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帮助学生打开审美大门的“钥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将教学中心和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和知识的灌输上,授课态度消极,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将从倡导审美个性、创设视听情境与注重名作赏析三方面出发,全面地分析和研究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核心和焦点,高中美术教学的地位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突出,也因此而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即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高中美术教师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所以,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转换教学观念和思想,积极探索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倡导审美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都会存在着心境、经历、常识、經验、认知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审美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体验。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和注重审美的统一性、一致性,而是要倡导审美个性,让学生都具备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产生独特的情感共鸣,形成多元化、复杂化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感觉,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浪漫主义绘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笔者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鉴赏时间。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不同,所以,在培养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同时,笔者注重对学生们的个性审美培养。另外,在传统的鉴赏课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鉴赏课枯燥无味,而笔者开展个性化鉴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倡导审美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创设视听情境,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审美本质上是优化学生视觉上的体验,但听觉上的享受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力。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美术知识或者作品以色彩鲜明的图片、动画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并辅以优美的音乐,以此来创设生动的视听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和美术课堂的动感因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因素,包括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授《宫殿建筑》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审美体验,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创设了视听情境。同样,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在课程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让学生们在直观的情境中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视听情境,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注重名作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古今中外的名人名作通常凝聚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因素,所以名作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名人名作,引导学生对名作中的点、线、面、色彩等进行分析和鉴赏,感受名人名作所传递和呈现的画面感,从而认识名作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进而感知和理解美术名作中蕴藏的情感,产生心灵和艺术上的共鸣,使学生能从名作鉴赏中汲取审美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笔者以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为例,首先,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了这幅作品的背景,让学生们了解这幅作品表达的含义,然后,笔者在引导学生们一同对这幅作品整体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给予学生们表达的空间,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的叙述自己的鉴赏内容。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名作赏析,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彻底走出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误区,不断地思考、总结与探索,以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倡导审美个性、创设视听情境与注重名作赏析等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来优化高中美术审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 邹宗练.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途径浅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131.
  [2] 张莉.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07):45.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幼儿在独立的空间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可以激发幼儿求知欲望,能够开发幼儿智力。文章以如何搭建幼儿自主學习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现状,对自主学习平台建立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幼儿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平台;教学环境;游戏活动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发生一些变革
期刊
一、突发情况是解救人质时不可避免的存在  从解救人质行动实际来看,很解救行动都遇到过突发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突发情况是各国军警解救人质行动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解救人质行动非常接近战争行动,而战争行动是充满“概然性”的。因此,遇到突发情况,可能在负责处置行动的军警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二、解救人质行动突发情况分类  从情况来源主体看:有来自劫匪、人质、军警、外围民众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称之为艺术形象,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作者塑造形象的典型性,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从《老人与海》、《祝福》两篇课文出发,引导学生把艺术形象置于真实生活中,理解并感悟形象,进而培养学生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关键词:艺术形象;真实生活;文学作品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我一直以为核心是老人桑迪亚哥,今天重新翻阅,才发现这部小说里,不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其不仅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德育教育还在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数学教学的目标已不再单纯停留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养成,而是更加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下面,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浅谈一二,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普遍存在重认知、轻感情的错误教学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情感教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当中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要符合德智体美劳并存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要运用情感因素去发现和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进一步促进学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比如上课坐不住、随便下座位、上课期间频繁如厕、喝水、上课下课傻傻分不清、书写困难(不会执笔)不知“考试”是何物等等。因此,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只相隔2个月的时间,在年龄上也只相差两个月,但是幼儿园和小学在个人素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要求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期刊
摘 要:初中生有了自己的思维,更关注自我,在意他人眼光,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成为了班主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一位单亲家庭女孩子的故事,谈谈如何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早恋;认识自我;改善认知  “当流光穿越我们生命的时候,有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选择。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三尺讲台,一块黑板,这就是我们挥洒人生的天地。教育孩子的这段路,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
期刊
一、提高学生写话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體现”。  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话即是对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
期刊
摘 要:跨越式跳高是小学体育难度系数较大的田径运动项目,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以及上下肢的力量。跨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几个部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小学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跨越式跳高训练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技能,同时增
期刊
摘 要:在以往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研究中,都侧重于师幼互动、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有效性教学等,较少关注孩子的一些对立行为表现。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为了附和老师及家长的要求,“表演”或“走场”教学活动过程,这种“前台”行为表现,与幼儿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不带成人“任务”要求,轻松自由地玩自己喜欢的各种游戏的“后台”行为表现,形成了一种行为对立之势。本文将针对教学活动中此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