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寻找德育任务实现的最有效途径,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发展德育案例教学,更加符合学校提倡的德育管理,满足学生发展道德的实际要求。德育案例就学就是从教师自身的德育实践出发,讲述真实的德育故事,总结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德育经验,获得独到的德育方法,对学校教学发挥了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案例发生的背景,案例发生过程,案例评价,案例反思。
【关键词】德育 案例 学生
一、案例发生的背景
有一段时间,经常在课堂上会出现个别学生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故意打岔现象,与此同时,班上的一部分学生也纷纷附和,一方面对教学课堂上的气氛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表明班级急需树立正义感。老师在课下经过详细的调查,这些打岔的学生总是固定的几名学生,但是跟着附和的学生却没有固定性。
二、案例发生过程
通过调查课堂上经常打岔的学生以及内容,发现,这些打岔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在某一门课堂上打岔,而是在任意课堂上,只要是出现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就开始了随意性的打岔。在打岔的学生中,集中体现在三名男学生身上;打岔的内容,大部分是一些哗众取宠的话题;这三名学生性格十分外向活泼,行为表现比较夸张,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为爱好。通过对整个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这些学生出现的打岔行为重点是为了引起老师与其他学生的注意,其他学生的附和以及老师的关注对这一打岔行为不断加强。
三、案例评价
为了对学生打岔这一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老师要个别教育这些学生,明确其是非观,指导他们怎样更好的对自我进行表现,另一方面需要对强化源进行有效解除。促使这一行为失去真正意义。
(一) 个别进行教育
首先应当设计问卷,对在课堂上任意打岔行为的具体看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随意在课堂上言笑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小丑在做戏一样,从态度上对这一行为是鄙视的。集中整理这个调查结果之后,整体体现在班级中,这是本班学生对打岔行为的看法,大家会笑,仅仅将这一行为看作小丑,是一种嘲弄,作为本班的学生,应当学会自尊自重,不能随便降低自己的价值。
找到这三名学生并且对他们实行交谈,向他们表达老师对其产生的关注,不仅仅对他们学习成绩进行关注,同时也对他们身心健康以及其他表现进行关注,对他们的进步寄予期望。同时,还要让他们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打岔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只是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玩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老师对于这个看法,利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询问在课前三分钟他们进行演讲时,台下的学生也纷纷打岔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时,他们全部低下了头,表示这种感觉并不好。老师针对这一具体行为的性质也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告诉他们打岔行为属于一种违纪现象,是一种对老师学生不尊重的行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与他们商议如果再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怎样对自己进行惩罚。经过交流沟通,在课堂上这三名学生随意打岔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可是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因此始终存在的强化源。
(二) 消除强化源
始终对消除学生强化源的方法进行思考,因为作为小学生,严重缺乏自制能力,同时,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做出这种反应。在班级中,也无法找到更加有效的实例进行引导,也是这个时候,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件事。由于当时的情况,距离期中考试还有半个月,老师和班级学生进行商量,稍微调整这半个月中的语文课堂前三分钟,专门探讨上一节课堂中自己产生的思考,包括学习题目或者是总结知识点,还有通过努力思考所明白的问题。某节课堂上的前三分钟,当时班级又发生了起哄的现象,声音十分大,在后门认真听了一下,原来是班级中一位自我个性较强的学生,在讲台上的评论中说,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应当是说一些好玩的内容,对相关的规定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遵守。虽然听了这些话有些生气,可是仔细分析,这些反映正是生动的教育素材。
于是在课后,叫来了那名学生进行交流,从得益的目标以及一言堂造成的后果分析,该名学生总算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对班级的团结以及同学共同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表示了自己的悔过之心。此时,老师指出,为了对他造成的后果有效弥补,要求他针对同学做出的反映写一篇感想,在课堂上演讲这篇文章。他讨论的十分好,写到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了同学出现的不同反映,无动于衷、任意附和、维护正义等。分析了不同反映及自己的观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最后对同学进行告诫,在课堂上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明辨是非,注意能够帮助自己的有关信息,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些话出自于学生,这个事件同时也是真实的学生反映,具有十分强大的说服力,在之后的时间中,课堂上的起哄声逐渐减弱,有效消除了强化源。
四、案例反思
最为一名老师,应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将课堂中产生的突发状况转变为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说服力。同时,不管处理怎样的事情,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弄清楚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得知,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具有优良的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内在需求促发的动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少走一些弯路。从教学经验中深刻感受到,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意义。怎样实现这一点,重点是教育者必须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系统的教学方案以及良好的工作责任心。从本文的德育案例来看,这几名学生原来是缺乏责任心,在课堂上缺乏组织纪律性变成遵守纪律的学生。具体做法:第一,应当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第二,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具有集体意识。当学生的心态转变了,学习动力与求知欲加强了,假如始终努力下去,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在课堂中扰乱秩序的学生,老师不能轻易就下结论。对于这些学生应当及时沟通交流,不能操之过急,反之则会容易出现抵抗情绪以及逆反心理,不利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适当引导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使其慢慢转变学生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充分融入到集体之中。
参考文献
[1] 曹海勇. 关注教育的应然选择[J]. 教学与管理,2009,(3)
[2] 秦强. 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案例反思[J]. 教学与管理,2009,(2).
