此时巧设小练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父亲” 学生文如泉涌,父亲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的语言尽情倾泻于笔端。
4、补白法。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标点等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练笔的效率。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小练笔:涓涓流出还有什么?(两岸同胞浓浓的爱,切切的情……)
例如:《一面》“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小练笔:您是谁?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作者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意犹未尽想象拓展,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
总之,随文练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巧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小练笔,树立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放,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喜上眉梢,笑在心里,急于写好下次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为学生的习作插上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