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理论上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产品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现实原因主要包括个人高等教育需求膨胀对于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刺激、扩招政策的影响、社会需求的增长滞后以及众多现实制约因素。本文就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计算机;因素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作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广大学子和家长选择大学的重要依据。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国家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国家人力资本储备与增长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所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 。
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 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 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2.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清楚地把握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概况, 是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 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 大学毕业生。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 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宽,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十分短缺。但是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冲击,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二、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关系到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方面面。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分析。
1.社会因素
(1)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因素。我国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及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由此带动各行业都处在调整阶段,包括信息产业及软件业,但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在各行业中是最快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与高校专业建设之间的引发的供求矛盾也最激烈,高校在接到市场新的需求信号后,根本来不及培养与之完全相适应的人才。
(2)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均,造成计算机人才的分布失衡。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发展环境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也主要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集中兴建了一批软件基地,很好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信息产业也无法形成规模。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客观上制约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面,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广大的就业市场,致使这些地区人才相对过剩。
2.学校因素
(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骤增,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首先是生源水准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教学的需要。其次是相应的教学资源短缺。在校生数量迅速扩大,高素质师资配备难以及时跟上,新补充进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业务能力都有待提高,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2)专业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期望呈现多样化,而不少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有明显偏差,缺乏合理的分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继而造成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
3.畢业生个体因素
(1)定位。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2)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
(3)心态。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李好宇,朱文利.计算机专业就业率最低: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J].电脑报,2009.
[3]陶燕林.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第7期 .
课题项目:此文是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Z13203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计算机;因素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作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广大学子和家长选择大学的重要依据。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国家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国家人力资本储备与增长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所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 。
习近平主席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 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 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2.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清楚地把握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概况, 是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 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 大学毕业生。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 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宽,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十分短缺。但是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冲击,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二、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关系到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方面面。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分析。
1.社会因素
(1)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因素。我国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及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由此带动各行业都处在调整阶段,包括信息产业及软件业,但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在各行业中是最快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与高校专业建设之间的引发的供求矛盾也最激烈,高校在接到市场新的需求信号后,根本来不及培养与之完全相适应的人才。
(2)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均,造成计算机人才的分布失衡。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发展环境的要求很高,目前我国也主要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集中兴建了一批软件基地,很好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信息产业也无法形成规模。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客观上制约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面,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广大的就业市场,致使这些地区人才相对过剩。
2.学校因素
(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骤增,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首先是生源水准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教学的需要。其次是相应的教学资源短缺。在校生数量迅速扩大,高素质师资配备难以及时跟上,新补充进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业务能力都有待提高,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2)专业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期望呈现多样化,而不少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有明显偏差,缺乏合理的分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继而造成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陷入困境。
3.畢业生个体因素
(1)定位。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2)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
(3)心态。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和发展观的思维审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不难看出现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发展中、前进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会找到多渠道解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李好宇,朱文利.计算机专业就业率最低: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J].电脑报,2009.
[3]陶燕林.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第7期 .
课题项目:此文是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Z13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