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念,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实施语文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语文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能作出自己积极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主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
  二、 发扬民主,营造语文自主学习的氛围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儿童的自我指向学习。”因此,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幽默课堂气氛,注重微笑教育,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没有外界压力下,寻求多元学习目标的创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以焕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
  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积极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课外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外也能自主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变换,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在课外主动探求新知,而且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篇目,提倡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既扩大了知识面,享受审美乐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篇目,然后经师生讨论筛选,再推荐给同学。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篇目,所以,学生阅读时思维和情感活动是积极主动的,既能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验,也会更加有所感悟和收获。阅读材料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通过课外自主读书学习,在文学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 建立学生参与的多元学习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应采用动态的、过程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评价。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其体现之一,如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参与课堂小结等。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概括学习方法,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髓。
   (唐山市丰南区成人中专)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英语的过程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见的阅读方式有: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  关键词:英语;阅读;阅读方式    阅读英语的过程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英语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英语词汇、丰富英语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英语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
有时候,企业似乎很需要一个魔法水晶球,以预期盈利与发展。而EPLAN则让这种预期更好地被掌控,从产品设计、工程分析、数据管理、试验和制造,让你胸有成竹。
《计算机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现在多数中职学校实行的是多证毕业制,计算机是必须过关的一门课程。所以,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基础》必须有相对统一的学业评价方法,而且对于这样一门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课,学业评价的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多向性。  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量化形式的评价方式,教师课堂上讲些例题,让学生以照抄的方式参照完成。考试时基本还是以片断形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除了培养学生写读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主体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运用想象力,给学生一种灵动的形象思维   语文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给予学生交流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从多样的思想、情感、认识的交换中,
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不带有个性,不带有创造性,那只能叫做“死读书”。因此,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我们应大力倡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有些教师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和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因此,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