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敬业,应当提倡。问题是路子对不对。我们拼命追求的是否符合规律。希望提高升学率,多考几个清华、北大原也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并最终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达成。”
去年扬子晚报上金陵中学丁强的文章《追求教育的原生态》给我很深的印象。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认为,我们追求教育的原生态,就是还农村初中教育的乡土本色。
什么是农村教育的乡土本色?它应当遵循的规律是什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努力?笔者试图通过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一、农村本色教育
本色,《辞海》中定义是:本来面貌。本色加上“教育”两个字,就是最本真状态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教育方式。所谓农村教育的乡土本色,我认为,就是农村教育要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农村实际,在教学中体现农村的特色,并最终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
新课程很好,只是教材基本是从城市孩子出发的,在农村很多地方不适用。农村的条件比较差,很多学校没有条件让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怎么办?课本中的材料也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教师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放眼广大的农村空间,从课内走到课外,搞本色教育,一样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的本色教育立足于农村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书本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和进取的欲望。
本色教学中,教师运用最常规的方法,基本上不添加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教会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学立足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也形成教师自身的独具魅力的个性风格。
二、农村语文本色教育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它广博而又精微,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遥远的过去、短暂的现在以及美妙的将来,无所不包。作为语文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就是要把这一切形象而深刻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生活。而教师个人的魅力,内在的功底将是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的砝码。
农村本色教育,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比对城里教师更高的要求。城里教师的各种设备充足,而乡下,只能靠教师的能力去弥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老师则是负责发现他们、挖掘他们的伯乐。那么要如何去发现、挖掘呢?
(一)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进步的时代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任何一课,都是语文教师的舞台,我们要能做到不拘一格,出口成章,让学生在轻松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进步的时代意识。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一江水,或者更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教师都要强。虽然教师在从教之前,都受过数年的师范教育。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几年,知识就老化了,跟不上时代了。过去社会积淀的文明我们要继承,但更要具备现在的时代精神。怎样让学生对我们讲的课感兴趣,进而喜欢并热爱?在工作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鲜活味儿。
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几年乃至几十年一成不变。那样的教育不是教育。我们在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时,要舍得坐冷板凳,和学生一起静静地看书,亦或把自己当作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生”,用数年或者数十年积累的知识作铺垫,用新的时代精神作为新鲜血液,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恣意遨游,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二)激发高涨的教、学热情,促进素质全面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堂演绎教师的激情,放飞学生的理想。本色教学的真谛,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给学生真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长远的教育眼光,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他们的人格完善。
而语文课的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还要有激荡的情感味。把握课文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1.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命的灵动,充满了激情,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提供充分展示生命原生态的空间。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疑,在必要时候,教师轻轻点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成功。
孩子好奇心强,天生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设想,以孩子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不能用成人的所谓的“标准”去抑制学生的天性,以所谓的“爱孩子”限制他们。广告说得好“如果爱我们,就给我们自由”。如果爱孩子,就要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生命的“原生态”。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相互碰撞才会产生各种激情。
2.语文学科是最好进行本色教学,也是最容易获得效果的学科。农村目前发展的态势不错,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与城市还有很大距离。很多时候,钱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现在就业率那么低,一些本科、研究生照样失业。这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思想。但是真的不学习,也只能到外面去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这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仍认真学习,即使在学业上没什么大的出息,我们可以学到一种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方法、再学习的能力。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上,引导学生走入农村,去参观农村的实业家开办的养鸡场、蔬菜场等,让他们明白农村也大有作为。
现在的语文书去掉了很多缺乏时代精神或学生理解有太多困难的经典文章,补充了有时代气息的现当代的优秀美文。其实,我们可以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更符合自己家乡文化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从这些出发,除了统一的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外,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乡土教材。南通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南通的狼山,山上的骆宾王衣冠冢;南通的濠河,河边的书苑、博物馆;南通的企业,建筑和纺织……一样一样,都是鲜活的教材。而南通的文人墨客,描写南通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活生生的教材,或上课,或参观,或游览,或讲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学生不但了解了家乡,一股爱乡之情也油然而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突出本色的教育、教学,追求原生的做人、生活
“无为而无不为”,可以说,管理是为了不管理。语文的本色教学,从小了说,是为了目前的教育;从大了说,是为了将来孩子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没有谁能包别人一辈子。目前强调终身学习,现在是积累终身学习的方法和知识。
农村本色教学,我们要突出农村的本色,突现人的本色。本色做人就是求“真”,就是诚信、质朴、不矫情、不虚伪、不加修饰做作,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本真状态。教师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但是对待学生不能缺乏真诚。在教学中,我们面对学生,应该控制情绪,平心静气地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热情与学生相处或者解决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但是,教师也不是圣人,也有喜怒哀乐,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本色的自己,有必要让学生理解老师。如果只强调教师的耐心,学生只会一再要求教师付出,根本体会不到教师的苦心,管理,有时甚至会陷入两难境地。只要教师以最真的爱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和学生应该会达到教学相长。
三、结语
在农村,走出教室门,到处是生活,同样,到处是教育,我们可以不用多媒体,直观地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语文课堂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农村初中语文更需要生活这个大课堂。
一本语文书,几百页,教师翻来覆去地讲,味同嚼蜡;学生颠来倒去地做,头昏脑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在农村初中进行语文教学,依托农村乡土资源,做本色教师,教本色学生,与时俱进,做到爱生、敬业这个本色,教育、管理就是有效的。■
去年扬子晚报上金陵中学丁强的文章《追求教育的原生态》给我很深的印象。作为农村初中教师,我认为,我们追求教育的原生态,就是还农村初中教育的乡土本色。
什么是农村教育的乡土本色?它应当遵循的规律是什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努力?笔者试图通过本文作一简要分析。
一、农村本色教育
本色,《辞海》中定义是:本来面貌。本色加上“教育”两个字,就是最本真状态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教育方式。所谓农村教育的乡土本色,我认为,就是农村教育要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农村实际,在教学中体现农村的特色,并最终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
新课程很好,只是教材基本是从城市孩子出发的,在农村很多地方不适用。农村的条件比较差,很多学校没有条件让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怎么办?课本中的材料也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教师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放眼广大的农村空间,从课内走到课外,搞本色教育,一样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的本色教育立足于农村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把书本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和进取的欲望。
本色教学中,教师运用最常规的方法,基本上不添加现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教会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为终极目的。这种教学立足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也形成教师自身的独具魅力的个性风格。
二、农村语文本色教育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它广博而又精微,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遥远的过去、短暂的现在以及美妙的将来,无所不包。作为语文的引路人,语文教师就是要把这一切形象而深刻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生活。而教师个人的魅力,内在的功底将是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的砝码。
农村本色教育,对农村教师提出了比对城里教师更高的要求。城里教师的各种设备充足,而乡下,只能靠教师的能力去弥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老师则是负责发现他们、挖掘他们的伯乐。那么要如何去发现、挖掘呢?
