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校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此就 “五步教学模式”下我们年级备课组教师这几年来的备课组活动谈谈个人的浅见。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把教师备课狭义的理解为写教案,而这样的备课往往是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甚至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这同“能力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骄傲的举起手成了我们备课组活动永远不变的宗旨。
一、遵循一个前提
“每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备课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知道集体备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寻找通用工具,一通百通,所以我们讨论的时候永远遵循的一个前提就是“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围绕文章进行面面俱到的传授,把学生粗暴地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篇课文上下来学生只知道了这篇文章的知识要点,换一篇就不知道该如何剖析了,这就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了一种过分的依赖性。因此每次集体备课,我们的主备人都要先告知其他的组员,他备的这个单元或某篇文章最适合教授哪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哪种知识能力。如我备的语文版八下第一单元是记叙性散文,那我的大目标就定为如何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而思路同线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作为散文线索的形式有好几种,我们备课组六人就分工合作讨论了记叙性散文的通用工具:一是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如模仿朱自清的《背影》写的《父亲的背》(许世宏),被推荐给学生早读课上朗读,让他们领悟别人是怎么仿写经典的;二是以某个事物为线索,如《永久的悔》,这篇课文还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只需略讲即可。授课时我们还让学生们回忆以前都学过哪些以事物为线索的课文,这样学生在写单元作文《珍藏的记忆》时自然而然地就学会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三是以人物的行踪或主要活动为线索,我们结合本册名著导读部分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藤野先生》。以它们为例子我们就各备其课,一单元下来我们的学生就基本知道自己在写记叙性散文时怎样围绕线索谋篇布局了,真正作到了以课本为例子,学到了比课本更实用的东西。
只有当我们在备课时真正把学生当作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语文课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某篇文章,而是让他们从这篇文章中掌握某种能力,解决一系列相同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备课就有了实际价值。
二、实践两个观念
我们老师如果要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那么备课时就必须牢牢遵循两个观念。一是大语文观念。“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口头禅,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这样的想法只能是空想,而“五步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真正实现这一想法的舞台。当一堂课只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定向、导学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检测、小结和课外拓展延伸,反复练习,巩固提高这一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备课组精心挑选语段,设计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感官,或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活动,在乐中学,学中悟。在备课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应该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语文,从而实现“一通百通”的美好效果。如黎老师在备诗歌单元时,通用工具是意象的運用及作用,我们六人就设计了生活中的象征物,如“玫瑰、绿叶、海洋、月亮”等,鉴赏诗歌《乡色酒》、欣赏分析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精心选择有意象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大容量中有兴趣地学习,我们认真地备课合作,上课自然就轻松了。因此,在备课中,我们要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让组员的长处发挥一点,给学生的例子鲜活一点。
三、课堂互动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把自己的阅历和学生的心灵相融。在“五步教学法”“定向、导学、检测、小结、拓展”的基本模式中,后四个环节都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都要实践这一观念,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最终就实现不了高效和谐。因此我们在备导学环节时就要对学生的活动明确内容、方法、时间以及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在一次集体备课《过零丁洋》时,我在自学指导的内容设计上直接要求学生根据诗句说出文天祥的生平经历,自以为设计新颖却遭到了其他组员的反对,认为我这样太不实际,难度太大,势必会让学生冷场,这样通用工具就难以浮出水面,更达不到生机勃勃的生生、师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所以我认为我们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预演过程,就是师师交流的过程。
四、处理三组关系
有些人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按照几个环节来上很简单,模式固定了上课就轻松了,一切放手让学生来,这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可以减少了,笔者以为恰恰相反,“五步教学模式”中有两条线,一条是以知识的发展为主的明线,一条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暗线,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备教材、备工具、备学生”,是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很好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我们以教材为例子,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来考虑本阶段要掌握的通用工具。“五步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台”笔者以为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的组织学生唱戏。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通用工具这三对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通用工具自然就总结出来,就回归到系统上来。如备第六单元文言文时,我们备课组考虑到这三组关系,打破以篇目为单位的教授方式,依据知识树的知识点来分工备课,而且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教材的注解相当详细,就分配成我和闭老师备字词类,王老师、曾老师备句类,封老师、黎老师备中心主旨类,结果发现我们不但解决了课内问题,而且教授他们拿到文言文时要警惕什么(通假字、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特殊句式、中心句),这岂不事半功倍,不亦乐乎!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把教师备课狭义的理解为写教案,而这样的备课往往是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甚至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这同“能力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相违背的,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骄傲的举起手成了我们备课组活动永远不变的宗旨。
