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新思维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类比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求异思维
在学校,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育能否起到理想效果,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新思维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一、设计类似问题,培养类比思维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凡能使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的数学问题都应极积引入。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主动的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明确概念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培养批判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这样设计,在审题 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显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三、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有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次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再次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还有就是善于组合分析,具有伸缩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就要在数学学习中设计问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想象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开放性的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骋想象的天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放性习题的设计,诱导学生大胆猜想、联想、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1:教学"比的意义"一节时,教师出示开放习题: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由此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想象的结果可谓异彩纷呈:(1)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4)男生5份,女生4份,一共有9分;(5)男生占总人数的5/9;(6)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9;(7)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5:9;(8)女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4:9。例2:出示开放习题:"湖边有12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三倍,要求:想象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学生对此问题想象补充如下,并列出算式:鸭有多少只?12×3=36(只);②鹅和鸭一共有多少只?12+12×3=48(只);③鹅比鸭少多少只?12×3-12=24(只)……在本节课的开放习题的想象训练中,学生思维流畅而灵活,有效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习题改编,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思考中問题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解题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维的成功喜悦,逐步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稳定的心理思维品质。例: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①两个长方形;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③两个三角形。改编:在原题中增加④两个梯形;⑤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脑,经过思考,画出图示。实践证明,通过对习题的改编,能够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更好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地、合理地联想来训练他们思维的能力。联想,即把解决简单问题所采用的手段和所获得的结论,类推到较复杂的情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概念之间、数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数学 问题的联想,大都可以看作关系联想。关系联想是这多种 多样联想的反映。联想丰富了,想象也就丰富了,思维的活力增强,思维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
作者简介:宋丰华(1977.11--),女,江苏如东,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类比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思维;求异思维
在学校,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育能否起到理想效果,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新思维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一、设计类似问题,培养类比思维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凡能使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的数学问题都应极积引入。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主动的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明确概念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培养批判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评价。这样设计,在审题 时即对题目条件的可靠性进行论证,无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显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三、一题多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有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其次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再次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还有就是善于组合分析,具有伸缩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就要在数学学习中设计问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想象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开放性的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的驰骋想象的天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放性习题的设计,诱导学生大胆猜想、联想、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1:教学"比的意义"一节时,教师出示开放习题:六年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由此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想象的结果可谓异彩纷呈:(1)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4;(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4)男生5份,女生4份,一共有9分;(5)男生占总人数的5/9;(6)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9;(7)男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5:9;(8)女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是4:9。例2:出示开放习题:"湖边有12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三倍,要求:想象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学生对此问题想象补充如下,并列出算式:鸭有多少只?12×3=36(只);②鹅和鸭一共有多少只?12+12×3=48(只);③鹅比鸭少多少只?12×3-12=24(只)……在本节课的开放习题的想象训练中,学生思维流畅而灵活,有效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习题改编,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思考中問题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解题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维的成功喜悦,逐步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稳定的心理思维品质。例: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①两个长方形;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③两个三角形。改编:在原题中增加④两个梯形;⑤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脑,经过思考,画出图示。实践证明,通过对习题的改编,能够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更好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地、合理地联想来训练他们思维的能力。联想,即把解决简单问题所采用的手段和所获得的结论,类推到较复杂的情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概念之间、数学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数学 问题的联想,大都可以看作关系联想。关系联想是这多种 多样联想的反映。联想丰富了,想象也就丰富了,思维的活力增强,思维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
作者简介:宋丰华(1977.11--),女,江苏如东,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