(一)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进步的时代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任何一课,都是语文教师的舞台,我们要能做到不拘一格,出口成章,让学生在轻松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进步的时代意识。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甚至一江水,或者更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教师都要强。虽然教师在从教之前,都受过数年的师范教育。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几年,知识就老化了,跟不上时代了。过去社会积淀的文明我们要继承,但更要具备现在的时代精神。怎样让学生对我们讲的课感兴趣,进而喜欢并热爱?在工作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鲜活味儿。
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几年乃至几十年一成不变。那样的教育不是教育。我们在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时,要舍得坐冷板凳,和学生一起静静地看书,亦或把自己当作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生”,用数年或者数十年积累的知识作铺垫,用新的时代精神作为新鲜血液,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恣意遨游,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二)激发高涨的教、学热情,促进素质全面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堂演绎教师的激情,放飞学生的理想。本色教学的真谛,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给学生真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长远的教育眼光,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他们的人格完善。
而语文课的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还要有激荡的情感味。把握课文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1.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命的灵动,充满了激情,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提供充分展示生命原生态的空间。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疑,在必要时候,教师轻轻点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成功。
孩子好奇心强,天生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设想,以孩子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不能用成人的所谓的“标准”去抑制学生的天性,以所谓的“爱孩子”限制他们。广告说得好“如果爱我们,就给我们自由”。如果爱孩子,就要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生命的“原生态”。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相互碰撞才会产生各种激情。
2.语文学科是最好进行本色教学,也是最容易获得效果的学科。农村目前发展的态势不错,经济越来越发达,但与城市还有很大距离。很多时候,钱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现在就业率那么低,一些本科、研究生照样失业。这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思想。但是真的不学习,也只能到外面去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这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们仍认真学习,即使在学业上没什么大的出息,我们可以学到一种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方法、再学习的能力。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上,引导学生走入农村,去参观农村的实业家开办的养鸡场、蔬菜场等,让他们明白农村也大有作为。
现在的语文书去掉了很多缺乏时代精神或学生理解有太多困难的经典文章,补充了有时代气息的现当代的优秀美文。其实,我们可以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更符合自己家乡文化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从这些出发,除了统一的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外,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乡土教材。南通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南通的狼山,山上的骆宾王衣冠冢;南通的濠河,河边的书苑、博物馆;南通的企业,建筑和纺织……一样一样,都是鲜活的教材。而南通的文人墨客,描写南通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活生生的教材,或上课,或参观,或游览,或讲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学生不但了解了家乡,一股爱乡之情也油然而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突出本色的教育、教学,追求原生的做人、生活
“无为而无不为”,可以说,管理是为了不管理。语文的本色教学,从小了说,是为了目前的教育;从大了说,是为了将来孩子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没有谁能包别人一辈子。目前强调终身学习,现在是积累终身学习的方法和知识。
农村本色教学,我们要突出农村的本色,突现人的本色。本色做人就是求“真”,就是诚信、质朴、不矫情、不虚伪、不加修饰做作,可以看作是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本真状态。教师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但是对待学生不能缺乏真诚。在教学中,我们面对学生,应该控制情绪,平心静气地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热情与学生相处或者解决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但是,教师也不是圣人,也有喜怒哀乐,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本色的自己,有必要让学生理解老师。如果只强调教师的耐心,学生只会一再要求教师付出,根本体会不到教师的苦心,管理,有时甚至会陷入两难境地。只要教师以最真的爱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和学生应该会达到教学相长。
三、结语
在农村,走出教室门,到处是生活,同样,到处是教育,我们可以不用多媒体,直观地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语文课堂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农村初中语文更需要生活这个大课堂。
一本语文书,几百页,教师翻来覆去地讲,味同嚼蜡;学生颠来倒去地做,头昏脑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在农村初中进行语文教学,依托农村乡土资源,做本色教师,教本色学生,与时俱进,做到爱生、敬业这个本色,教育、管理就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