一、遵循一个前提
“每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备课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知道集体备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寻找通用工具,一通百通,所以我们讨论的时候永远遵循的一个前提就是“文章只是一个例子”,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围绕文章进行面面俱到的传授,把学生粗暴地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篇课文上下来学生只知道了这篇文章的知识要点,换一篇就不知道该如何剖析了,这就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了一种过分的依赖性。因此每次集体备课,我们的主备人都要先告知其他的组员,他备的这个单元或某篇文章最适合教授哪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哪种知识能力。如我备的语文版八下第一单元是记叙性散文,那我的大目标就定为如何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而思路同线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作为散文线索的形式有好几种,我们备课组六人就分工合作讨论了记叙性散文的通用工具:一是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如模仿朱自清的《背影》写的《父亲的背》(许世宏),被推荐给学生早读课上朗读,让他们领悟别人是怎么仿写经典的;二是以某个事物为线索,如《永久的悔》,这篇课文还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只需略讲即可。授课时我们还让学生们回忆以前都学过哪些以事物为线索的课文,这样学生在写单元作文《珍藏的记忆》时自然而然地就学会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三是以人物的行踪或主要活动为线索,我们结合本册名著导读部分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藤野先生》。以它们为例子我们就各备其课,一单元下来我们的学生就基本知道自己在写记叙性散文时怎样围绕线索谋篇布局了,真正作到了以课本为例子,学到了比课本更实用的东西。
只有当我们在备课时真正把学生当作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语文课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某篇文章,而是让他们从这篇文章中掌握某种能力,解决一系列相同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备课就有了实际价值。
二、实践两个观念
我们老师如果要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那么备课时就必须牢牢遵循两个观念。一是大语文观念。“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口头禅,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这样的想法只能是空想,而“五步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真正实现这一想法的舞台。当一堂课只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定向、导学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检测、小结和课外拓展延伸,反复练习,巩固提高这一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备课组精心挑选语段,设计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感官,或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活动,在乐中学,学中悟。在备课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应该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语文,从而实现“一通百通”的美好效果。如黎老师在备诗歌单元时,通用工具是意象的運用及作用,我们六人就设计了生活中的象征物,如“玫瑰、绿叶、海洋、月亮”等,鉴赏诗歌《乡色酒》、欣赏分析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精心选择有意象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在大容量中有兴趣地学习,我们认真地备课合作,上课自然就轻松了。因此,在备课中,我们要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让组员的长处发挥一点,给学生的例子鲜活一点。
三、课堂互动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把自己的阅历和学生的心灵相融。在“五步教学法”“定向、导学、检测、小结、拓展”的基本模式中,后四个环节都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都要实践这一观念,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最终就实现不了高效和谐。因此我们在备导学环节时就要对学生的活动明确内容、方法、时间以及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在一次集体备课《过零丁洋》时,我在自学指导的内容设计上直接要求学生根据诗句说出文天祥的生平经历,自以为设计新颖却遭到了其他组员的反对,认为我这样太不实际,难度太大,势必会让学生冷场,这样通用工具就难以浮出水面,更达不到生机勃勃的生生、师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所以我认为我们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预演过程,就是师师交流的过程。
四、处理三组关系
有些人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按照几个环节来上很简单,模式固定了上课就轻松了,一切放手让学生来,这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可以减少了,笔者以为恰恰相反,“五步教学模式”中有两条线,一条是以知识的发展为主的明线,一条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暗线,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备教材、备工具、备学生”,是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很好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我们以教材为例子,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来考虑本阶段要掌握的通用工具。“五步教学模式”下的集体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台”笔者以为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的组织学生唱戏。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通用工具这三对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通用工具自然就总结出来,就回归到系统上来。如备第六单元文言文时,我们备课组考虑到这三组关系,打破以篇目为单位的教授方式,依据知识树的知识点来分工备课,而且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教材的注解相当详细,就分配成我和闭老师备字词类,王老师、曾老师备句类,封老师、黎老师备中心主旨类,结果发现我们不但解决了课内问题,而且教授他们拿到文言文时要警惕什么(通假字、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特殊句式、中心句),这岂不事半功倍,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