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破格提拔”中的阶层固化现象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阶层固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近期被公众频繁质疑的干部“破格提拔”中也逐渐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倾向。笔者针对现阶段“破格提拔”中的阶层固化现象,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破格提拔”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破格提拔;阶层固化;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77-02
  近几年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均存在阶层固化的现象,比如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户籍制度的种种限制,甚至在近期被公众频繁质疑的“破格提拔”中也呈现出阶层固化的趋势。“破格提拔”中阶层固化问题的出现,对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破格提拔
  干部的“破格提拔”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他认为“破格提拔”,就是要打破那些关于论资排辈、台阶晋迁的过时观念,不按工作资历、任职年限选拔干部,适时地创造一些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选拔方式。对于“破格提拔”的理解,关键在于“格”字,“格”即框架、规则、标准,即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并践行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等。“破格”意味着突破常规,不拘成法。当然“破格”并不意味着违反规则,而需要坚持更高的标准,遵循公正、透明的程序,践行能者居之的原则。
  (二)阶层固化
  “阶层固化”是社会阶层分化严重所导致的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减少,父母的阶层地位决定子女的阶层地位,社会阶层结构实现了接近原样的代际复制,不平等在代际间被固定化的现象[1]。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竞争和分层是正常现象,由于各个社会成员的能力不同,一部分人凭借自身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较多的社会财富,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更多贡献,在这样的形势下,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是正向的。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成了既得利益者,阶层两级分化严重,竞争者不再凭借其自身教育背景和能力,更多的是依靠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其结果必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呈现阶层固化现象。
  (三)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由布尔迪厄、科尔曼、帕特南、林南等人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制度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2]。科尔曼指出,“蕴含某些行动者利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其结果,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社会资源”[3]。帕特南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团体的甚至国家的财产,而不是个人的财产。本文所涉及的社会资本是一种狭义上的社会资本,即通过个体在网络结构中的相互联系,如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获得相关资源的总和。
  二、干部“破格提拔”中的阶层固化问题
  现如今,“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中国关注的热点,反映了我国社会阶层代际传承性问题已经出现并日益严重。那些在资源上占有着垄断地位的利益既得者,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承袭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他们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让下代人接受优良的教育,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途。
  在接二连三出现的“破格提拔”的事件中,通过非正常手段和途径进入权力阶层并且获得晋升提拔的“官二代”也正是社会阶层固化的一个缩影。官员及其家族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特权群体,由于他们事实上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所以,社会的大部分资源都是由他们所占有和分配,其他阶层和群体,尤其是底层将很难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致使其贫困衍生贫困,富裕滋生富裕。对于那些官员子女来说,其父辈处于财富阶层,他们拥有经济、政治等各种社会资源,在破格提拔过程中,通过各种资源的运用,使得其子女也进入上等阶层,让他们得以沿袭自己的权力。同时,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由于其“先天性”因素,使得他们无法与权力和经济资源的占有者公平竞争,在“拼爹”游戏中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难度增加。
  三、破格提拔中阶层固化现象的原因探析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身份社会”,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4]这种差序格局靠血缘、家族为基础。因此,家庭以及家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就成为家庭社会资本的核心。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因此,先天禀赋的差异不可避免。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流动性增强,给许多寒门子弟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毕业分配的政策淡化了家庭出身的作用,使得一些人确实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不再包办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样一些地位高、收入稳定的职业,比如公务员,就成为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动用家庭社会资源获得高社会地位工作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社科院的一份《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在这种差序格局的社会背景下,那些拥有父辈干部身份的子女,凭借其家庭社会资本动用人脉,打通关系,形成自己在提拔中的竞争优势。而贫困阶层的寒门子弟由于其家庭社会资本的匮乏,缺乏必要的资源的支持,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使其发展机会更为渺茫,最终导致阶层不断固化,形成“穷者恒穷”的现象。   四、化解“破格提拔”中阶层固化的对策
  (一)构建民主文化
  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一种非民主化的政治文化,不利于破格提拔干部工作的推进,因此,必须进行扬弃。只有批判和摒弃专制集权的思想,才能健全民主观念,树立平等意识;只有肃清任人唯亲的观念,才能增强民主提拔的意识;只有破除人治的传统观念,才能树立法治的社会氛围。否则,现在的破格提拔中就会继续出现“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改造利用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将“民为邦本”传统与“主权在民”的精神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体系,增强公众的民主意识,树立公民本位的政治文化观,为破格提拔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二)增加信息公开力度
  畅通信息公开的渠道。要给新闻媒体一定的独立空间,将干部破格提拔的有关情况在有关报刊电台上向社会公告,也可以通过有关会议、文件向干部群众通报和宣传。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利用政府网络、咨询热线等手段来发布相关信息,为群众解疑。
  (三)加强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
