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念,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能作出自己积极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主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 发扬民主,营造语文自主学习的氛围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儿童的自我指向学习。”因此,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幽默课堂气氛,注重微笑教育,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没有外界压力下,寻求多元学习目标的创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焕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外也能自主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变换,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在课外主动探求新知,而且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既扩大了知识面,享受审美乐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篇目,然后经师生讨论筛选,再推荐给同学。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所以,学生阅读时思维和情感活动是积极主动的,既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验,也会更加有所感悟和收获。阅读材料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通过课外自主读书学习,在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 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应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髓。
(唐山市丰南区成人中专)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能作出自己积极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主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 发扬民主,营造语文自主学习的氛围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儿童的自我指向学习。”因此,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幽默课堂气氛,注重微笑教育,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没有外界压力下,寻求多元学习目标的创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焕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外也能自主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变换,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在课外主动探求新知,而且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既扩大了知识面,享受审美乐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篇目,然后经师生讨论筛选,再推荐给同学。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所以,学生阅读时思维和情感活动是积极主动的,既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验,也会更加有所感悟和收获。阅读材料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通过课外自主读书学习,在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 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应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髓。
(唐山市丰南区成人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