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分析,指出在现代生活中地域性对住居形态的影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提炼传统的文化原型符号,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关键词】地域性;特色;徽州民居;传统
1.引言
就现代居民的需求而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的生理需求、并能凸显小区的文化品味。传统民居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域内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传统风貌。为此借鉴和运用承载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民居,并运用到住居中,同时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作为住区规划设计的素材,才能使规划突出地方特色。
2.徽州民居的借鉴
当代研究民居建筑的学者陆元鼎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结语:“传统建筑中的地方特色、地方风格实质上是由地方建筑,主要是民居、民间建筑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代表,最能反映当时徽州的文化、建筑特点。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民居的优良传统,同时考虑了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随着宜居居住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元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如何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2.1徽州民居简介
一提起徽州民居,就会想到粉墙、青瓦、马头墙。具有代表性的有宏村、西递等古村落,这些村落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远处是连绵的群山,近处是潺潺的流水,粉墙青瓦的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形成一幅具有诗意的水墨画。
徽州的民居建筑一般采用石、木、砖雕进行装饰,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工匠们的超高技艺。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的总体特征可以用“外观素雅,内部装饰华美精巧”来概括。在建筑外观上,体现为建筑的韵律美、色彩美。成片的民居隐没在自然山水下,马头墙此起彼伏,层层迭落,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如图1)。由于地形高差,所以形成灵活多样的村落空间布局。
建筑局部装饰主要以雕饰为代表。徽州建筑装饰的题材和内容相当丰富,有的包含了徽州人对福禄寿喜的追求,有的再现了徽州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的是徽州人喜闻乐见的历史、戏文故事,有的是教化后人的忠孝节义典故。还有的题材和内容被徽人创造性地加以组合,并赋予它们特定的寓意,虽然“内容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特定的内涵意义”体现了徽州地域文化的某些特质。
2.2审美情趣与地域文化
徽州建筑的审美取向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徽州人的建筑审美意识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受到程朱理学、地域的经济文化、地域的习俗观念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表现出特有的徽州建筑文化特质,建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都体现出徽州的地方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意境。徽州的建筑单体绝不凸显张扬,而是强调有序的空间布局及与周围建筑的和睦相处,加之飞动灵巧的建筑形体轮廓、对比协调的建筑装饰,徽州建筑组群的意境美就体现在由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中和”的群体美上。
在漫长的建筑发展历程中,徽州人形成了特定的建筑审美价值取向,这种审美定势影响着徽州建筑匠师的创造活动,并渗透到徽州人的日常生活、审美情绪、价值取向等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徽州独有的建筑文化特征,从而表现出徽州建筑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3.民居对现代住居的启示
如何使传统民居的特色渗透到现代住居中去,除了对一些很有意味的地方符合进行挖掘,最重要还在于汲取其精神实质,加以创新发扬。随着人们对住居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师们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多的是如何回归建筑本体。于是民居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和自然共生共存”成了建筑师研究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民居建筑建筑手法的提炼,来丰富现代建筑形式。
城市蔓延、人口增加、各类污染使城市用地和各种公共资源越来越紧张,提供合理的居住环境容量、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住宅是当今住宅区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这问题上,传统民居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徽州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在发展初期村民为了方便生活将建筑傍着河流而建,因而村落形态大多为狭长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村落的人口和建筑不断增加,所以村落形态也从狭长形变为纵向发展;最后发展到各个村落的边界以自然边界为界(如图4)。可以看出村落在形成的过程中,都遵循论了自然法则、珍惜用地利用地形、和水资源,顺应自然规律来决定生活环境的容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的。
一个城市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与色彩有很大的关系。居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部分,其色彩运用不仅涉及到居住区的形象展示,也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古代建筑的用色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古民居一般采用非官方用色,北方以灰为主,南方则以黑白为主。如徽州民居的色彩基调是灰白的,因为这种灰白色彩,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在现在的居住区规划中,整体色调一味的强调时代感而没有考虑居民切身的感受,因此应借鉴古民居在色彩运用上的成功之处。在色彩选用上,居住区应根据城市风貌、周边环境、品牌形象等综合考虑。
4.地域文化对住居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各地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这些特征影响着住宅建筑,这些建筑同样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居住形态和生活习惯。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住居建筑如同生产线上生产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生机,更别提体现当地特色。因此要提炼古民居建筑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建筑中,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地域特色不断彰显。
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塑造。目前一些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活动场地大部分为封闭式管理,不具有开放性。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将不属于自己的公共景观资源占为己有,如道路景观绿化等。地域性营造的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从狭义上讲住居的地域性,是指居住区所在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等,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居住空间布局、路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规划中,应该顺应地形地貌,力求将居住区空间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空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居住区外部空间中的自然环境是人工化的自然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舒适、方便、美观等要求。宜居的居住环境不仅是绿荫成群、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使建筑与空间布局、自然环境相互贯通融合。
5.结语
住区形态归根究底是对地域特色的反映。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斥的都是欧美的产品,自然和传统文化渐渐被吞噬,地域性使社会与环境相关联,并且确立了归属感;使居住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规划中建筑既要服从自然环境,又要服务于地域文化。只有传承了民族积累的智慧结晶,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在创造》[J].华中建筑,2001.02
[3]《结合自然,创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特色》[J].规划师,2001 03
[4]杨靖,马进.《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观》[J].城市规划,2007 09