  1.明确“破格提拔”的标准和程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破格提拔”的用人标准是“特别优秀”或“工作特殊需要”,但是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这样的自由裁量权成为各地组织部门滥用、违规提拔一些年轻干部的幌子。因此,明确界定“破格提拔”的用人标准是极其必要的。在制定干部破格提拔的标准时,必须始终遵守“德才绩”的原则。干部的选拔任用若无详细的操作程序,必会导致执行的无序和违规。《条例》第七条指出“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但至今中共中央没有出台相应的程序规范条例。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是按照本地的情况自行决定,给权力寻租、“裙带关系”等行为提供了保护伞。因此规范破格提拔的操作程序是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健全行政回避制度。为了避免“破格提拔”中有关干部利用亲缘关系达到提拔的目的,行政回避制度的完善也必不可少。凡在破格提拔工作中涉及到干部子女问题,那些在提拔中具有直接领导关系或者监督关系的亲属,甚至是其他能够使破格提拔干部产生偏见,导致结果不公正的人员都应该自行回避。
  3.完善相关法律。纵观“破格提拔”的有关规定,仅仅是在《条例》中有部分涉及,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制度来对“破格提拔”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因此,应积极呼吁党中央针对现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对“破格提拔”的原则、流程、纪律、民主权力等方面进行规范。
  作为组织上为党和政府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特殊途径,“破格提拔”是一件对组织、对干部、对群众都有意义的好事。但其不断呈现出的阶层固化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它犹如暗藏杀机的一潭死水,也许表面平静,但其中隐藏的阶层之间的对立情绪对整个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各项措施来缓解这一现状。只有为各阶层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努力扩大下层阶级的上升空间,才能使真正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才能不断壮大我们的后备干部队伍,因此,破解“破格提拔”的阶层固化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
  参考文献:
  〔1〕顾俊.阶层固化: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挑战[N].文汇报,2011—04—11.
  〔2〕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6.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78.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
  〔5〕牛芳.党政机关干部破格提拔被质疑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2(17).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醉翁亭记》原文及英译本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结合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以期从语篇分析角度丰富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方法。笔者运用主位推进模式理论和复项主位划分法进行分析,经过具体的古文原文主述位同译本主述位比较,对译文信息出现层次梳理,认为好的译作需保证语篇衔接连贯,但不必过分拘泥于原文信息的铺成模式。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复项主位;翻译;《醉翁亭记》  中图分类号:H159
期刊
摘 要: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作品,起初是一首中阮协奏曲,因为演奏效果极好,于是改为古筝协奏曲。该协奏曲以《满江红》为主题进行编排,曲中融入了西方作曲的技法及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本文首先阐述古筝曲《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然后重点探讨其创作特点。  关键词:《临安遗恨》;中西文化融合;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
期刊
摘 要:《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伊本因为对继母爱碧觊觎父亲的田庄而对其心存戒备,物欲阻碍了伊本对爱碧的情欲。最终情欲战胜物欲,伊本与爱碧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了孩子。因为伊本怀疑爱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占据田庄的物欲,要离开爱碧。爱碧为了证明自己情欲的纯洁性杀了孩子,情欲败给了对物欲的怀疑。物欲与情欲的交织让人物走向了毁灭。  关键词:物欲;情欲;伦理;毁灭性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中学生的同题英语作文“money”为例,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主题关键词的分析,考察隐藏于文本中的“金钱观”。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学生、香港学生及台湾学生在对待钱的态度上存在着共性,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共同性,但在花钱的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语料库;money;金钱观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是应对自高校扩招以来,经费紧缺,师资缺乏,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等难题而出现的。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教育刚性需求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新目标和新特点,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上的艰难日出。但其发展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新的办法进行解决。  关键词: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创新  中
期刊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是我党对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和合理构想,也是我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理论创新。毫无疑问,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在这个社会系统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何种定位?因此,必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实质性的意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对福建客家土楼的实地游历,探究动画样片《大鱼·海棠》动画场景“神之围楼”的“神幻化”创建过程与思维构建方式,并寄希望于从古老的土楼自身所特有的神幻感出发,寻求中国地域文化建筑与现代动画形式的真正契合点。  关键词:福建客家土楼;神幻化;动画场景构建;《大鱼·海棠》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37-02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
期刊
摘 要: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对于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分析我区当前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入手,着重论述了加快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56-02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
期刊
摘 要:网络实名制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然而如何在网络实名制下,做好个人隐私权行之有效的保护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网络隐私权入手,在对网络实名制的含义及实施的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实名制下隐私权的保护模式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网络实名制;隐私权;网络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
期刊
摘 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协调、农村卫生服务严重滞后现象突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分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医疗服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来维护农民健康、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