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提出;
为了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于2016年1月28日至2017年5月18日,先后深入新疆巴音郭楞州、哈密市、博尔塔拉州、阿拉泰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6个地州的阿图什市市、喀什市、阿拉山口市、疏附县、沙雅县、福海县、柯坪县、额敏县、托里县、沙湾县等13个县(市)的40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28场,听课43节,查阅档案资料318份,教师教案56本,学生作业本232本,对21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随堂测试。在和田地区分别对86名教师、家长和18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1位专家、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访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数据。通过深入调研,研究报告简要描述了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重点指出了目前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依法、科学、稳妥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政策方案。
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情况分析;
1,中小学合格双语年轻教师缺口较大,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即一缺二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合格的双语年轻教师紧缺,双语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汉语水平普遍需要提高,一些“单语”教师(只懂汉语,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效果较差。
2,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较弱;
由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和双语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中小学双语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质量偏低。
3,双语教育管理层面存在严重不足
外行领导内行,影响双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学管理、驾驭双语教育能力欠缺,现行中小学管理体制不顺,在现行体制下,学校副县以上、副科以上的干部都是州、县组织部门任命。学校教师的编制、招聘、调配、职称名额分配及评审等均由各级人社部门管理,教育系统起不了主导作用,其结果是出现“用人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用不了人”的现象,责、权严重脱节。
4,新疆各地发展不均衡短板制约双语教育提升的速度与规模;
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了中小学双语教育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认为目前新疆各方面的相关条件,难以支撑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与规模。其理由:一是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其中,南疆四地州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比例更高(和田96%、喀什90%、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94%、阿克苏77%),群众的文化意识、语言习惯都处在传统的母语大背景之中,中小学学生除了在学校以外,接触汉语的机会极少。二是新疆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62%是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使用母语教学,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语言的转换对教师的双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转岗培训人数多、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教师双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三是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速度与资源配置的矛盾,缺师资、缺教具、缺教材资源的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学前双语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教学侧重双语班,轻视普通班,少数民族语文教师人员短缺严重,
5,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艰苦,承担的社会附加功能过多过重,致使双语教师队伍不稳,流失较严重,教师结构严重不均;
南疆三地州和其他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中高级职称指标名额少,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也成为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师承担的社会附加功能过多过重,教师压力大,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学校和社会维稳、抵御宗教干预教育等社会工作对教师造成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处于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态。
6,双语代课教师问题突出
在调研中,教育部门和教师反映,由于双语教育的快速推进,双语班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合格双语教师的缺乏,不得不向社会招收大量双语教学的代课教师。据自治区教育厅统计,2016年全区中小学双语代课教师占9%,因无编制,没法解决入编问题。
7,不适应双语教学优化教师结构问题亟待解决;
2015年起在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一、二类模式后,原来一直用母语教学的一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少数民族教师,因不适应汉语教学而被安排在学校学生公寓担任管理员、清洁员、保安员,在教务处担任教务员,在食堂担任炊事员和管理员等,也有的成为闲置人员。这些少数民族教师为数不少,且都曾为新疆的教育教学事业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其中,不乏自治区级的教学标兵、教学能手,高、中级教师及编写维文字典的专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依法、科学、稳妥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思考和若干政策措施;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教学
认真落实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依法治疆”的方针,依照宪法法律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改革,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语文规定、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在雙语教育中,由于缺少专门法规,不规范现象时有出现。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实施《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法》等,健全这方面法律,依法规范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
(二)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语言平等的政策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双语教育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问题,而是与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密切相关,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双语教育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语言平等政策,使双语教学的体制设计符合国家语言方面的基本政策。在处理民汉双语教学时,不能片面强调汉语言的学习,而对民族语文的作用估计不足,不知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儿童启蒙教育中汉语文无法替代的特点,忽视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也不能过高地估计民族语言的功能,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 (三)要尊重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按教育规律进行;
双语教育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教学,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用的教材体系;具有合格的双语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要使新系统运转起来并达到较高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试运行和不断调试,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新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中小学校所有课程用汉语教学,还不具备上述条件,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新疆双语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教育规律办事,确定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多样化的双语教育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还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师生的心理感受和教与学的困难。
(四)适度调整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政策
限于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史、现有师资条件、学生的汉语基础和语言环境等因素,难以支撑目前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与规模,有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大面积推行双语教育的基本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基础脆弱、发展艰难。因此,笔者建议必须要适度调整新疆中小學双语教育政策。在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环境,如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条件尚不成熟的农牧区,边远的县城,要适当放慢双语教育发展速度,做到慎重慢行。应该先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待汉语基础打牢后,再用汉语进行理科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根据实际,应允许学校自主选择双语教育模式,按需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基础、语言环境、师资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以及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同时开设几类学校,采用不同类型的、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双语教学模式。
(五)调整、优化自治区各级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有效高效推进新疆教育管理领导干部专业化建设
建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全面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专业化建设,彻底改变目前有些地州、县市存在的“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对各级党委、政府分管教育及教育部门的领导进行调整、优化,把既有较深厚教育理论功底,又有丰富教育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教育管理岗位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六)实施新疆中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工程
省部共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把伊犁师范学院升格为伊犁师范大学。由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共同支持,内地9所高水平师范大学一对一支援新疆9所师范院校建设。改革师范教育的结构。从源头抓起,从师范生招生生源上设置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生上师范院校。
(七)实施“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新疆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占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的薄弱点、难点和重点。为此,要按照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强自治区乡村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国家、自治区制定实施“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建设支持计划”。