【关键词】德育 案例 学生
一、案例发生的背景
有一段时间,经常在课堂上会出现个别学生在老师教学过程中故意打岔现象,与此同时,班上的一部分学生也纷纷附和,一方面对教学课堂上的气氛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表明班级急需树立正义感。老师在课下经过详细的调查,这些打岔的学生总是固定的几名学生,但是跟着附和的学生却没有固定性。
二、案例发生过程
通过调查课堂上经常打岔的学生以及内容,发现,这些打岔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在某一门课堂上打岔,而是在任意课堂上,只要是出现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就开始了随意性的打岔。在打岔的学生中,集中体现在三名男学生身上;打岔的内容,大部分是一些哗众取宠的话题;这三名学生性格十分外向活泼,行为表现比较夸张,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为爱好。通过对整个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这些学生出现的打岔行为重点是为了引起老师与其他学生的注意,其他学生的附和以及老师的关注对这一打岔行为不断加强。
三、案例评价
为了对学生打岔这一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老师要个别教育这些学生,明确其是非观,指导他们怎样更好的对自我进行表现,另一方面需要对强化源进行有效解除。促使这一行为失去真正意义。
(一) 个别进行教育
首先应当设计问卷,对在课堂上任意打岔行为的具体看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随意在课堂上言笑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小丑在做戏一样,从态度上对这一行为是鄙视的。集中整理这个调查结果之后,整体体现在班级中,这是本班学生对打岔行为的看法,大家会笑,仅仅将这一行为看作小丑,是一种嘲弄,作为本班的学生,应当学会自尊自重,不能随便降低自己的价值。
找到这三名学生并且对他们实行交谈,向他们表达老师对其产生的关注,不仅仅对他们学习成绩进行关注,同时也对他们身心健康以及其他表现进行关注,对他们的进步寄予期望。同时,还要让他们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打岔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只是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玩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老师对于这个看法,利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询问在课前三分钟他们进行演讲时,台下的学生也纷纷打岔他们会有怎样的感觉时,他们全部低下了头,表示这种感觉并不好。老师针对这一具体行为的性质也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告诉他们打岔行为属于一种违纪现象,是一种对老师学生不尊重的行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与他们商议如果再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怎样对自己进行惩罚。经过交流沟通,在课堂上这三名学生随意打岔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可是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因此始终存在的强化源。
(二) 消除强化源
始终对消除学生强化源的方法进行思考,因为作为小学生,严重缺乏自制能力,同时,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还是很容易做出这种反应。在班级中,也无法找到更加有效的实例进行引导,也是这个时候,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件事。由于当时的情况,距离期中考试还有半个月,老师和班级学生进行商量,稍微调整这半个月中的语文课堂前三分钟,专门探讨上一节课堂中自己产生的思考,包括学习题目或者是总结知识点,还有通过努力思考所明白的问题。某节课堂上的前三分钟,当时班级又发生了起哄的现象,声音十分大,在后门认真听了一下,原来是班级中一位自我个性较强的学生,在讲台上的评论中说,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应当是说一些好玩的内容,对相关的规定没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遵守。虽然听了这些话有些生气,可是仔细分析,这些反映正是生动的教育素材。
于是在课后,叫来了那名学生进行交流,从得益的目标以及一言堂造成的后果分析,该名学生总算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对班级的团结以及同学共同进步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表示了自己的悔过之心。此时,老师指出,为了对他造成的后果有效弥补,要求他针对同学做出的反映写一篇感想,在课堂上演讲这篇文章。他讨论的十分好,写到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了同学出现的不同反映,无动于衷、任意附和、维护正义等。分析了不同反映及自己的观点,以及表达的思想,最后对同学进行告诫,在课堂上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明辨是非,注意能够帮助自己的有关信息,高度集中注意力。这些话出自于学生,这个事件同时也是真实的学生反映,具有十分强大的说服力,在之后的时间中,课堂上的起哄声逐渐减弱,有效消除了强化源。
四、案例反思
最为一名老师,应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将课堂中产生的突发状况转变为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说服力。同时,不管处理怎样的事情,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弄清楚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得知,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具有优良的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内在需求促发的动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少走一些弯路。从教学经验中深刻感受到,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意义。怎样实现这一点,重点是教育者必须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系统的教学方案以及良好的工作责任心。从本文的德育案例来看,这几名学生原来是缺乏责任心,在课堂上缺乏组织纪律性变成遵守纪律的学生。具体做法:第一,应当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第二,老师应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具有集体意识。当学生的心态转变了,学习动力与求知欲加强了,假如始终努力下去,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在课堂中扰乱秩序的学生,老师不能轻易就下结论。对于这些学生应当及时沟通交流,不能操之过急,反之则会容易出现抵抗情绪以及逆反心理,不利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这些学生应当适当引导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学会换位思考,使其慢慢转变学生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充分融入到集体之中。
参考文献
[1] 曹海勇. 关注教育的应然选择[J]. 教学与管理,2009,(3)
[2] 秦强. 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教育案例反思[J]. 教学与管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