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预设”走向“生成”,关键是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重建课堂教学效率观。
  
  一、课堂生成是对话不是谈话
  
  如教学《祁黄羊》一课,在对祁黄羊评价时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有一个学生认为:“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是个非常阴险的人。”老师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学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对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争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生成的问题应该顺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深入下去找到答案,是疏导,而不是堵塞或简单的“谈话”。“对话”是对话者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
  
  二、课堂对话是宽容不是纵容
  
  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在对洪教头的评价时,学生产生了“一致”的认同。说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这时,老师这样引导:“我心里却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一个生成性问题。学生带着这种感觉和文本、老师进了深层次对话,认识到:洪教头是可以原谅的。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是个普通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蛮横无礼,但只是素质低下的问题。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看做建构过程,主张通过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当语文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研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问题做出多样化的回答,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多个发展方向。此时,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一个生成的过程。
  
  三、课堂生成看似随意实则严谨
  
  例如,教学《鼎湖山个泉》一文时,老师让学生认真阅读第八节,先看看写了几种泉声;再说说这几种泉声分别由哪种泉水发出的,在什么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用连惯的话把每一种泉水详细具体地描绘出来。接着课件出示泉水让学生欣赏。最后问学生:“观看了四种泉水。聆听了它们的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1:我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急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
  生2:是山泉孕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
  生3:听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净化和陶冶。
  生4:作者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
  生5:泉如生命,在运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6:泉流淌不止,无私奉献,一心一意,目标专一。
  生7:山因泉而林深树茂,泉因山而清纯悦耳。
  生8:山与泉合一,人与自然合一。
  师:让我们再来深切地感受文本传达的魅力,自由诵读第八节。
  新课堂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它要使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主动性。四种山泉形不同,四种泉声音各异,四种音乐深体会,四个地点同时起,四种动态紧相连,阐释了气势恢弘的鼎湖山独有的泉心泉意。这是自由、愉快、智慧的阅读境界,不是一味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来实现的,而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让他们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创造,让他们在对文本深切的理解中产生新的感悟。案例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生成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停留在文本的层面,在和谐的互动环境中,老师每一句话语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充分激发了学生原有认知,不断深化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滋养,获得成长,进入自由的梦境。
  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让学生从“固定意义”中解放出来,以多元视角解读文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课堂上的生成具有多向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的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像,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其他文献
活动前言  当今社会,广告可谓无所不在。许多优秀的广告词确实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语言魅力。为了进一步感受广告文化,更好地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结合我们为南日的特产“榨菜”设计广告词的契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环节一:走近广告词  1.学生展示在课外时间搜集到好的广告词。  2.了解广告的不同分类。  你还看到过这样的广告吗?教师出示一则央视公益广告。  刚才同学们说
要改变学生习作中词汇贫乏、内容浅薄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挥语言的范例——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适当补充新鲜血液——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一、利用课文,规范语言,及时积累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的影响,方言在课堂内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他们自主课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实施“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课本中的数学生活化,就是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
乡村学校是我国大教育事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余庆县龙家小学就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间乡村学校。近年,学校与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研究》课题组联合,进行《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的精神家园》的课题研究,这是学校实践研究的主旋律。  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学校确立了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精神家园的核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带着理想从这里出发;诚心诚意,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写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每一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怎样“导”才能与上述要求相适应呢?我认为教师的“导”,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指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是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应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亲自感知教材,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自学成功的关键。以下是笔者自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片断描述一: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学生4人一组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桌坐好)  师:请每组坐在1号位的同学把玩具“哆啦A梦”拿出来,面朝自己放在桌子中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在你现在的位置上,你会看到“哆啦A梦”的什么样子?(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师:请每组看到正面的小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利用数学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如何处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背景引入新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问题    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件及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人数学知识的背景。我在进行
制作步骤:  1.先在卡纸上画出大象身体上所需要的各个部分(鼻子、腿、眼睛、尾巴、牙齿)。  2.用剪刀将各部分剪下来备用。  3.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分粘贴好。  4.可爱的大象完成了!
幼儿得以与美术大师对话,往往需要成人的引荐。当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场域与大师的作品相遇,对话就成为可能。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欣赏活动是相对薄弱,甚至是曾被冷落的一个领域[1]。纵观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从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等诸多文件中,都曾提及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的相关内容。至《3-
数感培养曾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反观这些年走过的道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如20以内数倒背如流,却不知比7大比9小的是几;要求32×28的结果是多少一致想到的是竖式;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却只说学校两百人的礼堂里坐得下一千人;知道100个100是10000,却说不清1万元里有多少张一百元的钞票……如果反思我们曾经的一些培养手段,会发现原来的很多做法并没有注重走进“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