(一)课题提出;
为了深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于2016年1月28日至2017年5月18日,先后深入新疆巴音郭楞州、哈密市、博尔塔拉州、阿拉泰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6个地州的阿图什市市、喀什市、阿拉山口市、疏附县、沙雅县、福海县、柯坪县、额敏县、托里县、沙湾县等13个县(市)的40所中小学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28场,听课43节,查阅档案资料318份,教师教案56本,学生作业本232本,对21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随堂测试。在和田地区分别对86名教师、家长和18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1位专家、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了访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数据。通过深入调研,研究报告简要描述了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重点指出了目前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依法、科学、稳妥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政策方案。
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情况分析;
1,中小学合格双语年轻教师缺口较大,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低(即一缺二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合格的双语年轻教师紧缺,双语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汉语水平普遍需要提高,一些“单语”教师(只懂汉语,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效果较差。
2,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较弱;
由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和双语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中小学双语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质量偏低。
3,双语教育管理层面存在严重不足
外行领导内行,影响双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学管理、驾驭双语教育能力欠缺,现行中小学管理体制不顺,在现行体制下,学校副县以上、副科以上的干部都是州、县组织部门任命。学校教师的编制、招聘、调配、职称名额分配及评审等均由各级人社部门管理,教育系统起不了主导作用,其结果是出现“用人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用不了人”的现象,责、权严重脱节。
4,新疆各地发展不均衡短板制约双语教育提升的速度与规模;
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了中小学双语教育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认为目前新疆各方面的相关条件,难以支撑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与规模。其理由:一是新疆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其中,南疆四地州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比例更高(和田96%、喀什90%、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94%、阿克苏77%),群众的文化意识、语言习惯都处在传统的母语大背景之中,中小学学生除了在学校以外,接触汉语的机会极少。二是新疆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62%是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使用母语教学,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语言的转换对教师的双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转岗培训人数多、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教师双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三是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速度与资源配置的矛盾,缺师资、缺教具、缺教材资源的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学前双语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教学侧重双语班,轻视普通班,少数民族语文教师人员短缺严重,
5,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艰苦,承担的社会附加功能过多过重,致使双语教师队伍不稳,流失较严重,教师结构严重不均;
南疆三地州和其他一些偏远贫困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中高级职称指标名额少,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也成为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师承担的社会附加功能过多过重,教师压力大,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学校和社会维稳、抵御宗教干预教育等社会工作对教师造成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处于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态。
6,双语代课教师问题突出
在调研中,教育部门和教师反映,由于双语教育的快速推进,双语班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合格双语教师的缺乏,不得不向社会招收大量双语教学的代课教师。据自治区教育厅统计,2016年全区中小学双语代课教师占9%,因无编制,没法解决入编问题。
7,不适应双语教学优化教师结构问题亟待解决;
2015年起在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一、二类模式后,原来一直用母语教学的一部分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少数民族教师,因不适应汉语教学而被安排在学校学生公寓担任管理员、清洁员、保安员,在教务处担任教务员,在食堂担任炊事员和管理员等,也有的成为闲置人员。这些少数民族教师为数不少,且都曾为新疆的教育教学事业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其中,不乏自治区级的教学标兵、教学能手,高、中级教师及编写维文字典的专家。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依法、科学、稳妥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的思考和若干政策措施;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教学
认真落实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依法治疆”的方针,依照宪法法律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改革,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语文规定、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在雙语教育中,由于缺少专门法规,不规范现象时有出现。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实施《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法》等,健全这方面法律,依法规范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
(二)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语言平等的政策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双语教育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问题,而是与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密切相关,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双语教育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语言平等政策,使双语教学的体制设计符合国家语言方面的基本政策。在处理民汉双语教学时,不能片面强调汉语言的学习,而对民族语文的作用估计不足,不知道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儿童启蒙教育中汉语文无法替代的特点,忽视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也不能过高地估计民族语言的功能,而忽视汉语文的教学。 (三)要尊重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按教育规律进行;
双语教育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教学,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用的教材体系;具有合格的双语教师;具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要使新系统运转起来并达到较高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试运行和不断调试,这一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新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中小学校所有课程用汉语教学,还不具备上述条件,仍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新疆双语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教育规律办事,确定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多样化的双语教育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还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师生的心理感受和教与学的困难。
(四)适度调整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政策
限于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史、现有师资条件、学生的汉语基础和语言环境等因素,难以支撑目前双语教育推进的速度与规模,有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大面积推行双语教育的基本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基础脆弱、发展艰难。因此,笔者建议必须要适度调整新疆中小學双语教育政策。在不具备双语教学条件的环境,如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条件尚不成熟的农牧区,边远的县城,要适当放慢双语教育发展速度,做到慎重慢行。应该先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待汉语基础打牢后,再用汉语进行理科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教学。根据实际,应允许学校自主选择双语教育模式,按需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可根据不同的教育基础、语言环境、师资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以及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同时开设几类学校,采用不同类型的、适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双语教学模式。
(五)调整、优化自治区各级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有效高效推进新疆教育管理领导干部专业化建设
建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全面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专业化建设,彻底改变目前有些地州、县市存在的“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对各级党委、政府分管教育及教育部门的领导进行调整、优化,把既有较深厚教育理论功底,又有丰富教育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教育管理岗位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六)实施新疆中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工程
省部共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把伊犁师范学院升格为伊犁师范大学。由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共同支持,内地9所高水平师范大学一对一支援新疆9所师范院校建设。改革师范教育的结构。从源头抓起,从师范生招生生源上设置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学生上师范院校。
(七)实施“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新疆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占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的薄弱点、难点和重点。为此,要按照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强自治区乡村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国家、自治区制定实施“农牧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建设支持计划”。