[5]可丽娟.《从古旧走到新鲜》[J]规划师,2004.01
【关键词】地域性;特色;徽州民居;传统
1.引言
就现代居民的需求而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的生理需求、并能凸显小区的文化品味。传统民居作为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域内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传统风貌。为此借鉴和运用承载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民居,并运用到住居中,同时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作为住区规划设计的素材,才能使规划突出地方特色。
2.徽州民居的借鉴
当代研究民居建筑的学者陆元鼎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结语:“传统建筑中的地方特色、地方风格实质上是由地方建筑,主要是民居、民间建筑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徽州民居是徽州建筑的代表,最能反映当时徽州的文化、建筑特点。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民居的优良传统,同时考虑了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随着宜居居住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元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如何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
2.1徽州民居简介
一提起徽州民居,就会想到粉墙、青瓦、马头墙。具有代表性的有宏村、西递等古村落,这些村落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远处是连绵的群山,近处是潺潺的流水,粉墙青瓦的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形成一幅具有诗意的水墨画。
徽州的民居建筑一般采用石、木、砖雕进行装饰,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工匠们的超高技艺。徽州建筑装饰艺术的总体特征可以用“外观素雅,内部装饰华美精巧”来概括。在建筑外观上,体现为建筑的韵律美、色彩美。成片的民居隐没在自然山水下,马头墙此起彼伏,层层迭落,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如图1)。由于地形高差,所以形成灵活多样的村落空间布局。
建筑局部装饰主要以雕饰为代表。徽州建筑装饰的题材和内容相当丰富,有的包含了徽州人对福禄寿喜的追求,有的再现了徽州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的是徽州人喜闻乐见的历史、戏文故事,有的是教化后人的忠孝节义典故。还有的题材和内容被徽人创造性地加以组合,并赋予它们特定的寓意,虽然“内容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特定的内涵意义”体现了徽州地域文化的某些特质。
2.2审美情趣与地域文化
徽州建筑的审美取向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徽州人的建筑审美意识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受到程朱理学、地域的经济文化、地域的习俗观念等综合作用的影响,表现出特有的徽州建筑文化特质,建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都体现出徽州的地方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意境。徽州的建筑单体绝不凸显张扬,而是强调有序的空间布局及与周围建筑的和睦相处,加之飞动灵巧的建筑形体轮廓、对比协调的建筑装饰,徽州建筑组群的意境美就体现在由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的“中和”的群体美上。
在漫长的建筑发展历程中,徽州人形成了特定的建筑审美价值取向,这种审美定势影响着徽州建筑匠师的创造活动,并渗透到徽州人的日常生活、审美情绪、价值取向等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徽州独有的建筑文化特征,从而表现出徽州建筑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3.民居对现代住居的启示
如何使传统民居的特色渗透到现代住居中去,除了对一些很有意味的地方符合进行挖掘,最重要还在于汲取其精神实质,加以创新发扬。随着人们对住居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师们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多的是如何回归建筑本体。于是民居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和自然共生共存”成了建筑师研究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民居建筑建筑手法的提炼,来丰富现代建筑形式。
城市蔓延、人口增加、各类污染使城市用地和各种公共资源越来越紧张,提供合理的居住环境容量、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住宅是当今住宅区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这问题上,传统民居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徽州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在发展初期村民为了方便生活将建筑傍着河流而建,因而村落形态大多为狭长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村落的人口和建筑不断增加,所以村落形态也从狭长形变为纵向发展;最后发展到各个村落的边界以自然边界为界(如图4)。可以看出村落在形成的过程中,都遵循论了自然法则、珍惜用地利用地形、和水资源,顺应自然规律来决定生活环境的容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思考的。
一个城市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与色彩有很大的关系。居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部分,其色彩运用不仅涉及到居住区的形象展示,也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古代建筑的用色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古民居一般采用非官方用色,北方以灰为主,南方则以黑白为主。如徽州民居的色彩基调是灰白的,因为这种灰白色彩,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祥和宁静的效果,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在现在的居住区规划中,整体色调一味的强调时代感而没有考虑居民切身的感受,因此应借鉴古民居在色彩运用上的成功之处。在色彩选用上,居住区应根据城市风貌、周边环境、品牌形象等综合考虑。
4.地域文化对住居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各地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这些特征影响着住宅建筑,这些建筑同样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居住形态和生活习惯。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住居建筑如同生产线上生产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生机,更别提体现当地特色。因此要提炼古民居建筑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建筑中,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地域特色不断彰显。
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开发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塑造。目前一些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活动场地大部分为封闭式管理,不具有开放性。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将不属于自己的公共景观资源占为己有,如道路景观绿化等。地域性营造的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从狭义上讲住居的地域性,是指居住区所在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等,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居住空间布局、路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规划中,应该顺应地形地貌,力求将居住区空间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空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居住区外部空间中的自然环境是人工化的自然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舒适、方便、美观等要求。宜居的居住环境不仅是绿荫成群、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使建筑与空间布局、自然环境相互贯通融合。
5.结语
住区形态归根究底是对地域特色的反映。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斥的都是欧美的产品,自然和传统文化渐渐被吞噬,地域性使社会与环境相关联,并且确立了归属感;使居住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规划中建筑既要服从自然环境,又要服务于地域文化。只有传承了民族积累的智慧结晶,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在创造》[J].华中建筑,2001.02
[3]《结合自然,创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特色》[J].规划师,2001 03
[4]杨靖,马进.《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观》[J].城市规划,2007 09
[5]可丽娟.《从古旧走到新鲜》[J]规划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